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地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63553252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地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滁州地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滁州地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滁州地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滁州地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地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地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滁州地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学校_ 年级_ 姓名_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维生素C (C6H8O6) 是重要的营养物质,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的体质,它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中。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A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B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涉及五种物质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3如图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方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氙原子序数为54B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克C氙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D氙元素符号为Xe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使用催化剂,加热双氧水也能分解出氧气B化合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C

3、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不燃烧D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双氧水分解出比理论值更多的氧气5如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图中表示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ABCD6有关水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在固态时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本身不变D水结冰后是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小7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使大火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使可燃物隔绝氧气8相同温度下,将等质量的氧

4、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放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搅拌后均完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小于乙B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可能相同C溶液的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大于乙9分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A纯净物:干冰、液态氧B单质:铁、金刚石C氧化物: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D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空气10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空气的主要成分(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下图中最合理的是A B C DAABBCCDD11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5、A氢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12将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X反应前质量/g6.012.8000反应后质量/g007.28.8AAX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是该反应的反应物CX可能含有氧元素DX不可能含有氢元素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甲乙丙三位同学利用实验(如图所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它们在实验中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1)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将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请你从微观角度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_。(2)反应后,乙同学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_

6、,丙同学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_(填“左边”、“右边”或“中间”)。14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下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_。(2)B操作中应称量NaCl的质量是_g;若称量时错把氯化钠放到了右盘,游码为0.5g,其他过程没有误差,则实际配制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3)配制一定溶质质分数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 、_、_装瓶并放好。(4)D操作时有少量水溅出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F操作中溶液洒落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15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实验装置实验操作I向玻璃管和

7、水槽内加适量的水,在燃烧匙里放足量红磷,塞紧塞子,上下移动水槽至两边水面相平于玻璃管的零刻度位置。II接通电源,待红磷燃烧,断开电源。III当温度恢复至室温,水不再进入玻璃管时,上下移动水槽至两边水面相平。(1)实验中加入足量红磷的目的是_。(2)实验结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3)实验操作I、III中,上下移动水槽至两边水面相平的目的是_。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你认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改进后维续实验,将收集的氧气直接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统的。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填序号)(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

8、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该装置与E装置组合来收集氧气,检验其中是否集满氧气的方法是_。(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填序号)A 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 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C 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在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D 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4)常温常压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等领域。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

9、氨气,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_(填序号,下同),则该气体不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若用装置F收集NH3,气体应从_(填“a”或“b”)端导入。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粉等物质。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1)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3)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18厨师烹任时常往食物中加入少量的酒和食醋,是因为酒和食醋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请计算:(1)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2)乙酸乙酯中碳元素、氢元素

10、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化为最简整数比).(3)_g乙酸乙酯中含有氧元素.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10分)酸和碱之间反应的实质_。20(12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如图是空气中一些气体的用途:其中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填图中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氮气用途的是_,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_;(2)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物质氢气氮气氧气沸点/-252.8-195.8-183.0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在_范围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开。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11、B2、D3、B4、A5、B6、D7、C8、C9、D10、C11、B12、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因此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中间 右边 14、药匙 10 19.2% 计算 称量 溶解 偏高 无影响 15、使玻璃管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水进入玻璃管到刻度1处 调节内外气压平衡 16、() 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C ()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AC A C a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2+162=164;(2)丁香油酚(C10H12O2)中C:H:O= (1210):(112):(162)=30:3:8;(3)丁香油酚(C10H12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88 6:1:4 44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20、A、C B 化学性质不活泼 -195.8-183(-195.8t-1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音乐美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