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库汇编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5482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库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库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库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库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库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库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库汇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库汇编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A.教材B.课程评价C.课程计划D.教学大纲2.以泰勒为代表的课程论专家提出的课程设计模式被称为A.情境模式B.实践模式C.过程模式D.目标模式3.准确表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选项是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心理特征D.心理现象4.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是指A.学校教育制度B.国民教育制度C.学校管理制度D.学校行政体制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设置的时段为()。A.小学一年级到高中

2、阶段B.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C.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D.初中到高中阶段6.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A.课程标准B.课程纲要C.课程要素D.课程规范7.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8.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是贮存在哪一种记忆中的两种记忆方式()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感觉记忆9.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课外作业D.成绩评定10.注意转移比较困难的情况是()。A.事

3、先有注意转移的信号B.后继的活动吸引力大C.先前的活动吸引力大D.后继的活动意义重大11.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事件是A.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B.华生提出S-R范式C.唐姆士出版心理学原理D.巴甫洛夫创立条件反射学说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A.连续性、广延性B.长期性、间接性C.主体性、示范性D.复杂性、创造性1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14.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

4、学原则15.在课外校外教育的多种组织形式中,以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为基础所开展的活动属于A.个人活动B.研学旅行活动C.小组活动D.群众性活动16.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包括动作概念掌握、动作示范、动作反馈和A.类化B.练习C.联想D.竞赛17.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抗战遗址,观看抗日影视剧,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这种德育方法属于A.说理教育法B.实际假炼法C.情感陶冶法D.精样示范法18.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19.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A.191

5、1年B.1912年C.1921年D.1949年2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21.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美国的鲍尔斯与金蒂斯倡导的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22.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B.课程管理制度C.课程的组织核心D.课程的存在形式23.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哪一功能()A.甄别与选拔B.促进学生发展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促进教学过程

6、24.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明确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5.教学中,在每节课或学习单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这种评价是()A.诊断性评价B.参照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二、判断题(8题)2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A.正确B.错误27.知觉选择性受人的需要和兴趣的影响。A.正确B.错误28.课外校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继续。A.正确B.错误29.给学生请家教就是家庭教育。A.正确B

7、.错误30.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包括能力类型的差异。A.正确B.错误31.感觉的适应与感受性的变化密切相关。A.正确B.错误32.只有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A.正确B.错误33.表面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吃了糖之后再吃橘子感觉橘子更酸,这种现象是_35.手舞足蹈、挺胸阔步、捶胸顿足这些表现属于_表情四、简答题(10题)36.性格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37.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38.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39.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40.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4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特征

8、?如何适应?42.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什么?43.简述随意后注意的特征。44.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45.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参考答案1.D学科课程标准又叫教学大纲,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2.D本题考查课程设计模式。3.D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人的个性心理形成过程和发展规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科学。4.A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艾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点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盾、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以及它们之

9、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5.A6.A7.D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8.C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原则上是分类处理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长期记忆中储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9.B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10.C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先前的活动吸引注意的程度。如果对原来事物注意紧张程度高,新的活动又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注意转移就困难和缓慢。反之,注意转移就

10、比较容易和迅速。(2)新的事物的性质与意义。如果转移的对象是新的事物或活动变化的事物。而且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就容易转移。(3)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如果事先具有转移注意的标志或信号,并有转移的准备.注意转移就比较容易。11.A1879年,地国前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选因基比杨大学钼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括对心度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从此心理学从管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口独立的学科。12.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言行摹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

11、、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13.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14.A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意为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指教育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15.C本题考查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16.B动作技能的形成条件包括动作概念掌握、进行有效练习、动作示范和动作反错。17.C参观拉战道址,结育受国情怀。是教育者自党制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总染、重陶的方法,属于情感陶治法。18.B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

12、陶的方法。陶冶教育法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情理交融。它的影响方法带有愉悦性、非强制性、无意识性等特点.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19.B暂无解析20.C暂无解析21.D22.B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方面可把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存在形式的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23.A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24.B25.C26

13、.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27.A知觉的选择性就是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和兴趣,有选择地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择和反映,而忽视其他刺激与信息的选择加工过程。28.B课外校外教育的任务是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完全按照国际规定的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课外校外教育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29.B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30.B能力的个别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1.A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

14、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32.B不只外表吸引力的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其他品质,尤其是重要品质的认定也具有同样的效应。33.B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34.感觉对比/继时对比35.姿态或身段或肢体36.(1)态度特征。(2)意志特征。(3)情绪特征。(4)理智特征。37.(1)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2)转移自己的注意;(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4)主动运用语言控制自己的情绪。38.(1)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2)了解情况,对症下药;(3)培养学习兴趣;(4)抓反复,反复抓。3

15、9.(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感。(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40.(1)客观性。(2)全面性。(3)指导性。(4)科学性。41.(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42.(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