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导学案

上传人:戴** 文档编号:364958639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泰山记导学案课前自主预习一、作者简介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诗人、散文家,安徽桐城人。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他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所著有惜抱轩全集,并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二、背景介绍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三、必备知识1.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

2、,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因为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2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3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乾隆三十九年: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

3、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石钟山记中“元丰七年”等。4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四、文本对译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时(齐国所筑)的长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处是日观峰,在长城以南十五里处。(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中的水。谷,两山(阳谷:指山南面谷)现在通称山涧。(间流水的低道,)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4、自京都冒着风雪,经过齐河、(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 师 乘 风雪,历 齐 河、)长清,穿过泰山的西北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这个月的二十八日,我与泰安府知府朱子颍从南面山脚下(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开始登山。山道长四十五里,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台阶,一共(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有七千多级。泰山的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环绕泰安城下,(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开始顺着这条山谷进去,不到(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一半路,越过中岭,又顺着西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

5、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泰山,都是顺着东谷进去,道中有天门。东谷,古人叫它(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我这次没有到。现在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中(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那些像门槛一样挡在路上的山崖,世人也都称它们为天门。(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山道上迷漫着雾气,非常光滑,那些台阶几乎不能攀登。(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等到达山顶,看到青翠的山峰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的天空。远望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宛如一幅画,(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上停留着云雾,就像飘带一样。(

6、而半山居雾若 带 然。)的意思。限:界限,这(乘:趁,这里有“冒着”)级。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道少半:路不到一半。限:(里指城墙。丁未: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磴(dn): )li) :山名,在泰安东南。居:停留。(烛,照。城郭:这里指城。徂徕(c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朱子颍一起坐(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在日观亭上,等候日出。这时大风刮起积雪扑打着脸面。亭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以东从脚下起,都被云雾弥漫。渐渐地看到云雾中仿佛立着数十(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个白色的樗蒱,那是山呀。这时天边的云像一条条线似的呈现(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

7、)出不同的颜色,霎时间变得五彩缤纷。太阳刚出来,像丹砂(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一样赤红,下边有摇动着的红光承接,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呀。(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过头来再看日观峰以西的那些山峰,有的受到日光照射,(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有的没有被照射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一个个都像弯腰(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曲背的样子。(偻。)最后一天。五鼓:五更。漫:弥漫。樗蒱(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晦,农历每月) 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色。驳,杂。若偻(l):像(有的受到日光照射,有的没有被照射到。绛皓驳色:或红)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这样说。(脊背

8、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亭西边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边。这一天观看了道路两旁的石刻,自(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从唐高宗以来;那些远古的石刻大都模糊不清或缺失了。(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那些偏僻不在路旁的,都来不及前往。(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行时居住的处所。(行宫:皇帝出外巡)失:模糊或缺失。漫,磨灭。(显庆:唐高宗的年号。漫)泰山多石头,少土。石头都是苍黑色,多是方方正正的,(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很少是圆的。很少有杂树,多是松树,(松树)生长在石缝里,都(少圜。少杂树,

9、多松,生石罅,皆)是平顶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没有鸟兽的声音和(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足迹。到日观峰几里内没有树,而雪深得与人的膝盖相齐。(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瀑水:瀑布。(圜:通“圆”。)桐城人姚鼐记。(桐城姚鼐记。)课堂探究共享学习任务一:语言构建与运用一、读准字音汶水(Wn) 蹬(dng) 徂徕(c)(li)樗蒱(ch)(p) 圜(yun)二、辨识通假(1)须臾成五采(“采”同“彩”,颜色)(2)少圜(“圜”同“圆”,圆形的,指山石)三、一词多义(1)当僻不当道者(动词,面对)(崖限当道者(动词,挡住))(2)以回视日观以西峰(介词,连接方位名词,表方位指向

10、)(余始循以入(连词,表修饰))(3)道道少半(动词,走,走路)(道皆砌石为磴(名词,路))(4)及皆不及往(动词,赶得上)(及既上(介词,等到))四、词类活用(1)汶水西流 (名词作状语,向西)(2)济水东流 (名词作状语,向东)(3)崖限当道者 (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4)道少半 (名词作动词,走,走路)(5)明烛天南 (名词作动词,照)(6)山多石,少土(形容词作动词,多有;少有)五、古今异义(1)至于泰安古义:_今义:_(2)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古义:_今义:_(3)多平方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古义:摇动。今义:不稳固、不坚定。(3)古

11、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六、文言句式(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译文:_(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译文:_(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译文:_(4)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译文:_(5)生石罅。( )译文:_(6)余始循以入。( )译文:_【答案】(1)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2)判断句,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 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3)定语后置句,“崖限当道者”中“限当道”为定语,放在“崖”的后面 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

12、。(4)省略句,“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后句省略主语“雪” 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5)省略句,“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 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6)省略句,“循”后面省略宾语“之” 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学习任务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活动1:下面是登泰山记的行文脉络图示。请通读文本,在两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壮美(神秀)_ _【答案】形、色、光 略写活动2:既然作者是从第二段开始登山,那么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否多余呢?【答案】文章开篇介绍“泰山之阳”“其阴”“古长城”“日观峰”的位置,为下文描写登山所见营造氛围埋下伏笔;也正因为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才吸引着四方游客,吸引着作者顶风冒雪而来,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没有此段,后面的内容就显得突兀而模糊。活动3:阅读第四、五两段,梳理作者介绍了泰山的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答案】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多石、少土;多松、少杂树;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