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395079215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 基础知识部分(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漫溯(s) 阙(qu)秦 挥斥方遒(qi) 戮(n)力攻秦B彳亍(ch ch) 卮(zh)酒 忸怩(ni n)不安 以飨(xing)士卒C悲怆(chung) 参乘(shng) 浪遏()飞舟 目眦(z)尽裂D火钵(b) 瞋(chng)目 百舸(g)争流 失其所与(y)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太阳一号”发电站被认为是中东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项目,占地面积约有 2.5 多平方

2、公里,发电能力达 100 兆瓦。 B.针对中国传统节日味道变淡和“洋节”不断冲击的现实,七成网友建议采用“立法”和“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等措施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C.国庆节前,南昌各区县将督促相关产权单位,做好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的清洗和非法小广告清除,重点临街单位需在规定时限前为建筑物“洗脸”。 D.海南三亚市市长王勇表示,应该在全国范围统一提高环保标准,施行统一的环保政策,让解决不了污染问题的项目,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生存空间。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学者专家的文章之所以那么呆板,枯燥无趣,味同嚼蜡,不堪卒读,并不完全是一个文字表述能力问题,而是态

3、度问题。B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济宁市区再也看不到过去的那轮珠圆玉润的月亮,天空灰蒙蒙一片,不远处的节日礼花也只是一团模糊的闪光。C在投资过程中,人们专注于低点买进高位抛出的时点研究,对于一些常规却置之度外,忽略向基金公司补全或及时更新自己的资料。D36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从历史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于许多亲身经历这场社会变革的人们来说,感觉是漫长而深刻的。4、默写(8分)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 ?”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

4、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_!(徐志摩再别康桥)二、 阅读部分(37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新诗的“变”与“常”吕进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5、。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6、。“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

7、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 “变”中继承

8、“常”是非常重要的。 5下列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诗歌在精神上从来崇尚家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B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所以新诗有的时候要在“变”中继承“常”。C在传播上,尽量用最清晰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并且要注重听觉,注重吟诵。D中国诗歌的“常” 来源于又隐形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外在于现代诗歌当中。“常”是诗歌的精神,是审美精神。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

9、重。B当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时,证明了他在诗歌创作上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C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D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这便是创作的境界。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3分)A变是新诗的根本,作者认为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B现今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彰显了新诗对新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C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民族诗歌之“常”,在新诗未来发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10、。D在“变”中继承“常”,在“变”中时时回望“故乡”,新诗就会在未来文学中充任先锋和旗帜的作用,就一定可以进入国人艺术鉴赏的视野之内了。(二) 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列节选的两段文字,回答810题。【甲】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

11、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

12、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沛公从百余骑 从:跟从。B项羽既飨军士 飨:犒劳。C项伯常屏蔽之 蔽:遮挡。D与沛公有隙 隙:隔阂。9.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太夫人以荻画地D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 吾其还也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2)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3分)(三)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112题。代赠

13、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11“欲望休”写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态和心情?(3分) 12“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对后来一些诗词如钱翊的“芳心犹卷怯春寒”,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乃至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句诗在抒写感情时使用了什么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5分)(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江 南 雨 巷董滇宁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

14、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开题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