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同课异构教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375769182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PTX 页数:7 大小:9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同课异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同课异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同课异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同课异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同课异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同课异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同课异构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沁园春雪雪教学目教学目标标1.诵读这首词,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2.理解这首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教学过过程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一个诗人改变了中国和世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诗人是谁 吗?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开国领袖毛泽东。他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名浪漫的诗人。这个诗人为何能改变中国和世界?让我们带着疑 问来学习他的代表作沁园春雪。(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形式上的要求,“雪”是题目,主要表现了词的内容。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读出韵律美。这首词音韵铿锵,

2、有一种豪放壮美的风格,要读出其音律美需做到:一要读 准重音,二要读清节奏,三要读明韵脚,四要读出语气。读准重音。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将应读重音的字词在书上做标注。重音:望、顿、欲、试比高、分外、如此、无数、竞、惜、输、逊、只识、俱、数、还、今朝读清节奏。边读边在书上划分朗读停顿。提示:有领起作用的词后面要停顿,如“望”“惜”;有强调作用的词后要停顿,如“须”“看”“数”;长句子要根据意义单位做恰当的停顿。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 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 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

3、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 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 流人物,还看/今朝。读明韵脚。快速圈出这首词的韵脚,体会声调的和谐。韵脚均是一声或者二声,属于平声,平声向上,高而直,和这首诗昂扬、乐 观的情感相一致。读出语气。结合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来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创作背景:毛泽东 1936 年 2 月率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于一场大雪 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情不自禁 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豪迈昂扬、大气

4、磅礴。想象毛主席登高望远,远眺祖国壮丽山河大地的情景,满怀激情齐读。2.探究活动二:感受意境美。整体感知。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什么?划分内容层次并概括其内容。上片主要内容: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上片分三层:第一层,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第二层,具体写北方雪景(中七句);第三层,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下片主要内容: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作者壮志豪情。下片分三层:第一层,承上启下(前二句);第二层,评论古代帝王(中七 句);第三层,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描绘画面。找出上片中你喜欢的词句,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其画面。词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画面:等到雪霁天晴,红日冉冉

5、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照着高原上的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祖国的 河山就像一位打扮得恰到好处的少女,格外娇艳美好。分析意象。意象是包含着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即诗歌中写到的自然 之景或物象。圈出本词中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学习任务单意象画面特点实景 磅礴宏阔(广袤无垠)壮美长城、大河 奇伟雄浑山、原群山高原图 虚景红日、白雪雪后晴日图 参考答案冰、雪北国冰雪图长城大河图生气勃勃(活泼奔放)妖娆可爱分析意境。意境是通过具体的意象营造出来的一个整体的氛围情境。诗人 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或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6、,万里雪飘”通过冰、雪意象,展现出整个世界被冰雪覆盖的情景,描绘出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 与天公试比高”通过长城、大河、山、原等意象,反映了北国风貌的雄伟壮观,描绘了大河凝冻、千里冰封,一片白茫茫的壮观景象。3.探究活动三:品味语言美。找关键字。在沁园春雪的上下片各有一个领字,它们各自统领了上 下片的七句,同学们能找出来,并分析它们的作用吗?上片:“望”字。“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也有很大的想象成分。作者的 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展现了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 貌又可象征伟大祖国的雄伟景观,显示了作

7、者豪迈的胸襟和雄伟的气魄。下片:“惜”字。“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肯定了秦始皇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 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贡献;“惜”中有 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 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有所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关注修辞。词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关语句并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以“舞”字形 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耸动,极

8、为 传神地将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4.探究活动四:分析手法美。表现手法。本词是如何表现“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上片在描写北国雪景时,既有动景的描绘,如“万里雪飘”;又有静景的刻 画,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还有化静为动的描写,如“山舞银蛇,原驰 蜡象”。这些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则是虚景。这样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具体形象地描绘出北国壮丽动人的雪景。表达方式。本词是怎样把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

9、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 豪情。下片议论,由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山河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 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寓情于议,蕴含作者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 自信的情怀。最后三句,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点明主题,抒 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全词将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主题鲜明 突出,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5.探究活动五:理解情感美。理解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壮美雪景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示例一:读“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我读出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由衷的热爱,读出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读出了誓死保卫中华大地、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10、示例二:读“欲与天公试比高”,我读出了诗人按捺不住的豪情壮志,读出 了诗人精神振奋、意气风发,要主动挑战、大展宏图的英雄气魄。领会主旨。画出下片中的历史人物,思考:作者对这些历史人物都有什么 样的评价呢?谁是作者心中的“风流人物”?历史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作者对这些历史人物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之意。“风流人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也是作者自况。拓展延伸。结合以下诗词,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你认为毛泽东为 何能改变中国和世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1、七律长征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七古残句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七律洪都1我读出了一个这样的毛泽东:我读出了一个骄傲的毛泽东我读出了一个充满瑰丽想象的诗人毛泽东 我读出了一个心怀天下的政治家毛泽东我读出了一个拥有伟大抱负的革命家毛泽东2提示:从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层面思考。师小结:这就是当代风流人物毛泽东,他始终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 合在一起,最终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我们也要像毛主席一样,将个人理想 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争做风流人物,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拼搏!结束语:诗人登高远眺,豪

12、情万丈,眼中的北国以其壮阔之景,感染了诗人那博大的胸怀和抱负。“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心中的豪情壮志。最后让我们齐声朗读全诗,读 出沁园春雪的气势,读出它的壮丽,读出它的豪情,读出它的胸襟!三、作业布置1.背诵并正确默写课文。2.片段作文:请从“花、草、树、山”四种静物中任选一个作为写作对象,运用化静为动的写法写一段文字。(100 字左右)板板书设书设计计沁园春雪教学反教学反思思这节课在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诗歌的情感,在把握 诗歌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诗歌,通过朗读来体会诗歌的内容美,让那 一片北国风光的壮丽,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映入眼帘。之后,让学生通过朗读的 方式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在教学的最后,我会展示毛泽东的其他词句让学 生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毛泽东诗歌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