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24689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威海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2分)(2014威海)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C、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D、世界上的物质包括看的见和看不见的都是化学物质;解答:解: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

2、正确;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正确;C、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我们摄入的物质也不例外,正确;D、世界上的物质包括看的见和看不见的都是化学物质,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2分)(2014威海)某混合物其组成特点是“各成分彼此完全混合,处处相同”,这种混合物不可能是()A食盐水B黄泥水C空气D不锈钢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各成分彼此完全混合,处处相同”,来分析回答本题,黄泥水属于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解答:解:A、食盐水属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

3、错;B、黄泥水属于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B正确;C、由于分在不断运动,空气中各成分也是均一混合在一块的,故C错;D、不锈钢是均一混合在一块的混合物,各成分彼此完全混合,处处相同,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悬浊液、乳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3(2分)(2014威海)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原子中的电子数;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的质量ABCD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属于同位素,其区别是中子数量不同,造成原子的质量有差别解答:解:C12和C14是

4、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其区别是C12的中子数是6,C14的中子数是8,从而使原子的质量出现差别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及原子结构的知识,要掌握其区别和联系4(2分)(2014威海)两种化合物都有甜味,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组成元素一定相同B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一定相同C分子中某些原子的结合方式可能是相似的D性质、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两种化合物都有甜味说明构成分子的原子可能含有相似的结合方式,不能说明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性质、组成、结构一定相同解答:解:A、两种化合物都有甜味,组成元素不一定相同,故A错;B

5、、两种化合物都有甜味,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一定相同,例如葡萄糖和蔗糖都有甜味,但原子个数不同,故B错;C、两种化合物都有甜味说明构成分子的原子可能含有相似的结合方式,才具有相似的性质,故C正确;D、两种化合物都有甜味,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结构不一定相同,例如葡萄糖和蔗糖都有甜味,性质、组成和结构不同,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从题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5(2分)(2014威海)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原子可以被创造,但不能被消灭C原子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创造D原子总是不断地被创造和被消灭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物质的变化

6、与性质分析: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的重新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进行解答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的重新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A正确;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B错误;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C错误;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变化的实质中原子的进行了分析,难度不大6(2分)(2014威海)氧循环和碳循环密不可分,其中属于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变化是()A海水吸收二氧化碳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7、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化石燃料的燃烧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结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燃烧的常识等进行分析解答,自然界中由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唯一的方法是光合作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海水能吸收部分二氧化碳,但不能放出氧气,故选项错误;B、动植物的呼吸,是将氧气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释放出二氧化碳,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选项正确;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光合作

8、用、呼吸作用、燃烧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2分)(2014威海)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解释的是()黄铜(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但可将两者放入稀盐酸中加以区别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用硫酸铜、石灰水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ABCD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元素,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铝与氧气反应能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锌位于

9、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黄铜与黄金,可将两者放入稀盐酸中加以区别故正确金属铝更耐腐蚀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而不是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铝强,故错误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不能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故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理解其应用原则,学会处理实际问题8(2分)(2014威海)人体就像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在下列食物中,不能给这个“化学工厂”提供能源的是()A汉堡B花生油C矿泉水D馒头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人体

10、需要的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解答:解:A、汉堡中含有淀粉,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B、花生油中含有油脂,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C、矿泉水中不含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D、馒头中含有淀粉,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C点评:要了解各种食物的成分,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搭配膳食,促进身体健康9(2分)(2014威海)常温下,某气体无色、无味、无毒、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在实验室里采用如下装置且不需要加热制备该气体,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和B和C和D和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专题:常见气

11、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解答:解: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气体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装置收集故选:D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0(2分)(2014威海)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变化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

12、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据t1时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B、据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解答;C、据t2时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解答;D、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到其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即12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甲的质量为20g,所以6

13、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10g,故错;B、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无晶体析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后,甲、乙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对;C、t2时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对;D、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除去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甲,故对;答案:A点评: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明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来分析和解答相关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因素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3分)11(7分)(2014威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粒子结构模型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化学之用通过模型来说明他们心目中粒子的“模样”,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解释微观结构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化的方法是化学科学重要的思想工具,试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的结构一百多年来,化学有借助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揭开了原子构成的神秘面纱,并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原子结构理论如图1两种模型是汤姆森和卢瑟福分别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