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520867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高中必修一的历史课程即将结束,我们的学生也要面临着期末考试,你知道应该怎么复习才最有效吗?其实通过做试题来复习历史知识是很有成效的。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禅让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远流长,其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

2、制 D.中央集权制3.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材料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等级制君主专制宗法制A. B. C. D.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5.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3、,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6.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世袭制和行省制7.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法令出一;C.别黑白而定一尊; 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8.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4、 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9.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10.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A

5、.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11.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1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把主要将领

6、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监督地方掌控地方赋税A、 B、 C、 D、1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B、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制度的基础14、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15、以下关于明代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起明宣宗后地位日

7、益提高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决策机构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A、 B、 C、 D、16、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A、军国大计,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在内阁而于军机处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调选翰林院学士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17、 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18.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8、D.兄终弟及的传统19.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20.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

9、是皇帝的臣仆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21.隋炀帝时,刘炫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相权不断扩大A. B. C. D.22.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23.明清政治制度的变革主要围绕( )A

10、 皇权与外戚、宦官的矛盾 B 中央政权与边地民族的矛盾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4、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25.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时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级分别。;这种治史方法是( )A.唯物史观 B.文明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26.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

11、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27.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28.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人曾用事无不总;形容三省六部中的某一部门的职权,这个部门是()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礼部和工部29.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朕自临御以,十有三年

12、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朕;应该是()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30.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二、材料解析(共40分,其中第31小题20分,第32小题20分)31、7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两幅图:图一图二请回答:(1)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4分)(2)上述两种制度

13、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3)图一、图二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发展趋势如何?(6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至东汉末年封建统治者不断补充健全岁举孝廉的有关规定,察举标准为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宰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后汉书•左雄传)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葛洪抱朴子•审举材料三 隋炀帝能够在传统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