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3547728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题+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题+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题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目标1.会用作图法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等效替代思想和正确使用测量仪器的技能。3.通过实验探究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4.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难点1、理解等效思想和学会用作图法探究实验2、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 木板 白纸 图钉5个 橡皮筋 细绳套2个 刻度尺(三角板2个)教学策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学生自己制定方案动手实验数据处理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分析能力。 教学程序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情感与方法一、问题导入,激发探索兴趣实验

2、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操作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规律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六、板书七、教学反思问题导入:初中我们学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规律,而物体受到的力往往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学生:假设与猜想问题:1.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用什么测量工具?3.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4.利用什么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一安装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放于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二操作与记录两力拉: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

3、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标记,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个细绳套的方向.一力拉: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按相同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几个力的图示. 三重复与论证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总结出实验规律,得出结论。六,数据处理试验次数123F1/NF2/NF/NF/N用手机将实验结果投屏,学生互相质疑,补充,归纳,得出实验规律。结论: 误差分析与计算1.测量前弹簧测力计要调零且互拉看看示数是否相等,注意使用中不要超过其弹性限度.弹簧秤的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

4、末端的限位卡发生摩擦。2.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的条件下, 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且拉力应沿轴线方向,以减小实验误差.,拉力大小适当,两力的夹角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4.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板。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节实验课所学到的知识。完成实验报告,课后请同学们思考怎么求三个力的合成?探究两个互成角度里的合成规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结论:教学反思:本节实验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技巧,加强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素养。在实验中需要学生通过作图法去分析力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作图需要严谨,操作需要规范,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对于实验的误差更要让学生找出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让学生自己总结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试验方案确定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在教室的引导下设计实验希沃投屏展示实验结果,学生和老师一起分析,总结实验规律学生总结加深理解巩固与拓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