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实例练习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0867805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实例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虚词实例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虚词实例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虚词实例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言虚词实例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实例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实例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总复习 虚词“而”、“于”、“之”的用法及举例一、知识点梳理: 而“而”作连词,这是最主要的用法。判别时,一定要理清“而”前后词语或分句之间的关系。它一般表示以下关系:l、表并列,连接前后并列词语,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 敏而好学 论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溪深而鱼肥 醉翁亭记2、 表承接,这种关系一般表示“而”前后的分句或词语有动作的先后。“而”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3、 表递进,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教材中较少,有两个句子。 饮少辄醉,而年又

2、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4、 表修饰,这种用法较多,有时易混淆为“顺承关系”,其实只要仔细分析“而”前后词语的关系,还是容易区别的:如果“而”前面的词语或短语在句中作修饰、限制语,“而”之后是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简而言之,“而”前后的词语构成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而”肯定表修饰。表示时间、情态、方式、方向等,则表示修饰关系了,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5、表转折,可连接分句也可连接词语,译作“但是”“可是”“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3、而不妖 爱莲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6、 表因果 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7、 表假设,如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8、跟其它词构成复音虚词。有以下几种情形:A“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句: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B“而后”,相当于“然后”。例句: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既而”、“已而”,相当于“不久”,“一会儿”。例句:既而儿醒 口技 已而夕阳在山 醉翁亭记D“而或”,相当于“有时”。例句: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二、 练习1、 佣者笑而应曰 陈涉世家 表修饰,“着” 2、 挺剑而起 陈涉世家 表承接,不译 3、而旗尾

4、略不沾湿 观潮 表转折,“但是” 4、长跪而谢之曰 唐雎不辱使命 表修饰,不译5、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送东阳马生序 表并列,可不译 于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公输受任于败军之际 出师表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对于”、“同”、“给”、“到”“从”等。如: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伤仲永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二章3、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胜过”。如: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 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4、 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

5、乐。(孟子二章)5、表被动 受制于人 衡于虑,困于心。 孟子二章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表比较,“比”2、不能容于远近 表被动,“被”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表对象,“在方面”4、奉命于危难之间 表时间,“在”5、天下事,成于勇,败于怯 表原因,“由于”6、业精于勤,荒于嬉 表原因,“由于、因为” 之1、作助词(1)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例句: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6、独立性,可不译。 例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3)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例句: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 公输(4)在句中表示定语置后,即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例句: 马之千里者。 马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5)音节助词,在句中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 例句: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2、用作代词(1)常用于代

7、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例句:问所从来,俱答之。 桃花源记 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3、用作动词 译作“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例句: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二、练习:解释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 1、默而识之。 论语 代词,代“所学的知识”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唐雎不辱使命 取独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取

8、独 4、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定语后置标志 6、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 结构助词,“的” 7、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 宾语前置标志 8、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音节助词,不译 9、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 宾语前置标志 【附带知识:其他文言虚词】乃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就”例句: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狼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世说新语三则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2、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例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3、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就是”。例句: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4、作连词,表示前后的

9、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例句: 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5、作代词,译为“你、你的”。例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且1. 副词(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 例: 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2连词(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则1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例: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2 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例: 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焉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相当于“之”。例句:忽啼求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