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实训指导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0997982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实训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急救实训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急救实训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急救实训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急救实训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救实训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实训指导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急救实训指导书 主编: 陈凤 参编: 航空学院学院2016年7月编写说明急救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该课程凸显基础性、工具性和实用性。目 录实训1心肺复苏与呼吸模拟人实训4实训2止血包扎训练9实训一 心肺复苏与呼吸模拟人实训一、实训目的1、了解高级心肺复苏与呼吸模拟人的用途;2、掌握高级心肺复苏与呼吸模拟人的使用方法,3、学会高级心肺复苏与呼吸模拟人的检查和维护。二、实训任务心肺复苏,国际代称CPR。在生活中,健康人由于心脏骤停(如触电、溺水、高空作业事故、交通事故、

2、旅游意外、心脏疾病、心肌梗塞、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心脏骤停),而必须采取胸外按压、人工口鼻呼吸、心内注射、气道放开等抢救过程。使病人最短时间内得救。在抢救过程中胸外按压位置,按压强度是否正确,人工呼吸吹入的吹气量是否足够等规范动作是否正确,是抢救病人是否成功的关健。因此,在系列抢救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模拟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心内注射、颈动脉模拟搏动、瞳孔由一只散大与一只缩小的比较认识,达到掌握操作训练心肺复苏术的基本要求。对操作正确与否,有光电信号显示、数码显示等功能,它是训练抢救人员进行心肺急救技术训练的理想的模拟机。三、实例1、检查意识:喊话或轻摇患者,确定有无意识;

3、2、大声呼救:一旦病人昏迷,立即大声呼救; 3、放平身体:身体仰卧、平直,清理口鼻中异物;4、开放气道:仰头抬颈法,或仰头举颏法;u 打开气道的方法(1)仰头抬颈法:抢救者跪于患者头部的一侧,一手放在患者的颈后将颈部托起,另一手置于前额,压住前额使头后仰,其程度要求下颌角与耳垂边线和地面垂直,动作要轻,用力过猛可能损伤颈椎。(2)仰头举颏法 :抢救者一只手放置于患者的前额,用力往下压,使其头后仰,另一只手的食中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上抬起。5、检查呼吸:方法是“看”、“听”和“试”,如病人呼吸已停止或微弱时,立即有效吹气2次;6、检查心跳:触摸颈动脉,看心跳是否停止;7、心肺复苏:若呼吸心

4、跳均已停止,应立即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吹气频率10-12次/分(每5-6秒一次人工呼吸)。u 人工呼吸 操作步骤(口对口)将病人置于仰卧位、身体平直无卷曲,抢救者脆于病人一侧,一手托起病人下颌尽量使其头后仰,打开呼吸道;用托下颌的大姆指张开病人的口,以利吹气;用一、两层纱布或手绢覆盖在病人的嘴上,并用另一只空着的手捏紧病人的鼻孔,以免漏气;抢救者将口紧贴于病人口上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扩张为止。吹气时间1秒以上,气量以1000ml左右为宜(成人);吹气完毕,抢救者稍抬头面侧转,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使胸廓及肺弹性回缩;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0-

5、12次。u 人工呼吸 注意事项 首先要检查病人口内有否有泥沙,痰、呕吐物、活动假牙等,如有则清理,并解松病人的衣领、内衣、胸罩、裤带等; 吹气应均匀,一次吹气量约为8001200ml;吹气时间约占一次呼吸周期的三分之一;尚存微弱的自主呼吸时,人工呼吸应与自主呼吸同步;胸廓及肺弹性回缩无力时,可借助手压胸的办法;张开的口紧紧包绕病人口部,使口鼻均不漏气为宜;吹气完毕,立即用手感觉病人口、鼻有无气体呼出,以确定人工呼吸是否有效。若无气体呼气,应检查呼吸道是否打开或有堵塞物,鼻孔是否漏气等。 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用简易呼吸器或人工呼吸面罩。u 胸外心脏按压 步骤和技术患者体位:使患者仰卧在硬地板或地上

6、。以保证心脏效果,必要时可抬高下肢,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增加人工循环的排血量。 按压部位:抢救者位于病人一侧,食指和中指并拢,沿病人肋弓下缘上滑至两侧肋弓交叉处的切迹。以切迹为标志,然后将食指和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的上方,另一手的掌根紧贴食指上方按压在胸骨上;按压手势:按压在胸骨上的手不动,将定位的手抬起,用掌根重叠放在另一手的掌背上,手指交叉扣抓住下面手的手掌,下面手的手指伸直,手指指尖弯曲向上离开胸壁,这样只使掌根紧压在胸骨上; 按压姿势:抢救者双壁伸直,肘关节固定不能弯曲,双肩部位于病人胸部正上方,垂直下压胸骨。按压时肘部弯曲或两手掌交叉放置均是错误的; 按压频率:应平稳有规律,成人100

7、次/分钟;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按压吹气比均为30:2(成人);按压幅度:成人应使胸骨下陷45cm,不能冲击式猛压,用力太大造成肋骨骨折,用力太小达不到有效作用。 按压方式:垂直下压不能左右摇摆,下压时间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下压至最低点应有明显停顿。放松时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按压区皮肤,但应尽量松,勿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和手势按压部位和手势按压姿势和方式u 注意事项 胸外心脏按压 在抢救中要随时注意按压效果,判断指标是:可触及大动脉的搏动,血压维持在60mmHg以上。颜色、口唇及皮肤色泽转为红润。瞳孔由大转小,角膜湿润。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病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做心脏按压:

8、胸廓骨折、胸部有效弹性消失者;有严重胸廓畸形者;心包填塞者。实训二 止血包扎训练一、实训目的1 、了解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2 、掌握止血包扎的操作方法。二、实训任务1 、通过学习了解止血包扎的重要性。2 、通过对止血包扎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场急救的基础知识。3 、通过训练操作,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止血包扎。三、实例(一)止血1、出血的种类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 外出血体表可见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内出血体表见不到。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还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三种: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与脉搏节律

9、相同。危险性大。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状,不断流出.危险性较动脉出血小。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口创面渗出,一般不易找到出血点,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小。2、失血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当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时,伤者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当出血量达1500毫升以上时,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症状。3、外出血的止血方法(1)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

10、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4)止血带止血法。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

11、止血带等。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4、注意事项:(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二)包扎常用的包扎材

12、料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及其它临时代用品(如干净的毛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绷带包扎一般用于支持受伤的肢体和关节,固定敷料或夹板和加压止血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 常用的包扎法如下:1、环形绷带包扎法。 此法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部位的包扎。 方法: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最后用扣针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剪成两头打结固定。 注意事项: (1)缠绕绷带的方向应是从内向外,由下至上,从远端至近端。开始和结束时均要重复缠绕一圈以固定。 打结、扣针固定应在伤口的上部,肢体的外侧。 (2)包扎时应注意松紧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不妨碍血液循环为宜。 (3)包扎肢体时不得遮盖手指或脚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4)检查远端脉搏跳动,触摸手脚有否发凉等。 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全巾:三角巾全幅打开,可用于包扎或悬吊上肢; 三角巾宽带:将三角巾顶角折向底边,然后再对折一次。可用于下肢骨折固定或加固上肢悬吊等; 三角巾窄带:将三角巾宽带再对折一次。可用于足、踝部的“8字固定等。(四)操作测试 指导教师制定训练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五)训练总结 结合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