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层法》例题详解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184888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分层法》例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分层法》例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分层法》例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分层法》例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分层法》例题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分层法》例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分层法》例题详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如图1所示一个二层框架,忽略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侧移,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的弯矩图,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各梁、柱杆件的线刚度值。图1解:1、简化为两个图:图2、图3所示图2 第二层计算简图图3 底层计算简图2、计算修正后的梁、柱线刚度与弯矩传递系数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0.9的修正系数。底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为1/2,其余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为1/3。各层梁的弯矩传递系数,均为1/2.图4 修正后的梁柱线刚度图5 各梁柱弯矩传递系数3、计算各节点处的力矩分配系数如:G节点处:H节点处:其余各节点的力矩分配系数见图6、图7。图6 二层节点处力矩分配系数图7 底层节点处力矩分配系数4、

2、采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各梁、柱杆端弯矩1第二层:计算各梁杆端弯矩。将各杆变成单跨梁,刚节点看成是固定端。图8 二层计算简图计算由荷载产生的、各梁的固端弯矩顺时针转向为正号左负右正,各梁端节点进展负弯矩分配和传递,各两次,第一次负弯矩分配与传递后再进展第二次负弯矩分配与传递:计算各柱的杆端弯矩。下柱GHHGHI 下柱 IH下柱0.3320.6680.3530.4720.1750.8640.136-13.1313.13-7.327.324.368.774.39-3.16-6.32-1.0-1.25-2.49-3.32-1.23-1.660.410.840.420.721.430.234.77-4.77

3、-0.40-0.54-0.20.77-0.7715.05-13.62-1.431.59-0.48-0.26图9 二层弯矩分配传递过程2第一层:计算各梁杆端弯矩。图10 底层计算简图计算由荷载产生的、各梁的固端弯矩顺时针转向为正号,写在各梁杆端下方:各梁端节点进展负弯矩分配与传递,计算各柱的杆端弯矩。二层柱的远端弯矩为各柱的近端弯矩的1/3即传递系数为1/3,底层柱的远端弯矩为近端弯矩的1/2.上柱下柱DEED上柱下柱EFFE上柱下柱0.1860.3480.4660.3080.1230.1560.4130.7090.0890.202-17.8117.81-8.898.893.316.208.30

4、4.153.15-6.30-0.79-1.80-1.53-3.06-1.22-1.55-4.10-2.050.290.530.710.360.731.450.190.413.606.73-10.33-0.34-0.13-0.17-0.451.99-0.60-1.3918.92-1.35-1.71-15.861.203.37-0.450.86-0.20-0.70图11 底层弯矩分配传递过程5、将二层与底层各梁、柱杆端弯矩的计算结果叠加,就得到各梁、柱的最后弯矩图,详见图12。图12 弯矩图单位:6、力矩再分配由以上各梁、柱的杆端弯矩图可知,节点处有不平衡力矩,可以将不平衡力矩再在节点处进展一次分配,此次分配只在节点处进展,并且在各杆件上不再传递。在此题中,由于不平衡力矩相对较小,力矩可不再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