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地理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8125374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地理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地理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地理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地理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地理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地理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地理Word版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地理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综合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资料显示,2022年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浙江省自然增加人口为0.4万人。表1为辽宁省近年来常住人口

2、与户籍人口统计表,表2为2022年与2021年浙江各市常住人口数量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表1年份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2022年待发布41972021年4152.14229.42020年4165.942552019年4190.242772018年4191.942912017年4196.543122016年423243272015年4229.743382014年4244.243582013年423843652012年4244.843752011年425543792010年4251.74378表2单位:万人地区2022年末常住人口2021年末常住人口增量全省6577654037杭州123

3、7.61220.417.2宁波961.8954.47.4嘉兴555.1551.63.5温州967.9964.53.4台州667.8666.11.7绍兴535.3533.71.6金华712.77120.7湖州341.3340.70.6舟山117116.50.5衢州229228.703丽水251.5251.40.11. 近年来造成辽宁省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环境恶化B. 产业发展滞后C. 人口老龄化D. 气候恶劣2. 辽宁省为提升高层次人才吸纳能力,需要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A. 美化环境B. 延长产业链,进行产业升级C 完善城市服务体系D. 制定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3. 造成浙江省和

4、辽宁省人口变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B. 人口结构差异C. 气候差异D. 资源差异下图分别是重庆市悦来生态城规划图(左图)及重庆市地形景观图(右图),其规划依托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站点,采用城市层级的TOD模式。TOD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m(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合用途”,使居民和雇员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完成下面小题。4. 从

5、城市土地资源开发的角度分析,TOD模式的优势是( )A. 方便居民出行B. 缓解城市用地不足C. 减少碳排放D. 缓解交通拥堵5. TOD模式更适合哪种城市( )A. 乡镇B. 县城C. 中小城市D. 一线大城市6. 重庆市处于川东平行岭谷地带,其主要地质成因是( )A. 地壳水平挤压B. 流水侵蚀C. 地壳断裂抬升D. 风力堆积此前,新疆的养鱼场主要养殖淡水水产,近期,新疆获得农业技术突破,开始发展海产养殖业,包括养殖罗非鱼、对虾、鲍鱼等。新疆传统上以出产水果著称,包括哈密瓜和库尔勒香梨等,当地还大量出产西红柿,这里也是种植海水稻的试点地区之一。下图为新疆水系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7. 推测

6、新疆的淡水养殖水源的根本来源是( )A. 冰川融水B. 内流河的河水C. 内流湖D. 地下水8. 新疆海产养殖业水源主要是( )A. 山地降水B. 地下水C. 内流湖D. 内流河9. 新疆发展海产养殖业的意义有( )加大了海产品的本地供应,满足市场需求优化了新疆农产品结构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减少对沿海海产品的依赖A. B. C. D.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使澳大利亚大气活动中心的势力、位置、性质发生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0. 据等压线推测,该日最接近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 )A. 惊蛰B. 小暑C. 寒露D. 立冬11. 判断此时甲地

7、的风向为( )A. 东北风B. 偏西风C. 西南风D. 偏北风12. 该日,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 巴西高原草木繁茂B. 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流动C.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低值期D. 澳大利亚小麦正忙收割哈密盆地魔鬼城分布在沿着已经消失的库如克果勒河床北侧长120多公里、宽30公里的广大范围内。这里分布有大量的雅丹土丘,俗称“雅丹地貌”。在科考过程中发现荒凉的戈壁深处竟然有大面积水域遗迹,大量恐龙化石、始祖鸟化石,另外魔鬼城南部南湖地区盛产怪石,经鉴定那里的石头叫做硅化木,距今有1.2亿到1.4亿年的历史,是侏罗纪时期的历史遗存,后来,又发现了蜂房状的珊瑚化石。完成下面小题。13. 与

8、现在相比,魔鬼城曾经在侏罗纪时期气候较为( )A. 暖干B. 冷干C 暖湿D. 冷湿14. 该魔鬼城发现珊瑚化石,但同时也发现了硅化木化石、恐龙化石等陆生环境动植物化石。下列对哈密魔鬼城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推断合理的是( )A. 热带海盆地壳抬升湖盆地壳再抬升干旱的陆盆B. 地壳抬升热带海盆湖盆地壳再抬升干旱陆盆C. 湖盆地壳下降热带海盆地壳抬升干旱的陆盆D. 热带海盆地壳下降湖盆地壳抬升干旱的陆盆一般情况下,地表水分会通过蒸发作用(液态气态),进入到大气中,在这个过程中,水分是向上输送的。如果水分不向上,而是向下输送,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逆湿。比如遇冷后,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在地表(植物或沙砾上)凝

9、结成液态水,并发生下渗,这就是一个向下“送水”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沙漠区某地去年8月连续两日该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5. 该地区土壤逆湿现象最明显的时间是( )A. 8时左右B. 16时左右C. 4时左右D. 20时左右16 干旱、半干旱地区出现逆湿现象,可以( )A. 增加降水B. 利于植被生长C. 加剧土壤干旱D. 增加大气湿度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坐落于天津市津南区的小站镇会馆村随着津南区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引育优良稻种,采取稻蟹混养的立体高效农业模式,盘活提升现有资源、完善参观配套设备,整合“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

10、要素,进行农文旅融合。除了瞭望塔、荷塘等景观设施,今年,村内还新增了稻田观光火车等项目。夏日沿栈道赏荷,秋天登瞭望台观景,感受小站文化、体验水稻收割不少游客在乡村美景间流连忘返。下图分别为会馆村景观图(左图)及天津市津南区小站田园生态区位置示意图(右图)。(1)试分析小站镇会馆村稻蟹混养模式的区位优势。(2)说明该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3)谈谈该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对其他地区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工业母机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体现了一个国家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母机生产基地,近年

11、来,江苏省工业母机产业快速发展,产业整体处于国内第一梯队。2022年,江苏省930家规模以上工业母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4亿元。近3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2.3%。(1)指出江苏工业母机产业较发达的有利条件。(2)为江苏省工业母机产业更好的发展提出建议。(3)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江苏工业母机产业发展的意义。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壶口瀑布地处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地带,在险峻的峡谷中,奔腾的急流在垂直下切时遇到软硬岩石交替的地质条件,其坚硬岩石形成岩槛或造瀑层,软性岩石被侵蚀成陡峭的阶坎,急流飞越阶坎,当具有一定落差时,便形成瀑布。黄河从20多米高的陡崖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冬天,在瀑布两边的岩壁上结满了晶莹的冰挂,冰挂两侧岩壁由软硬不同的砂岩和泥岩层层堆积,而冰挂形成的位置都在泥岩层。有的年份,冰挂从两岸伸向河中,最后形成冰瀑合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老百姓就说来年的收成一定错不了。(1)描述壶口瀑布的形成过程。(2)说明瀑布两边岩壁上冰挂的形成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