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模块综合检测(一)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6543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模块综合检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模块综合检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模块综合检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模块综合检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模块综合检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模块综合检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模块综合检测(一)(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检测(一)(第一至十单元)(100分)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论语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吕氏春秋则说:“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后者对孝的认识()A.与前者本质相同B.更强调个人道德修养C.体现了时代潮流D.更强调宗法血缘观念2.(2020长沙模拟)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A.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有利于经济协调发展D.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汉初,丞相有专用功臣列侯

2、及其子弟的传统。汉武帝时,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皇帝集权下政务机关权力弱化B.独尊儒术使儒学地位得到提高C.功臣列侯的势力开始遭到削弱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有效加强4.(2021芜湖模拟)南宋朝廷为提高海外交通能力,促进经济外交,采取“饶税”政策,规定出海商船“若在五月内回舶,与优饶抽税;如在一年内,不在饶税之限;满一年之上,许从本司根究”。该政策客观上()A.刺激了造船和航海技术提高B.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C.使贸易税成为政府重要税源D.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5.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清代按照不同民族原有的

3、社会组织制度,实行了多种行政体制,如盟旗制、郡县制、土司制、乡姓制等,这些行政体制既不同于汉制,又不同于原少数民族旧制,全都经过了改造。这()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政治基础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缓解了清朝廷与地方的对立D.拓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6.据记载,从1862年到1904年间约有几十个新式学堂建立,其中外语及西学堂约15个,军事等专业学堂约30个。这些新式学堂的设立()A.摆脱了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B.加强了对新知识分子的控制C.加速了士绅阶层队伍的壮大D.适应了近代社会分工的需要7.(2021衡水模拟) 1863年到1891年西方国家在华主要机器工厂和主要经营内容如下表,这

4、些企业的创办()时间工厂名称主要经营内容1863年俄商在武汉投资设立“顺丰砖茶厂”砖茶1877-1894年德商在烟台设立“缫丝局”;美商在上海设立“旗昌丝厂”,后上海增加到七家外国丝厂缫丝1890年以来于上海、天津、汉口、重庆等地设立“隆茂洋行”“平和洋行”“德隆洋行”等打包厂,便利了原料出口为皮革、羽毛、毛皮、棉花等打包A.说明西方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占据主导B.表明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C.反映了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华原料掠夺D.体现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8.秦仲义的布销路很好,他又想建立丹义火柴有限股份公司。但不久因进口料子充盈市场,秦仲义的产品开始滞销。这时门外有号外:宣统退位了。据此可知,“

5、秦仲义的布销路很好”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进行C.民国政府的政策推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9.(2021保定模拟)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依据自己观察,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是对农民运动革命性、正义性的总体肯定,彰显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由此可知,该考察报告()A.建议中国共产党应调整中国革命的道路B.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C.为中国农民起义的合理性作辩护D.强调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性10.1940年11月,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作战计划中指出:“1941年度为巩固华北,由华中向华北抽调约两

6、师团,以便进行彻底扫荡。”这说明()A.日军企图实行以战养战政策B.敌后抗战有力地牵制了日军C.国民党抗战取得了重大胜利D.日军侵华的重心发生了转移1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即“四面八方”工作方针。这说明当时()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B.急需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C.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渐走向萎缩D.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过渡方式12. (2020唐山模拟)如图反映了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人民建设热情高涨C八字方针有效实施D.经济建设劳模涌现13.1985年石家庄市第

7、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科学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一工作法()A.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14.下图为中国现代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A.依法治国促进经济发展B.中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C.农村改革维护国家稳定D.工业生产比例不断扩大15.(2021合肥模拟)新中国的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中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年版将1975

8、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B.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中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C.20世纪80年代不再限定区域范围旨在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D.2005年因私护照数量大量增加,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非选择题(第16题18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18分)(2021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疫病频发的国家,在公共危机应急救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9、。两汉疫病流行,西汉有11次,东汉有27次。疫病爆发以后,帝王一般会下罪己诏主动承担责任,认为疫病的流行是自己的政事有所欠缺而导致的,并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举办大型祈禳仪式。西汉元帝时,关东水灾疾疫,大量流民涌入关内,元帝诏集转运粮食给流民,并开仓赈济,赐寒衣,保证灾民能有基本的吃穿。东汉和帝永元间,曹褒官为城门校尉,“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多蒙济活”。安帝元初间,会稽大疫,政府派“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循行疫病”,到乡村为老百姓治病。两汉时期,从农村到城市,每逢疫情严重,患病人增多,政府会因地制宜地腾出一些住宅作为疫病的医院,集中为他们进行治疗,以防止疫病扩散。摘编自刘滴川大瘟疫:病毒、

10、毁灭和帝国的抗争等材料二晚清时期,以灾荒为代表的灾害性公共危机事件日趋频仍,以瘟疫为代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此起彼伏。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官赈为代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渐趋衰弱,新型商人开始活跃于近代历史舞台。新型商人文化教育程度较高,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同时具有“我本同处宇内,有分地无分民”的超越乡土观念的社会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发生重大灾荒时,他们号召社会各阶层人民关注灾区,为灾区人民募捐灾款和物资,义赈逐渐发展成为晚清社会主要的灾荒救济形式。摘编自董强近代江南公共危机与社会应对等材料三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然灾害和社会事故上。2003年“非典”后,针对

11、危机事件的科研机构纷纷建立,在研究中各有侧重。2005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5个与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汶川地震时,国内媒体从中央到地方全力以赴地对地震和救灾情况进行了及时、充分、生动的报告,将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凝聚到抗震救灾上,激发了整个社会强大的救灾合力。摘编自刘亚光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时期应对公共危机措施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变化,并分析其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12、说明我国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简要谈谈你从我国历代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建设中获得的启示。(9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历史学者马斯格雷夫在植物猫人一书中写道:植物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据着微妙而关键的重要地位。他在书中讲述了7种植物如何影响世界,这7种植物分别是烟草、甘蔗、棉花、茶、罂粟、金鸡纳、橡胶树。材料反映了马斯格雷夫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

13、、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外商的介入使唐代的从商人数、从商规模、市场规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施”,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文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材料二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

14、是“利害参半”。伍延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材料三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

15、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自开商埠相比,当今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3分)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年份产量195216 392195820 000195917 000196114 750196216 000198440 712199043 500材料二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折线图(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