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30题及答案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29479091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30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30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30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30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30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30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30题及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30题及答案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唐朝,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B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C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又称“春闱”,会试又称“秋闱”。D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重视祭祀,在祭祀时常常用宰杀牲畜的办法来表达自己对祖先神灵的敬畏,在祭祀时,猪和羊各一头称作“少牢”,猪、羊和

2、牛各一头称作“太牢”。B“敲扑”为古代刑具,用来惩罚犯人,“敲”为长木杖,“扑”为短木杖。也可以指敲打鞭笞。C苏武牧羊中提到持节牧羊,古代的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C短歌行中,“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

3、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4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而得名,也叫落第、下第。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中国古代纪年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也有年号干支兼用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就是年号干支兼用。学官,古代主管学务或教学的官员统称,其中“祭酒”是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助教”是协助国子祭酒教授生徒的。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也可指年月日于支都相合,如孔雀东南飞中“六合正相应”。古

4、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二十四个小时。其中“平旦”指早晨3-5点,“黄昏”指17-19点。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江东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概念,素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ABCD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史”官名,也指复姓。夏商周三代为史官和历官之长。至明清两朝,又称翰林为太史。B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祭祀用的牲畜。C“黔首”是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布衣”“黎民”“鲰生”“庶民”“氓”等也指百姓。D连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6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后世遂以“社稷”代称国家。B洛阳、衡阳两个地名是因其分别处在洛水之南、衡山之北。C成语“寅吃卯粮”是指任何时候都有粮吃,形容经济富足。D二十四节气中,夏至和冬至,分别表示夏季和冬季的到来。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是“质子”,是古代君主为表示诚意与妥协,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B“虞夏”指有虞氏之世虞代和夏代。有虞氏是远古部落名,舜是虞代最后一位统治者,称“虞舜”;相传舜禅位禹,夏代由此开始,称为“夏禹”。C“肉袒牵羊”是古代战败投降的一种仪式。“肉袒”指脱去上衣,露出肢体

6、,以示降服或谢罪。“牵羊”指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D“戎”是古代中原王朝对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也可用来泛指官吏。B髡,古代刑罚的一种,将犯罪的人头发剪去,以示惩罚。C方正,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任用行为端正之人为官。D征,汉代一种选官方式,即地方官向皇帝举荐有名望的人士。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车晏驾”,“晏”,迟,宫车迟出,晏驾,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B“幸大王自改”,“幸”,希望。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中的“幸”含义相同。C“岁余,徙为卫尉”,“徙

7、”,此处意为贬谪。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徙”即为此意。D“元朔二年”,“元朔”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三个年号。以纪念前129年卫青打击朔方(北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龙城。同时“元朔”也指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10下列对文言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B“会昌”为皇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创,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C左迁即“降官”,即“降低官职”之意,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8、。后世沿用这种说法。D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1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12下列

9、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13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10、”。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元孚,字秀和,少有令誉。后拜冀州刺史。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孚上表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奏可。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

11、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有删改)A“农桑”指耕种和养蚕等,泛指农事;“劝课农桑”即勉励、督促人民从事农业生产。B“表”是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文体。可叙事、议论和抒情。C“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文中指元孚对古器物的研究。D“搢绅”原意是插笏于带。同“缙绅”,旧时指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业兴)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节选自魏书

12、列传卷七十二,有删改)A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B节气,指时节和气候,如中秋,是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C太尉,秦汉时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这一官职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D受禅,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褚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也。初辟西阳王掾、吴王文学。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采。顷之,征为卫将军,领中书令。(选自晋书卷九十三,有删改)A字,古人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用的。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李白为

13、李太白。B辟,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C方伯,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如“二州牧伯”的“牧伯”是州牧、方伯的合称。D领,文中表示代理官职。古汉语中表示代理暂任官职的词语还有“行”“署”“假”“摄”“权”。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邵宗元,字景康,砀山人。由恩贡生历保定同知,有治行。李自成陷山西,宗元时摄府事,亟集通判王宗周,推官许曰可,清苑知县朱永康,后卫指挥刘忠嗣及乡官张罗彦、尹洗等,议城守。时何复任保定知府,闻,兼程驰入城,宗元授以印。复曰:“公部署已定,印仍佩之,我相与僇力可也。”乃谒文庙,与诸生讲见危致命章,

14、词气激烈,讲毕,登城分守。(节选自明史邵宗元传)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B恩贡生,举人考中会试者称贡生,凡遇皇室或国家庆典,加试被录者为恩贡生。C同知,明清时期官名,是知府的副职,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D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分为家庙、国庙、学庙,本文即学庙。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久之,(曹修古)出知歙州,徒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

15、。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节选自宋史曹修古传)A出,古代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官员前往地方担任职务,与地方官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B黜,指废掉或罢免官职。在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罢”“免”夺”等。C赦,帝王以施恩的名义赦免所有的犯人。如皇帝登基、立太子或遭灾等情况,常常会颁布赦令。D卒,一般指大夫之死。天子之死叫“崩”,亲王、诸侯之死叫“薨”,百姓之死叫“死”。1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迪字复古,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语。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