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学习感悟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12751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学习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针灸学学习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针灸学学习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学学习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学习感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学学习感悟对于大学知识的学习,和高中确乎颇有不同。在以前,虽说每学期都有新的课程,但科 目总还是不变的。而如今,每一学期都是新的几门课程,这就时常让自己陷入了探索新的学 习方法的困境。于是,我们便往往有这样的困惑到了期末了,这门课也才开始入门了。其实,细细想来,这也是很正常的。就医学来说,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毕竟有限,终身 学习才是一个医者智慧的源泉。因而,一个医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最重要的东西便是学习 的能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古语便道出了杏林之法门。从整体上讲,中医虽有理论指导,但由于今人与古人在认知上的差异,对于初学者,中 医还是比较抽象的,缺乏一定的直观性和系统性。在基础

2、课程中,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 学等课程,由于是编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摘录整理出来的信息,其系统性还是比较强 的,有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比较容易让学生从整体把握。但是,对于中药学、方剂学和针 灸学等,这些课程的脉络精髓就隐含在看似枯燥的药物、汤头和经络腧穴之中。但这些精髓 又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若是硬是将其用文字表述出来,往往会使读者茫然不知其解。唯有 通读方剂,才可知晓配伍之精妙,唯有概览针灸,方能领会金针之奥义。因此,在不同的课 程中,确乎需要自己变通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单就针灸学来说,其知识是比较零散的。而且刚才也提到,只有先把这些看似杂乱的经 络腧穴做了大概了解之后,才能

3、发现其中的规律所在,进而才能成系统,成理论。若是起初 就妄图在其中找寻脉络框架,无异于缘木求鱼,必然毫无所获,且易误入歧途。针灸学需要背诵记忆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而重复是记忆之母。大量的重复无疑是记忆 的最佳手段。虽说如此,但机械式的重复难免会索然无味,让人失去耐心。所以,在记忆时, 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来辅助记忆的。对于经脉的循行,我们不妨将其整理成卡片,或是准备记忆手册,以充分利用零散时间, 时时重复,强化记忆。同时还要理解文意,在身体上找到经络大致循行路线,如此亦可协助 加深理解。经过大量的重复之后,能够所背所记,不假思索,信手拈来的程度,这便达到了 可以永久记忆的条件了。对于腧穴,首先

4、要解决的是它的归经和定位。掌握好这两项后,才能更好的掌握其主治 特点。对于定位来讲,最有效的方法莫如点取,若是能够点取准确,其基本定位也就掌握了, 而且不至于枯燥,在此基础上再对其定位的描述稍加温习,便没有什么问题了。再来说归经, 任督二脉的穴位归经自是简单,不必细说。十二正经在四肢的分布也都是比较有规律的,在 定位大致清楚地条件下,再对归经稍加记忆,掌握也不是难事。对于背胸部的经脉分布,也 是颇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在腹部正中旁开2 寸,胸部正中旁开4 寸,基本都属胃经;腹部 正中旁开4寸,基本都属脾经;腹部正中旁开0.5寸,胸部正中旁开2 寸,则属肾经;在背 部,就是正中旁开1.5寸和3 寸

5、两条膀胱经侧线了。接下来是对腧穴主治的记忆。腧穴主治不外三条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掌握好了腧穴定位,其近治作用也就不在话下了。经脉所过,主治所 及,对于归经明了后,腧穴的远治作用也便有了大致的方向。而对于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 就需要单独记忆了。在对经脉的循行,腧穴的定位、归经和主治大致了解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重复, 以加强记忆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需要变换各种方式,以调动大脑的兴奋性,保持较高 的记忆水平,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为此,我们可以对腧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细说来,在纵向比较上,可以经脉循行为依据,纵向总结比较每一经的腧穴,在这个过 程中以加深理

6、解,强化记忆。在掌握十四经脉循行的基础上,以十四经脉循行体表部位为主 要依据,在腧穴分经主治规律的指导下,纵向学习总结每一条经脉的腧穴。如此,以经统穴 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对每一经腧穴的大体分布位置及主治病症有更系统更全面地认 识。如同将食材烹饪为佳肴一般,将先前杂乱的知识点系统化、灵活化、生动化。在横向比较中,我们可以在腧穴主治规律的指导下,横向归纳腧穴的主治作用。 凡是腧穴都有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的普遍规律。根据腧穴的近治作用,将人体 全身各部的腧穴进行归纳:头面部腧穴主治头面病症,躯干部穴位主治脏腑病症等。如,胃 脘部的中脘、上脘、建里、梁门等,主治胃腑疾病;眼周围的精明、承泣

7、、四白等,主治目 疾。十四经脉腧穴具有远治作用,尤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更为显著。横向归纳总结这 些穴位的远治作用,能更好的掌握其临床应用的特点。例如太冲、行间可清泄肝胆火热,故 可治疗头痛、眩晕、胁痛和目疾等,公孙、足三里可补益脾胃,故可治疗腹胀、腹痛、呕吐 等。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或是相对特异性的治疗作 用,这是小部分腧穴主治的特殊规律。例如,天枢穴对肠道蠕动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既 能通便又能止泻;内关可以双向调节心率;至阴可以调整胎位,大椎可以泻热,隐白善治崩 漏等。把这一类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归纳在一起集中学习,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在横向比较上

8、,也应该注意位置相近、取穴标志相关的穴位之间的比较。把这些穴位进 行对比和总结,可以有效避免部位相近的穴位之间的混淆。如位于腕横纹上的阳溪、阳池、 神门、太渊等,位于肘横纹的尺泽、曲泽、曲池等,以及平脐的天枢、大横等。另外,在横向比较上,还应该注意相似穴位名称的穴位比较。这些穴位因名称相类似, 所以极易混淆,应单独总结,强化记忆。例如:与风有关的穴位,风池、风府、风市、风门 等;与气有关的学位,气海、气冲、气户、气舍等。接下来还有对特殊穴要有了解,如五输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等,因为这些穴位对腧 穴的治疗作用有着总结和指导意义,而且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所以了解了这些腧穴的 主治和应用规律,

9、对腧穴的记忆大有裨益。例如,筋会阳陵泉,血会膈腧,如此便对阳陵泉 和膈腧的治疗特点有了认识;再如,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 合主逆气而泄,掌握了这些,对于五输穴的治疗特点会有较为全面认识。此外,还要加强实践,多多进行针刺练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针灸治疗身边同学的一些 常见疾病,在实践中去感悟针灸。最后,扩展课外阅读,也不容忽视,课外的涉猎可以加强对针灸学的兴趣,拓展知识面, 加深对课堂学习的理解,如此便可事半功倍。以上便是自己一个学期以来在针灸学学习方面的一些感悟。有关至阳穴的梳理至阳穴位于第7 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 7 肋间后 动、静

10、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7 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胸胁胀痛,黄疸;脊背 强痛;咳嗽,气喘。以下是有关至阳穴穴义的一些解释:(1)至阳。至,极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本 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 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2)金阳。金,肺金之气也。阳,阳气也。金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纯阳之气。 理同至阳名解。别名金阳穴。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灵台穴及外散于脊背各部。功能作用壮阳益气。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至阳穴治疗带状疱疹有独特的

11、疗效。带状疱疹,俗称“蛇盘疮”,皮疹以水疱、疼痛为主要特点,属于西医学的病毒类皮肤 病范畴,青年人发病,因其体质强壮,疼痛尚可以忍受,对于老年人来讲,体质虚弱,正气 不足,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瘀滞于局部,不通则痛,疼痛可呈烧灼样、刀割样、 针刺样,常持续存在,剧烈难忍,甚至彻夜难眠,一般的止痛药没有效果,因此,止痛成为 治疗的首要。至阳穴为督脉经阳气隆盛之处,该穴有振奋宣发全身阳气,疏通经血、利湿热、宽胸膈、 安和五脏、补泻兼施之功,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证明,至阳穴埋元利针法可以起到疏通局部经 络气血、祛邪扶正、缓解疼痛的作用,该方法起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已通过临床试验 证明其确切疗效。现代医学认为,当诱因使潜伏于神经元中的病毒被激活时,受侵的神经节发放异常电冲 动,产生神经痛,至阳穴埋元利针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研究表明,至阳穴埋针使脊髓节段有关 神经及内脏产生一种独特的剌激感后,加强了中枢神经内痛觉调节系统与痛觉冲动相互作 用,对痛觉信号加以抑制,从而产生了更好的镇痛效应,同时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 及消炎作用,从而使疾病得以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