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27732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修之死》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修之死是一篇自 读课 文,内容看上去比 较简单 。下面是 为 大家准 的杨 修之死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 欢 ! 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 上的一篇自 读课 文,出自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 说三国演 。杨 修是历 史上的一个 有 奇色彩的悲 性的人物,本文探 的是一个略 沉重的 课题 ,教学中使学生了解那段历史并从中汲取做人的深刻道理是教学本文的要义。整个教学 设计 由六个 环节组 成:1、由清朝著名的文学 评论 家金圣 关于名著的 评论 :少不看水 ,老不看三国 入,介 三国,并引用一首短 诗导 入 文,短 诗 : 明 德祖,世代 继 簪 。笔下 蛇走,胸中 锦绣 成。开 谈 惊四

2、座,捷 对 冠群英。身死因才 ,非关欲退兵。2、初 读课 文,借助注解, 读 懂 文。3、复述故事情 ,并 为 小故事命名。4、 讨论 人物性格,探究 杨 修死因。5、文本解 读 : 讨论 : 请 以 “ 修之死, 过 在 ,是因 为 ”(学生同桌之 间 互相 讨论 ,各抒己 见 课 后同学可搜集 充材料,展开 辩论 ! )6 、拓展延伸:根据 文章的感悟,自 角度, 为杨 修的墓碑写一句 话 :如:1) 大愚若智, 明反被 命 。2) 一代英才,可惜未逢明君。3) 聪明机智知 渊博可 英才,恃才放 旷目中无人 终尝苦果。 事莫学曹操阴 险 狡诈 ,做人莫效 杨 修恃才放 旷 在教学中自我感

3、觉 良好的在以下几方面:1、教学 导 入 了良好的氛 和情境,激 了学 习兴 趣。一上 课 ,由清朝著名的文学 家金圣 叹 关于名著的 评论 :少不看水 浒 ,老不看三国 导 入,介绍 其中缘 由,了解三国,并 析了这 首 , 学生齐诵诗 ,把学生 带 入三国的世界,曹操和 修的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 课 文的学 中去。事 实证 明,这 个 法是很好的,学生的 积 极性很高。2、这篇文章,故事情 节比较简单 ,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老 师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 阅读、思考,去 发现问题 、解决 问题。只有 这样 ,他们才能得到 较好地锻炼,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在教

4、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 说出自己的体 验”强调了在阅读的时候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 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并在欣 赏文学作品时要有独特感受、体 验和理解。 “在学 习过程中,让学生自由 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 对文中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分析,就是 让学生的内心 阅读体验在学 习过程中反映出来。 本文是一篇 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 对此有很 浓厚的兴趣,最适于放开手, 让学生合作探究,研 读课文。本 课中,对于杨修的死因, 历史上有 颇多争议。 这实际上是 给学生提供了最佳探究 课题。合作探究的 过程,也是学

5、生主 动性充分 调动的过程,能 够有效促 进学生感悟到 语文课堂的乐趣,品 尝成功的快 乐。 语文教学就不能 仅停留在教材上,宜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 ”欣赏 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 领悟作品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这篇课文是名著中的名篇,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和感悟,这包括做人和作文上的。比如做人方面的。通 过分析人物性格,学生从曹操、杨修身上 发现了很多不足,那么给他们提提忠告也就不 难了。在这一环节学生答案异彩 纷呈。这是学生情感价 值上的一大收 获。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1、学生 课前预习不够充分, 这在课堂上不得不花 费了一定的 时间

6、让学生读懂课文,疏通阅读障碍。2、是复述 课文的七个小故事 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我想 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 别注意,一定要在 课堂中多加 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 语表达能力。3、是时间的把握不 够准确,复述故事花了 过多的时间 。 ”前松后 紧 “,致使后面的教学环节稍显紧张 。4、学生 讨论时 很热烈,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可大都数却不愿主动举手发言。这是在课堂上常遇到的 问题,需要培养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以 “发 展和创新 ”教育理 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 进行学习。以文本

7、为出发点,以人本为切入点,引 导学生结合所知道的有关三国演 义的文学常 识探求知 识、谈出观点、谈出体会、 谈出人生处世哲学。做到教学的 “旧 壶装新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 现实生活中 语文教育 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本教学 设计中,我通 过引导学生在课前到学校 图书馆查阅资 料、看 VCD 了解有关曹操 这个人物形象,不 单单停留在本文的基 础上,要从客 观上,全面的了解曹操 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动手动脑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激 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杨修之死 这篇文章是人教版第九册小 说单元中的略 读课文。了解故事情 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 语言,欣 赏古代白 话小说的艺术

8、美。本文叙述的是魏蜀 汉中争 夺战最后阶段,曹操 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 侧面展开了曹操和 杨修的矛盾冲突,生 动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1、充分 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是 顺利开展 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通过开课前 3 分钟的音乐欣赏渲染了气氛,激 发了学生的 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 绪、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学生很快的 进入课堂、进入文本,而且又使教 师的导课自然、生 动。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把握学生学 习知识的梯度,由已知 进入未知,是学生与教 师合作的基 础。说说 三国的人物和故事 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知 识储备 ,拓展学生了的知 识面。至此,学生情 绪高涨,发言异常踊 跃,课堂气氛很

9、是活 跃。2、课堂教学要求 “实而活 ”。 杨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因而字 词教学应具有其必要性。我的安排是既有集中的字音词义又有在学生复述 过程中分散的 语句翻译。通过复述故事,把握小 说的故事内容,尊重学生真 实的阅读感受和体 验,充分展 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这样,既增 强了求知的趣味性又 为学生理解文本打下厚 实的基础。3、教学最大的教学亮点是成功地唤起学生的 阅读激情,始 终以饱满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 习过程中去,充分体 现了新课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理念,同 时又展 现学生的素质才能。首先,采用 辩论赛 的形式探究 杨修之死的原因,灵活挖掘教材内容, 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

10、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 讨。特别是由女生 论辩杨 修之死是咎由自取 (论辩相对简单 ) ,这样更能集中男生的注意力,激 发全体学生的 进取心。 让学生的 课外所搜集到的 资料得以 发挥,使得 课内课外浑然一体。学生的思 维也更具广度与深度,有效促 进学生感悟 语文课堂的乐趣,品 尝成功的快 乐。其次,通 过学生个性化的 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 验、理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件和人物 语言中探究人物性格,达到欣 赏古代白 话小说的艺术美。最后,在 “说 启示、写挽 词 ”这 一环节,在学生充分理解、探究文本内容的基 础上,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独特 见解,走出教材,走 进生活,

11、构建 “向生活学 习语文 ”的大 语文教学 观,拓展 语文学习的空间。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也都能结合自己的 实际情况畅所欲言,反思自己的日常行 为,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至此,开放性的 课堂最终使学生真正地由被 动接受的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展 现学生的 语文素养。4、本课的教学 还有一个特点是 课堂上始 终能听到学生琅琅的 读书声。读是理解教材、探求知 识、理性思考的前提, 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线,是语文教学的 风景线。只有 阅读学生才可能很好地 进入文本。通 过四读法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也就不会 强人所难了。因而安排了区分 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解 读文本这一

12、环节 ,提高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意 图,把握主 题思想的能力。从而达到 “授人以 渔”的教学目的。在实际的授课中,发现教学的 时间不太好把握。因 为本课内容长,环节多,学生探究、展现的时机多,高昂的情 绪使学生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而教 师要尊重学生,照 顾全体,学会倾听。往往造成 “刹 车”的尴尬局面。杨修之死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看上去比较简单 。但是通 过认真研究课文,我 发现它很值得一教。有助于 训练学生的复述、概括、分析、写作等能力。本次教学 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基本上 实现了自己的 预定教学目 标。 现将收获总结 如下:1、教学 设计要勇于打破常 规 。杨修之死是白 话小说。一般情况

13、下,我 们会按照小 说的三要素,即 环境、人物、情节的格式来教学。在 实际授课过程中,我竭力避免 这种传统教学思路。而是 选择本文的焦点问题,也是学生最感 兴趣的话题 杨修的死因,来大做文章。将古往今来学者 们的观点引入, 让学生分小 组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 维。 这样既打破常 规按部就班分析小 说情节、人物形象的做法,又增添了 课堂的学术气息,拓展了 课堂教学内容,更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思维,学会如何根据文本分析 问题,学会提取有效信息, 寻找依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在互相切磋中,掌握本文的重点,学 习小说的方法。2、情境教学复述课文主要情 节,既是 对学生转换角度复述能力的考察,也是 创设情

14、境。在 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含蓄地运用了 这个教学方法。 这就是部分听 课老师所说的演义法。情境教学能够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中去,在渗透情感体 验的同时,激发其思维。情境 为教与学都增添了趣味性,使教学内容 变得通俗易懂。3、精心 设计导语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一半。教学 导语要能够给学生新 鲜感,引起他 们学习的欲望,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次教学我从生活案例入手,增 强课文时代感的同 时,引起他 们思考杨修之死。从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 紧紧抓住,在以下的 环节 中层层推进,挖掘课文的深度。认真研究教法的同 时,更要深入全面地研究学 习对象。制定的目 标,设定的导引问题难度要适当。 对学情要做到心中有数。提问是一种 艺术。要根据不同能力、性格的学生要随机 应变设定不同的提 问方法。 对于高难度的问题,要设置台阶,引导学生一步步攀登到制高点。不同教学 环节间,过渡处需要巧妙 设计,自然转换。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注意教学 节奏要做到 张弛有度。好的教学 课堂如同听 艺术家演奏一曲 优美动听的音 乐。美丽实用的板 书会为教学锦上添花。本次教学板 书有些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