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遵化市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376592470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遵化市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遵化市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遵化市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遵化市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遵化市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遵化市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遵化市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附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遵化市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太阳能路灯的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它白天向灯杆中的蓄电池充电,而夜晚则由蓄电池给路灯供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B蓄电池白天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D在使用太阳能路灯的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2在要光屏上得到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像,应当使用( )A凹透镜B平面镜C凸透镜D

2、三种都可以3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B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约为30mm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3m/s4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5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6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 mB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7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8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二、多选题9请分析密度表中的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水干松

4、木酒精铜冰铝煤油铅水银空气(0,标准大气压)A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小于固体的密度B不同种物质的密度可能相同C体积和质量相同的铝球和铜球,铜球一定是空心的D若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的体积之比是1:3,则质量之比是1:110下列现象中,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 ()A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夏天里人们买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C人们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的水装得满不满D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辨别出飞过耳边的小虫是不是蚊子三、填空题11一只小鸟在深度约为5m的平静湖面上空飞过,当小鸟距水面2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_m

5、。若小鸟往高处飞,则“倒影”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娄底高铁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透镜,它的焦距应_5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寒冬来临,校园水龙头冻住了,这是凝固现象。()1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的阻值相等。开关S闭合,电路正常工作,电流表A示数为,电压表V1的示数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其中两个电表示数变大。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R2上,请根据相关信息写出此时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的示数及

6、相对应的故障。_。15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m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子。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发现纸杯被振落。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在_中传播;声波能传递_。16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如图的木块正在沿斜面下滑,画出它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摩擦力的示意图。(_)18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_)19(10分)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

7、。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a处于_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五、计算题20(6分)一块体积为100厘米3的冰块熔化成水后:(1)体积多大?(2)质量是多少?21(6分)超速是严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A、B、C三辆汽车在限速90km/h的某段高速公路上行驶,A、B向左行驶,C向右行驶,路侧监控摄像机在

8、间隔4s时间内先后拍摄了如图(一)、(二)所示的两张照片。已知公路旁相邻两盏路灯的间距均为40m。请问:(1)此段路程中,三辆汽车按行驶速度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是_。(2)仔细观察图片,通过计算说明此段路程中行驶最快的汽车有没有超速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题目详解】A太阳能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所以太阳能是一次能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利用,也可以将多余的太阳能给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故B错误,符合题意;C灯泡消耗电能转化为光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使用太阳能路灯的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故D

9、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解题分析】A凹透镜不能成实像,故A错误;B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B错误;CD在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故D错误;3、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题目详解】A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为6g,一支2B铅笔的质量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g左右,故A项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6cm160mm左右,故B项不符合题意;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项符合题

10、意;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B【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音质好坏。(2)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疏松多孔的物体时,大量的声波进入小孔后不能反射出来,因此生活中可用此技术降低噪声。【题目详解】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音质比较好,指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色可以辨别来人是谁,故C错误;D雪过后

11、,满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因为积雪疏松多孔,能够吸收声音,所以发现周围特别宁静,故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声学角度进行分析,明确各自包含的声学规律,注重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5、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够及早的发现敌人的活动情况,是利用了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可据此进行解答解: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的发现敌情这个现象说明了:振动的物体可以发声,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12、只有C选项的解释有误,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借助战争实例,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趣味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识记和掌握6、C【题目详解】A在路程时间图像中,图像的交点代表相遇,所以由图可知在30s时相遇,所以相遇时乙的路程为100m,甲的路程为故A错误;B由图可知0到10s内乙路程为零,说明乙静止,故B错误;C甲的速度为故C正确;D由图可知0到10s内乙静止,从第10s开始以才运动,而甲从第0s开始运动,故D错误。故选C。7、B【题目详解】通过图像可以得到,物质的初始状态为A点,温度为40;随着时间的增加,到第4分钟即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对应温度即熔点为48;从第4分钟到第10分钟

13、,即BC段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熔化过程,说明这是一种晶体;到达C点后,又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但并未到达沸点,仍为液态故本题答案为B8、D【题目详解】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故选D。二、多选题9、BCD【题目详解】A在一般情况下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和固

14、体的密度,但液体的密度不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例如水银的密度比铜、铝、铅等金属密度要大一些,故A错误;B不同物质密度可能相同,如酒精和煤油;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如水和冰,故B正确;C铝的密度比铜小得多,如果铝球和铜球的质量和体积都相等,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空心,故C正确;D由表可知,铝的密度是冰的密度的3倍,已知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的体积之比是1:3,由公式可知,其质量之比是1:1,故D正确。故选BCD。10、BCD【题目详解】A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B夏天里人们买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符合题意;C人们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的水装得满不满,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符合题意;D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辨别出飞过耳边的小虫是不是蚊子,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符合题意。故选BCD。三、填空题11、虚 4 不变 【题目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