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知识观视阈中的新课程改革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396479199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现代知识观视阈中的新课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后现代知识观视阈中的新课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后现代知识观视阈中的新课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后现代知识观视阈中的新课程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现代知识观视阈中的新课程改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现代知识观视阈中的新课程改革【摘要】:p :后现代知识观对于现代知识观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进展了反思与批判,强调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和价值性。这对于我国新课程的目的、内容、施行和评价均提供了重要启示。【关键词】:p :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新课程改革后现代知识观是后现代者对现代知识观进展了反思、批判后,构建的一种全新的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倡导知识的文化性、情境性、价值性。虽然它也有着自身的缺陷。但是后现代知识观中所具有的建立性的观点对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落实面临严重的挑战。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人们对新课程的目的、内容、施行和评价中的某些问题认识不够。

2、本文尝试站在后现代知识观的视阈对新课程改革诸问题进展再讨论。以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一、后现代知识观简析应当成认。现代知识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开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然而,自20世纪以来。现代知识观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等领域均遭遇了严峻挑战。后现代学者对现代知识观的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进展了反思与批判,从而形成了后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主要有以下性质:(一)文化性后现代知识的文化性是指:知识的性质不可防止地受到其所在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形式的制约,与一定文化体系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语言符号乃至人生信仰都不可分割,因此就其本性而言是“文化的”而非“客观的”,是“文化涉入”的而非是

3、“文化无涉”的。(二)境域性后现代知识的境域性是指:任何的知识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理论范式、价值体系、语言符号等等文化因素中的;任何知识的意义也不仅是由其本身的陈述来表达的,而且更是由其所位于的整个意义系统来表达的;分开了这种特定的境域,既不存在任何的知识,也不存在任何的认识主体和认识行为。知识的境域性使知识个体化、多样化。并非只有科学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他者”的价值日益显现。(三)价值性后现代知识的价值性是指:所有的知识消费都是受着社会的价值需要指引的;价值的要求已经代替求知的渴望成为后现代知识消费的原动力;所有知识本身是表达着一定的价值要求的;所有的知识在传播过程中都是受着权利因

4、素制约的,都是社会总体权利理论的一局部。也就是说,不存在认识与社会、科学与政权互相别离的各自孤立的形式,而只有权利,知识的根本形式。二、后现代知识观视阈中的新课程改革知识观是课程改革的根本内容和前提。后现代知识观高扬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和“价值性”,这些对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一)新课程目的:“全人”的开展而非知识容器学生作为完好的人存在,不仅需要知识才能的进步,还需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协调开展。在后现代知识观下,课程的目的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与反思。知识的传授和学习都应该批判地进展。认识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让其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生命情怀的“全人”。(二)新课程内容:“他者”的显现传统课程内容是“科学知识”的体系,其他知识均处于被科学(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