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动脉陷迫综合征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115945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腘动脉陷迫综合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腘动脉陷迫综合症:此病确切的病因学尚不清楚,但与胚胎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腘窝 的异常肌肉、纤维束带等压迫动脉或静脉,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临床分为五型,为了方便记忆,Clarency将这五型分别制作了图谱,因为制图技术关系, 解剖上不是很标准,但是能够很好的方便理解。I 型:腘动脉绕过腓肠肌内侧头起始部,走向其深面和下方II 型:腓肠肌内测头附着点偏向外侧III 型:腓肠肌内侧头的外侧缘伸出一个肌索IV 型:腘动脉受腘肌或异常索带压迫V 型:上述任何一种类型的腘动、静脉同时受压另外,有人提出VI型:功能性腘动脉陷迫,及没有解剖结构上的异常,却有压迫症状。(Written by

2、Clarency)腘动脉陷迫综合征概述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essels entrapment syndrome PVES)是腘 窝的异常肌肉、纤维索带等压迫腘动脉或腘静脉,而引起的相应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有时 也可累及神经,但以腘动脉受累最为常见。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特点是患者多为年轻人,于 跑步或剧烈运动后发病,并有进行性加重的间歇性跛行。1病因(一)发病原因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是下肢腘窝部肌 肉和血管之间的解剖变异,与胚胎发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胚胎学基础下肢动脉系 统起源于2 条胚胎动脉,即轴动脉和髂外动脉,它们均来自脐动脉,后者是主动脉背侧

3、的分 支。在这 2 条胚胎动脉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轴动脉,在胚胎期30 天即形成。另一条为 髂外动脉,于胚胎期32天出现,在 38天左右发出股动脉。轴动脉沿下肢后方纵行,而股动 脉沿前方走向。胚胎期42 天可发现轴动脉在膝部位于发育中的腘肌深面,在这一期,根据 其与腘肌解剖位置关系,将轴动脉分为 3 段:腘肌近段、腘肌深面段和腘肌远段,并分别命名为坐骨动脉、腘深动脉和骨间动脉。在这一期也形成浅交通支,经收肌管裂孔进入腘窝, 连接股动脉和坐骨动脉。胚胎期48 天,坐骨动脉在近腘肌上缘处发出分支,走行于腘肌浅 面,命名为腘浅动脉,它在远端与骨间动脉连接,后者以后发育成胫后和腓动脉。随时间推 移,

4、腘深动脉闭锁。正常人腘动脉从近端至远端是由浅交通支、坐骨动脉、腘浅动脉和骨间 动脉融合而成。 在股腘血管发生的同时,与之相邻近的腓肠肌也开始发生。最初腓肠肌 内、外侧附着点位于股骨骺,随婴儿从爬行过渡至行走阶段,其附着点沿骺板上升至股骨干 骺端,并且内侧头的附着点高于外侧头。正常成人腓肠肌内侧头位于收肌管裂孔尾侧,腘动 脉走行于其外侧。在发育时期的任何环节发生改变,势必影响腓肠肌内侧头与腘动脉的正常 解剖关系。 2.病因由于腘动脉可位于腘肌深面,所以从胚胎学基础来看,腘深动脉持续 存在可导致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而腓肠肌内侧头过度沿股骨向头侧移行也能引起病变,可发 现腘动脉位于腓肠肌内侧头内侧或穿

5、过内侧头。最常见的是腘动脉向内侧环绕内侧头后进入 腘窝,然后向外侧,走行于内侧头深面,位于内侧头和股骨内侧髁之间。腘窝的其他肌肉、 肌束、纤维束带也可参与这种复杂的改变,有时甚至累及静脉和神经等组织。有文献报道指 出,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时,静脉受累者占7.6%。另外一种功能性腘动脉陷迫综合征,可能 与腓肠肌、腘肌、跖肌或半膜肌等肥厚所导致的血管受压有关,常好发于运动员。 (二) 发病机制1.病理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病理变化是一个进展过程,症状的严重性与腘血管受陷迫的程度密切相关,最终可导致血栓形成,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病变的开始是由于 腘动脉受肌肉压迫与股骨反复摩擦,引起动脉壁轻度损伤,造成局部

6、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和血栓形成,局部病变的蔓延可引起管腔狭窄,产生血流动力学变化,而继发性湍流则使狭 窄段远侧的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和病变血管闭塞,均可造成急性缺血 的严重后果。在病变部位可有许多侧支形成。 镜检特征为血管内膜纤维性增厚、内弹力 层断裂、平滑肌细胞破坏、结缔组织增生和血栓形成后机化等。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较常见的 病理变化分3期。I期:外膜增厚和纤维化,外膜新生血管形成;II期:随病变进展,外弹 力层断裂,中层平滑肌由胶原替代,并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动脉易形成瘤样病变;III 期:血管变性导致中层完全破坏,由纤维组织替代,内弹力层破坏,由纤维组织替代,动脉

7、易形成血栓。因此,此期由于腘动脉陷迫而导致的腘动脉血栓形成,不适宜经动脉取栓或行 内膜剥脱术,必须考虑应用静脉移植物重建。2.分型Insua综合文献中报道的17例病例和他本人治疗2例的经验,归纳出本征各种解剖变异的情况,首次将本征进行解剖学分类。 (1)2型分类法:根据腘动脉的走向与腓肠肌内侧头的解剖关系,将本征分为2型和2个 亚型。I型:腘动脉始行于腓肠肌内侧头的后方,然后经腓肠肌深面,向外侧至比目鱼肌深 层,再与腘静脉互相伴行。IA型:是I型的亚型,仅是腘动脉受压的程度不同而已。II型:腘动脉走向正常,但有异常肌肉压迫,主要是在腓肠肌内侧头的外侧方有一异常肌头,或者 是腘肌偏向内侧,一部分

8、肌索与腓肠肌内侧头相连接,压迫腘动脉IIA型:是II型的亚型, 即异常肌纤维由股骨外侧髁与腓肠肌的中线部连接,而不是与腓肠肌的内侧头相连。 (2) 5型分类法:该分类基本概括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解剖变异,为学者们广为确认。I型:腓肠肌内侧头附着点正常,腘动脉环行向内侧绕过内侧头的起始部向其深面和下方行走。II型:腓肠肌内侧头附着点位于正常附着部位外侧,不是起自内上髁而是来自于股骨内侧髁 的外侧方,腘动脉走向正常,但仍走经其内侧和下方,受到压迫。III型:腓肠肌内侧头的外侧缘延伸出一个肌索或肌头,从内侧髁区至外侧,压迫腘动脉。腘动脉的走行正常,类 似II型。W型:腘动脉受较深部位腘肌或同一部位异常

9、纤维索带的压迫,动脉可以绕过或不经过腓肠肌内侧头内侧。V型:包括上述任何一种类型,腘动脉受压的同时伴有腘静脉 陷迫。 1997年,Levien描述了功能型腘动脉陷迫,即在足跖屈时,腘动脉闭塞但不存 在任何解剖变异,并将其归类于W型。他假设这种病变可能是由于腓肠肌内侧头的外侧肌腹 获得性增生所致。他同时对73例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进行总结,其中25例为此型,占34%, 3 名患者表现出腘动脉闭塞症状。其他解剖变异较罕见,如运动员和过度体育锻炼者的腓肠肌、跖肌或半膜肌肥厚导致腘血管受压。也有比目鱼肌和跖肌压迫腘动脉的报道。 根 据1995年Rosset文献综述,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患者中,19%属I型;2

10、5%为II型;30%是III型;8% 属W型;其余18%构成其他类型。2症状1.间歇性跛行多数病人从间歇性跛行开始,但跛行出现的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初 期,多在快步行走或跑跳中,小腿有麻木、无力和痉挛性疼痛,被迫停步后症状消失。但在 缓步行走时没有症状。这可能与腓肠肌收缩时承受的压力有关。与此相反,少数患者在急行 时没有症状,而在慢步行走才有间歇性跛行。这些患者在静止情况下没有缺血表现。一旦动 脉阻塞,就会出现缺血性间歇性跛行和其他缺血性表现。2.肢体缺血据统计约有1/3患者起病比较急,但多数患者的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或更久。在动脉阻塞后,患肢就出 现畏寒、皮色苍白和肌肉萎缩等典型的缺血表现。

11、患者处于某种特殊姿势时,会发生患肢麻 木或皮肤苍白等现象,而改变姿势后这些症状均可消失。据日本的文献报道,本征的发生与 坐位姿势习惯有关,由于日本人习惯屈膝端坐,膝关节屈曲呈锐角,极易压迫腘动脉。这种 坐位姿势可诱使一些隐匿性或潜在的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多数患 者的肢体缺血症状不严重。约有10%的患者有急性和严重的缺血表现,但引起肢端溃疡、坏疽和剧烈静止痛者比较少见。3.双侧畸形病变累及双下肢者约占 30%,但都与血管受累的程度有关。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有些双下肢病变患者虽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约 67%的双侧病变患者都能通过检查而明确诊断。有双侧病变,一侧动脉闭塞,一

12、侧无明显缺 血症状,经动脉造影后发现。如果静脉同时受到挤压,患足和小腿会出现水肿。 4.体检 (1)腘动脉听诊:如动脉受压严重,腘动脉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由于解剖异常的因素 可能存在于双下肢,对侧无症状肢体也应同时进行检查。(2)足背动脉扪诊:足背动脉扪诊可发现患侧搏动较弱且不对称。63%的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消失,10%减弱,16%仅可扪 及;11%患者踝中立位时,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而足被动背屈或主动跖屈时,搏动消失。 但需指出,个别正常人也可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的现象。如腘动脉狭窄的远侧段扩张形成腘 动脉瘤,局部可出现搏动性肿块。(3)膝关节皮温测量:病人可有膝关节周围皮温升高,这可能与大量

13、的侧支动脉形成和开放有关,膝关节前内侧和膝关节前外侧有时可扪及动 脉搏动。(4)应力试验:有典型临床症状而腘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者,应行应力试验,即足被动背屈或主动跖屈时,腓肠肌紧张压迫动脉使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提示,腘 动脉病变可能为受压而非阻塞。1.凡从青少年开始有上述间歇性跛行、慢性和急性缺血性改变者,都应该想到此征的可能。在早期,多数患者在屈膝时末梢动脉搏动明显,伸膝时 搏动减弱或消失。用动脉示波计检查就会出现上述动脉波形变化。用多普勒血管超声仪检查, 伸膝时的音响和动脉波幅也会降低或消失。 2.在伸膝位股动脉穿刺造影片上,会看到腘 动脉走行异常和受压影像。在动脉闭塞以后,也会显示出

14、腘动脉向内偏移,闭塞近、远端动 脉多属正常,且有比较丰富的侧支动脉。3治疗无论腘动脉闭塞与否,所有明确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患者都应手术治疗。本征的 手术治疗常取决于症状和病变的程度,手术原则是松解血管压迫、血管重建和恢复正常血流。 1.手术治疗(1)手术入路:多数学者主张采用腘窝后径路切口,能充分显露腘窝的血管和异常肌肉等组织,故最常采用,但其缺点是大隐静脉暴露不良,取材不便。在少数情况 下,如I型患者可采用内侧径路切口,腘动脉下段受累者手术暴露良好、大隐静脉取材方便, 便于行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其缺点是腘窝组织结构不能充分暴露,可能遗漏压迫腘血管 的肌肉、纤维束带等,以致术后复发,故不适用于

15、II型、III型和W型患者。当动脉闭塞累及 腘动脉分支时,内侧径路切口更为合理。(2)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 者俯卧,下肢轻度屈曲1015。切口为“S”形,即大腿后内侧和小腿后外侧分别为纵行切口,腘横纹上2 指为横行切口。分别向内上和外下翻开皮瓣,暴露深筋膜。纵行切开深 筋膜,避免损伤皮神经,可结扎小隐静脉以利于手术暴露。深部组织中要注意保护胫神经, 它包绕在血管鞘中与血管伴行。如果腘静脉未受压迫,在腘窝部可见其走行于腓肠肌内、外 侧头之间。腘动脉如不在正常解剖部位,可于较高部位如收肌管出口腘窝部,沿腘动脉行径 向下解剖,可发现腘动脉走行异常,位于腓肠肌内侧头的内面,肌肉和股骨后方

16、、膝关节之 间腘动脉受压严重,在腘动脉受压点起始部位切开压迫的肌肉或纤维索带。手术切开必须完 全,注意松解后整个腘动脉必须可以移动,避免术后复发。如腘动脉仅受压迫而未闭塞,动 脉壁尚未出现继发性纤维增生,做腘动脉松解即可。切除腓肠肌内侧头不会影响下肢功能, 如需要,可将切开的内侧头附着于股骨,位于松解后正常位置的腘动脉内侧。对于功能性腘 血管陷迫综合征,经内侧切口腓肠肌内侧头切开术可完全缓解症状。Turnipseed和Pozniak 曾报道1 例特殊腘动脉陷迫综合征,为一训练良好的运动员,腘动脉被过度肥厚的比目鱼肌 和跖肌压迫,手术时,沿胫骨做比目鱼肌松解和跖肌切除。 有些学者对近期腘动脉内血 栓形成者,术中做动脉内溶栓药物治疗。因动脉壁损伤和长期血管陷迫所致动脉壁纤维化和 增厚者,需行动脉旁路转流术或间置术。如果动脉内血栓机化,并同时伴有血栓和血管壁之 间分界不清晰,或者由于血管壁纤维化导致管腔狭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