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记录(谢)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1735263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活动记录(谢)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研活动记录(谢)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研活动记录(谢)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研活动记录(谢)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研活动记录(谢)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研活动记录(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活动记录(谢)(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寺营学校小学部教研活动记录活动主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时 间: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上午第一节课。 第一节观摩,下午第三节集体议课。地 点:本校五年级教室参加人员:张启顺、胡月兰、李清奇、马启全、王秀兰、吴世青、谢雪莲、李添金、祁花、年小芳讲 课 人:谢雪莲(附教案一份)活动过程:一、 讲课人说课:桂花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局部: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

2、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对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内容,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出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水平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本课的重点

3、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二、说教学过程 本文的教学,我准备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在学文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本文的九个生字,以及课后第三题中的词语。 1、激趣导入。用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出示课题读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投入课文的学习。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4、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组织与同学交流,把课文读得更好,并将自己得疑问和同学互相探讨。 3、检查初读情况,学习字词。老师请个别学生读各段,相机正音,指导学生准确读字、句、段。 4、指导弄清各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象,感受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体会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作者和母亲浓浓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这个复习,主要是复习学过的字词,特别是课后要求掌握的八个词语,还要复习课文的表达内容,协助学生再次理清课文的思路,以便更好地来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第一局部的教学,主要围绕

5、“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这句句子,读读这个局部,想想为什么爱桂花,从中,也能让学生理解到桂花树的特点。 2、重点是学习第二局部,要理解摇桂花的乐趣。 在学生读了这个局部后,引导讨论:为什么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这得从全家人的活动,以及桂花的用途中去体会。 (1)找出每个人的做法,分角色读读,有利于理解父母及作者不同的性格,体会内心共同的喜悦。 (2)交流各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并指导感情朗读。 (3)联系实际,理解桂花的作用。 (4)对这局部的内容做个总结,谈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摇桂花的乐趣。并进一步实行朗读。 3、在总结第二局部后,学生对作者怀念童年时光的感情是不难理解的。所以,第三局部中,重

6、点应指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这段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要理解到,此时的母亲已经远离故乡,当母亲看到外地的桂花时,说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能够看到母亲在想念家乡了,不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实在是太思念家乡,太热爱家乡,家乡的什么都是最好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该理解“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这句话。)理解到母亲的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三)课堂总结,深切体会 通过总结课文的内容,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复习课文,深切体会文中透露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像作者一样,学生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事,这里,实行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

7、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假如有,说给大家听听。并将此练习作为本课的一项作业小练笔。三、说板书 这课的板书力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明了。 喜欢桂花 桂花雨 思念家乡,怀念童年 摇花乐 教后反思: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摇桂花”这个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局部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

8、乐心情。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时候,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情?学生发言热烈,觉得很开心。这时学生融入课堂中间,有的还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于是我接着让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实行情感和水平的迁移。反思这节课,我感到有一些缺乏:一、重点

9、词语教学上的缺乏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个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样一句话。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协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过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比较他们在理解重点词语前后的朗读,没能发现明显的区别,证明这个环节效果没达到。我通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来强调桂花香,却无视了一个“浸”字的独特作用。尤其是一个“浸”字,这里能够尝试学生使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代替“浸”字,通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比可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有人说语文教学应该少

10、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协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我觉得这话说得好,我今后的教学在这方面一定要增强。二、将语文活动融入到生活中时,不够深入形象在体会“摇花乐”时,“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心情,“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快乐,同时反映出他对桂花的喜爱。不过在学习这几个重点词语时,词语的含义孩子们体会得不够深。我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讲“缠“字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类似“缠”父母的情景。这时有个女孩子提到了自己缠母亲带自己去市区玩的经历,我顺着那位女孩子的思路来深入引导体会,效果不

11、错。但在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时,让学生想象情境,显得不够深入。我想,假如让学生们站起来加上动作摇一摇,接着说“那伴着阵阵芳香的桂花雨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思维,去深入想象,协助学生理解作者“喊”时的心情,再次加上动作来喊一喊,相信学生们的情感就能彻底激发出来了。三、学生体验文章情感的过程过于粗糙课文最后我试图通过母亲心思的讨论,母亲话语的品读,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过这么多的问题一个个套给孩子,却始终没能达到学生与文本的共鸣。我想或许因为课堂时间有限的原因,越学到最后,就越担心课堂时间把握不住。所以这个环节显得过于急促而粗糙,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过少。应该多给

12、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体会,要相信他们的水平。不过,学生预读、思考习惯不够好,课堂时间有限,这确实是一个矛盾。我想,今后在课堂效益上要有提升,必须狠抓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二、 主持人分配观课点: 教师根据课堂观察的维度自主确定了相对应的观课点。 观课点1: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表达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王秀兰、吴世青、祁花、年小芳)观课点2:这堂课中教师和学生是如何评价的?评价的效果如何?(李添金、张启顺、胡月兰、马启全)三、活动记录:附后。四、评课记录:附后五、达成的共识:1、教师的目标确定准确、合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2、多媒体使用自如、起到了应有的作用。3、教师从多方

13、面重视了学生的水平训练,教学效果优秀、准确率达90%以上。4、教师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培养,把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还给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打50%以上。 六、需要探讨的问题:1、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还应更加流畅。2、学生读书后的评价是否该在学生读完之后。议课记录:张启顺:谢老师较好地把握了语文课程的特点,以读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用多种朗读方式,努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教师课件的播放中展示了读的四个步骤,能够想见平时十分注意语感的培养;另外在教学小作者是怎样帮妈妈摇桂花的,教师不但让学生朗读,自己也“美美的”读了一回,既起到了示范作用,又读出“迫不及待”的心

14、理。而我对于教师评价学生这点上有点小小的建议;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而谢老师在课堂表扬学生时,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好、不错成了口头禅。这样冰冷生硬的表扬,不但缺乏个性,更谈不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又怎能让学生欢欣鼓舞呢?年小芳:谢老师这节课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尽量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马启全:教学的评价一般只局限于

15、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我认为还应参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实行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不但仅老师一个人的事,应适当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比方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其他学生即时的鼓掌,使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有时,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可能比老师对学生的理解更彻底更透彻,老师不能唱独角戏,要想方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来评价他人,或作自我评价,我认为这三种假如能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起到促动作用。吴世青:谢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都比较到位,能抓住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非常简洁明了地进入课题。在教学中,谢老师通过“桂花香”、“摇花乐”的景和事,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逐渐上升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由“桂花香”唤起作者对儿时“摇桂花”的快乐的回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啊”从而引出母亲对故乡桂花和家乡的无比思念王秀兰: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实行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