肝炎宣传资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2603151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炎宣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肝炎宣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肝炎宣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肝炎宣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肝炎宣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炎宣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炎宣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一、基本知识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 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 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 无症状感染常见。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 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 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 染。 2、我国肝炎现状与挑战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 率高。2010 年我国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近 132 万例,死亡 884 例, 位居传染

2、病发病之首,其中乙肝占所有肝炎病例的80%。 2006 年全 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59 岁人群 HBsAg 携带率为 7.18%, 1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为2.08%,与1992年全国病毒 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我国159岁人群HBsAg阳性 率下降了 2.5百分点,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明显,下降78个百分 点。特别是4 岁以下儿童携带率已降低0.96%,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 2006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 果估计,全国约有 9300 万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因该病所致的直接 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

3、控制的传染病。 3、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 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 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 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 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 的控制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 种乙肝疫苗后,约 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 续 20 年以上。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 此接种乙

4、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 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 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 0,1,6 月接种 3 针。1992 年开始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2002 年起我国实施 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第1 针应在出生24 小时内接种, 并完成全程接种。2009-2011年,实施对 15 岁以下人群进行乙肝疫苗 查漏补种措施,以更大程度保护儿童少年免受乙肝病毒危害。 医务 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 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 个性伴侣和静脉

5、内注射毒品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2、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 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 毒感染。 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对18 月龄儿童给予免 费接种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 剂,灭活疫苗间隔6 个月接 种 2 剂。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戊肝疫苗已经研制成功。3、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 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 进行预防,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的血液 制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医疗行为等),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 的。三、病毒性肝炎的治疗1、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到正规医院

6、进行检查,定期接受随访,根 据病情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勿轻信虚假广告。 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 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每 6-12 个月定期检查, 根据病情进行规范化治疗。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是关 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在诊 断和治疗过程中切勿轻信虚假广告,以免造成病情的延误和经济损 失。2、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要遵从医嘱,主动配合,切忌自行停药 慢 性乙肝和丙肝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病毒,延缓和 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 量和延长存活时间。因此,患者遵从医嘱和主动配合治疗是影响疗效 的一个

7、重要因素。患者在医生的配合下详细了解抗病毒治疗的必要 性、疗程和疗效、所需费用,以及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减轻的方法, 积极配合,可以提高疗效。相反自行停药可能会引起病毒耐药、反弹 或复发。3、鼓励检查了解乙肝感染状况,建议有疑似肝炎症状或高风险行为 的人群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 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国家,鼓励有条件者, 到医疗机构检查自身乙肝感染状况。疑似乙肝或高风险行为的人群建 议进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检测。乙肝感染者的配偶、性 伴、家庭家庭成员进行相关检测,了解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和早治 疗。 如为未感染者,建议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感染。4、丙肝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主动检测,规范治疗

8、,良好预后) 丙 肝病毒感染后多无临床症状,建议有输血史、创伤性治疗、共用注射 器、多性伴、器官移植者、 HIV 感染者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检测。通 过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70的丙肝患者可以实现治愈。四、健康教育1、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乙肝和丙 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 病毒,与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共同生活、工作、学习不会感染。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 的配偶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注射乙肝疫苗后一定要 检查有无抗-HBs产生。一般而言,体内产生抗-HBs后,即使同乙肝 患者有性等密切接

9、触也不会被感染。另外,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感染 乙肝病毒后大多数可以自动清除病毒而痊愈。现实中乙肝患者的配偶 因为都是成年人,婚后虽然可能被感染,但很少转为慢性乙肝,相反 多数可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建议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要及时 (最好在婚前) 注射乙肝疫苗。 由于乙肝病毒存在母婴传播,一些 携带乙肝病毒的育龄妇女在生育问题上,产生畏难情绪,担心自己的 孩子感染乙肝病毒。自乙肝疫苗问世以来,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已 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如联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保 证在出生 24h 内及时接种 (越早越好)首针乙肝疫苗,可保护 95% 以上的小孩不被感染;但极少数(约2%3%)可能通

10、过宫内感染而 导致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阻断宫内感染的方法。总 的看来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可以避免乙肝病毒 感染的。3. 我国已明确取消了入学、就业乙肝体检项目 随着人们对乙肝传 播途径的认识,目前确认乙肝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 性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 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为保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合法权益, 2010年2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 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 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取消了入学和就业体 检中检测乙肝项目

11、。 但以下入学、就业情况仍需检测乙肝项目:(1)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公务员体检特殊标准(试行), “乙肝病原携带者,特警职位,不合格。 ”( 2)根据卫生部关于民 航空勤人员体检鉴定乙肝检测调整意见的复函要求,民航招收飞行 学生体检鉴定乙肝项目检测,可以保留体检鉴定乙肝项目检测。(3) 血站从事采血、血液成分制备、供血等业务工作的员工。(卫生部政 务公开办公室2011年2月17日发布) 需要指出的是,此规定只针 对入学和就业体检,其目的是保护公众的平等教育和就业权利。从医 学角度讲,为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乙肝,对于有医疗需要或个人常规 健康体检,并不限制检查乙肝感染标志物。对于单位组

12、织在职人员集 体健康体检,则应本着自愿和私密的原则(乙肝检查结果只反馈给个 人,不得告知单位和任何其他第三方)。 从保护未感染者自身的角度 讲,也鼓励个人通过体检、检测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如为乙肝易感者 (未感染乙肝病毒且未具免疫力),应接种乙肝疫苗。五、综合 1、认识肝炎、科学防治 我国法定传染病系统每年报告超 过 130 万例病毒性肝炎病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病例数的 1/3 ,由 此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巨大经济负担,给疾病防治工作带来严 峻挑战。我国政府重视肝炎防治工作,将乙型病毒性肝炎作为四个重 大传染病之一,不断加强病毒性肝炎防治力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制订防治策略,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与传播,已经 取得明显效果。 2、防治肝炎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国病毒性肝炎 流行广泛,感染者众多,防治难度大,防治病毒性肝炎关系千家万户 的利益,对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病 毒性肝炎的防治。防治病毒性肝炎,需要教育、卫生、财政、药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很多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