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t****990 文档编号:376990733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统计某时刻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时需多次计数取平均值B.调查某地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C.标记的仓鼠难以被再次捕捉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大D.随机选取表层土样可以调查土壤中小

2、动物类群丰富度2为应对新冠疫情,我国政府决定对接种两针剂次灭活新冠疫苗的个体进行“加强针”接种。目前“加强针”接种在全国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如图表示注射3次新冠疫苗,机体内抗体相对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第一次注射相比,第二次注射产生的抗体快而多,与记忆B细胞有关B.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经细胞免疫就能将隐藏在细胞内的病毒彻底消灭C.进行“加强针”接种后,机体抵抗相同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会增强D.接种“加强针”后,体内针对新冠疫苗的免疫反应无细胞毒性T细胞的参与3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利

3、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D.春运期间哈尔滨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4人体内的T细胞分两类,第一类:杀伤T细胞(Tc),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第二类:辅助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Tc能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h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成,并在胸腺中成熟的B.若人体内出现癌细胞,则依赖于Tc发挥作用,予以清除C.如果编码CD8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可能出现自身免疫病D.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5抑制性神经元可使其后的神经元更不容易产生神经冲动。下图中的、是两种常见的神经中枢抑制方式

4、,图中表示不同的神经元,1、2表示突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抑制性神经元b是所在反射弧中的效应器B.抑制性神经元b可抑制神经元和的活动C.抑制性神经元a释放神经递质促进神经元的Na+内流D.突触1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及向突触后膜转移都需消耗ATP6下列生物学现象与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生物学现象生物关系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寄生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种间竞争D几处早莺争暖树种内斗争A.AB.BC.CD.D7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图甲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B.若图甲中茎的背光侧的浓度为g,则向光侧浓度可能在me之间C.如果将装置

5、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一段时间后该植物的茎弯曲生长D.若图甲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大于2m8(10分)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依次类推,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A.Abc Abc abC AbcB.aBc AbC ABC ABCC.Abc aBC Abc aBCD.ABC Abc abc aBC二、非选择题9(10分)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集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

6、的天敌,又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现象中,物质X分别在_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数量_,乙昆虫天敌数量_。(4)上述例子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_的作用。10(14分)图1为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其中第、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分析图1,能发生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是_(填序号)。(

7、2)装置和茎的生长情况分别是_、_,若将装置放在匀速旋转器上,光源固定在右侧,茎尖的生长情况是_。(3)图2中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_。(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z的范围为_。11(14分)植物种子的发育、萌发与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有关,回答下列问题:(1)经测定,幼嫩的种子中,生长素含量比较高,这说明生长素能促进种子的_。(2)生长素由_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合成。除幼嫩的种子外,在_中含量也比较高。(3)某些种类的种子发育成熟后,往往有一段时间的休眠,这与_(填植物激素名称)有关,农民在播种时,为解除休眠,加快种子的萌发,可以用适宜浓度

8、的_来浸泡处理。(4)实验表明,植物中的生长素含量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会_(抑制/促进)细胞的伸长作用,这表明各种植物激素间的关系是_。12蛇毒是毒蛇分泌出来一种含有多种酶类的毒性蛋白质、多肽类物质,也是毒蛇咬人后引起中毒反应的物质,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性毒液。下图甲是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的过程是_免疫,其中细胞的名称是_,物质A是_。(2)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图中的细胞_(填序号)。图甲中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能 力的细胞有_(填序号)。(3)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

9、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_。(4)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图乙,银环蛇毒是一种_性毒液,其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A.为减少实验误差,统计某时刻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时需多次计数取平均值,A正确;B.调查某地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B正确;C.运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可见,标记的仓鼠难以被再次捕捉,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

10、正确;D.利用取样器取样方法,随机选取表层下面的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方法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这提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把易疏忽或易错的内容进行纵横联系,进行归纳。2、B【解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的浓度,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数量多。【详解】A、由图可知,与第一次注射相比,第二次注射产生的抗体快而多,与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抗体有关,A

11、正确;B、细胞免疫只能将隐藏在细胞内的病毒释放出来,而不能彻底消灭,B错误;C、进行“加强针”接种后,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抵抗相同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会增强,C正确;D、接种“加强针”后,体内针对新冠疫苗的免疫反应为体液免疫,无需细胞毒性T细胞的参与,D正确。故选B。3、D【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与应该分别为死亡率和出生率,而他们共同决定了年龄组成也就是,那么就是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详解】A、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年龄组成,A正确;B、种群最基本的数量

12、特征是种群密度,B正确;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性别比例,C正确;D、春运期间哈尔滨人口数量变化应直接受到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D错误。故选D。4、C【解析】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免疫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体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详解】A、辅助性T细胞属于T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成,并在胸腺中成熟的,A正确;B、人体内发生癌

13、变的细胞,会通过细胞免疫消灭,该过程由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B正确;C、细胞毒性T细胞能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识别,如果编码CD8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识别,起不到作用,导致免疫作用降低,可能出现免疫缺陷病,C错误;D、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可知,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D正确。故选C。5、B【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组成,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

14、式是胞吐,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的电信号,静息时,K离子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离子通道开放,Na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详解】A、抑制性神经元b是所在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中的中间神经元,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b所在不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抑制性神经元b可通过调节抑制传出神经元和的活动,B正确;C、抑制性神经元a释放递质促进神经元的氯离子内流,抑制钠离子内流,C错误;D、突触1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都需消耗ATP,神经递质由突触间隙向突触后膜的转移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B。6、B【解析】种间关系:(1)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2)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使得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