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作业-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6588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作业-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作业-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作业-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作业-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作业-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作业-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作业-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40分钟60分)一、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C.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已经产生【解析】选B。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个性自由,从根本上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故选B;李贽仍然属于封建士大夫,排除A;C不是本质上的反映,排除;李贽的思想仍然属于传统儒学思想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排除D。2.“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抉

2、择,忍小耻而就大计。”这反映出思想家李贽()A.宣扬男女平等 B.批判愚昧迷信C.挑战封建礼教 D.反对封建专制【解析】选C。根据题意,李贽批判的是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小人物因遵循僵化的礼教而错失良缘,题目中并未提到男女平等,故A错误,C正确;从“小人”“小耻”“大计”可以看出材料批判的是礼教,并非迷信,故B错误;李贽只是反对封建礼教,反对以孔子的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并未上升到反对封建专制的高度,故D错误。3.某思想家常谓:“我有耳目,我物我格,我有心思,我理我穷。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其于古人也,吾时而师之,时而友之,时而敌之,无容心焉,以公理为衡而已。”下列与他的思想比较相似的是 ()A

3、.程颐B.程颢C.朱熹D.李贽【解析】选D。根据材料“吾时而师之,时而友之,时而敌之,无容心焉,以公理为衡而已”可知,这位思想家反对盲从古人,提倡自由,主张个性解放,与他的思想主张最接近的是李贽。李贽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人的个性发展,故选D,排除A、B、C。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解析】选B。根据题干可知黄宗羲认为学校应

4、“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他强调的是学校可以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符合题意的是B;A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黄宗羲思想不具备近代民权意识,排除C;D中“培养实用人才”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排除。5.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街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这实际上是()A.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C.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D.西学东渐的必然结果【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是对既存的封建秩序的抵制和打

5、击,故A正确。材料反映了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而不是民众追求民主政治,故B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故C错误。材料所述现象与西学东渐没有必然联系,故D错误。6.(2021泰安模拟)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解析】选C。从图中可知,传统社会治理结构是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而黄宗羲主张君臣共治,表明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7.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

6、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以天下为己任 B.抨击君主专制 C.提倡民主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解析】选A。结合题中信息“救世”“扶危定倾”可知顾炎武和黄宗羲都强调了君子的社会责任感,A正确。二者思想具有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民主法治的内容,但题意并未体现,排除B、C。李贽反对理学的部分内容,提倡“异端”思想,D错误,排除。8.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

7、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解析】选D。顾炎武认为“亡国”就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国家沦亡。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这就否定了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因此选D。A、B、C皆不符合题意,排除。9.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A.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B.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D.认识到改革是社会

8、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选A。根据材料“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得出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故B错误;王夫之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不同于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故C错误;根据材料“世之有鼎革也”得出王夫之主张改革,但没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D错误。10.明清之际,王夫之系统地揭露王阳明心学“阳儒阴释”的本质,主张从进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学东渐的作用B.社会各种矛盾激化C.儒学自身的发展D.统治者开明的政策【解析】选B。揭露王阳明心学“阳儒阴释”的本质和

9、耕者有其田主张的提出,均是针对当时社会矛盾激化的现实,所提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不同对策,故答案为B。材料没有反映“西学”的影响,排除A;C不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与材料中的变化无关,排除。11.(2021年广东适应性测试)城隍是古代中国城市保护神,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明朝统治者按照行政级别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明朝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正统地位B.整顿官场风气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繁荣市镇经济【解析】选B。根据材料“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可得出,明朝统治

10、者通过树立忠良贤达的榜样来整顿官场的风气,故B正确;明代儒学地位并没有受到冲击,其正统地位在不断强化,不存在需要巩固的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繁荣市镇经济不是主观目的,排除D。 12.(2021恩施模拟)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主张,如“引古筹今”“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等。这些命题旨在()A.强调史学研究的方法与价值B.希望清政府以史为鉴C.以朴实治史方法诠释时局变因D.继承与发展传统儒学思想【解析】选C。依据材料“引古筹今”“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可知,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都强调研究历

11、史并从中吸取教训的重要性,为现实所用。结合明朝灭亡的时代背景可知,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力图深刻反省明亡的原因,主张以朴实治史方法诠释时局变因,故C正确。A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中三位思想家反对清朝统治,并未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变革,以史为鉴,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12分)基层治理关乎社会稳定,宋朝以来绅士阶层随着科举改革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在基层治理中愈加发挥重要的作用。某学校学生就此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同学整理:宋朝以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社会问题解决方案均田制崩溃以后,国家不能越过

12、地主阶级直接掌握土地与农民。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地方绅士阶层难以获得政权,就将自己的经济、文化力量上升为政治力量控制乡村社会,出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脱节的现象方案提出内容结果三舍法北宋王安石将各地选送的太学生分为三等,层层培训选拔官员,改革单纯通过考试选拔官僚的制度变法的政治实验失败学校取士北宋程颢通过学校选拔官员并要求由儒家学者主导文化教育并获得向朝廷推举官员的权力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采纳科举理学化南宋姚勉通过科举理学化,让皇帝承认信奉理学的乡村绅士才是国家选官的恰当对象,承认他们在乡村社会的文化权力和政治地位理学的最高解释权归皇帝,将升科举、理学与官学体系结合,秀才和举人成为功名身份以绅士阶

13、层社会地位的提升为视角,解读材料所蕴含的相关历史信息。【解析】首先,明确材料主题为“宋朝以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通过阅读材料,根据“均田制崩溃”“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地方绅士阶层控制乡村社会,出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脱节的现象”等信息,可知当时的社会问题有均田制崩溃、大地主势力强大、绅士阶层缺乏稳固地位和国家与地方社会治理脱节;接着根据表格中列举的王安石的“三舍法取士”、程颢主张“学校取士”、姚勉主张“科举理学化”及其实施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个方案的相同之处和体现的历史本质可知,绅士阶层地位的提升是利益集团博弈的产物。答案:均田制崩溃,大地主势力强大,绅士阶层缺乏稳固地位,国家与地方

14、社会治理脱节;王安石通过三舍法取士,但改革最终失败;北宋学者提出的文人主导学校取士的方案未被统治者采纳;南宋学者试图将科举理学化,有助于绅士阶层获得功名身份;绅士阶层地位的提升是利益集团博弈的产物。(12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书院发展简表唐代产生:民间是主要源头,民间书院是士人的私人治学组织,传道授业,服务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官府书院是学术文化机构,主要职责是“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两宋发展: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一体化,书院制度形成并完全确立。朝廷振兴官学,建立官府控制的教育学术系统。书院数量猛增,分布多在南

15、方明朝繁荣:官方力量超过民间力量。书院涉足地方文化建设,用儒学教化百姓,移风易俗,有了平民化特色;民间书院的士人品评人物、讽议朝政,社团化、政治性的倾向加强。明朝后期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朝普及和流变:官方强力进入书院建设,官办书院成为学术教育中心。民间书院致力于普及乡村文化教育。道光以降,将西学、新学引入其中,形成了新式书院,又出现了教会学院、华侨书院。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邓洪波中国书院史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围绕专制主义的发展对书院发展的影响或书院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重大贡献等方面展开。作答时要结合不同时期书院的发展历程与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关系进行论述。答案:示例:论题:专制主义的发展对书院发展的影响。(2分)阐述:唐宋以来,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政府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两宋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理学的统治地位确立;政府由原来的鼓励民间书院到振兴官学,强化对书院的控制。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禁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官办书院成为教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