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统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5916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统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届统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届统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届统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届统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统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统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题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古代商业和经济政策必备知识自主排查主干梳理助学助记教材拓展一遍过知识点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3)秦汉:统治者推行政策,一直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4)隋唐: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和飞钱相继问世。(5)宋元:两宋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时,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6)明清:城镇商业繁荣,棉

2、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和晋商。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用于商业活动。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闭市。(2)宋朝: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更加普遍。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四大商业名镇。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3)城市发展长安、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成都也成为繁荣大都会,出现“扬一益二”之说。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

3、贸易(1)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专管对外贸易。构图解史古代商业的“先”与“后”信息提取: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功能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概念辨析“市”“草市”“夜市”“晓市”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夜市”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晓市”即早市,也冲破了政府对

4、“市”的时间限制。构图解史城市职能与“市”“坊”的演变信息提取:宋代以前,古代官府对“市”与“坊”严格控制;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坊市的控制逐渐减弱,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加强。(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4)元朝:成为重要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知识点二古代的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夏、商、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的“”。通过分封诸侯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

5、;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由庶民和奴隶劳作,遭受剥削和奴役。(3)春秋时期:私田大量开垦,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受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的合法性。(4)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自此,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2.“重农抑商”(1)商周时期:国家曾支持商业的发展。后来,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这一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巩固封建统治。(3)西汉初年:为了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汉武帝推行一

6、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4)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不断加征商税。3.“海禁”与“闭关锁国”(1)表现明初,东南沿海猖獗,为防止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明太祖实行“海禁”。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 ”政策。明清统治者基本上实行闭关政策。(2)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漫画解史均田制信息提取: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

7、展,导致土地兼并盛行,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于是统治者实行均田制,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知识延伸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均田、限田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图解历史“重农抑商”与“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信息提取:“重农抑商”与“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是表里统一的关系。前者是后两者实施的根源,后两者是前者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三者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8、,导致了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关注新教材拓展新视野1.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重大发展(1)农业: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灌溉工程纷纷兴建。(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3)商业和城市: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2.汉初的经济政策汉初统治集团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3.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2)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3)推行均

9、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平抑物价。(4)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4.自明朝中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1)农业: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2)手工业: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3)商业: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5.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以朝贡贸易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

10、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闭关锁国、贸易萎缩。(2)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化认同与融合,在世界文明史上有着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贸易形态助长了封建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以至于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关键能力素养提升主题探究史学新论多维讲练大突破探究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学术前沿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商人都出于中原地区这是当时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同时,大商人无一例外都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或把政治经验运用于经商,或以

11、财富换取政治地位,封建社会大商人的这一特点,自始就已表现出来了。摘编自张岂之等中国历史先秦卷思维激活作者认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商人都出于中原地区。大商人和政治联系密切。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史料实证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摘自唐六典史料二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摘自宋孟元老

12、东京梦华录史料三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摘编自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解读(1)史料一说明唐代政府重视对商业的管理。(2)史料二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商品交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史料三中“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反映了明代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婚姻观念的转变。探究(1)根据史料一说明唐代的坊市制度有何特点?(2)根据史料二指出宋代商业状况如何?(3)根据史料三说明婚恋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的原因。历史解释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趋势(1)商业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

13、,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元时期这些限制被打破。(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5)城市职能的变化: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6)交易范围的变化:由地区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大。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唐代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松,如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探究点二重农抑商政策的调整学术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