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级建造师《建筑》30 个高分值考点+做题技巧

上传人:黄*** 文档编号:363456324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一级建造师《建筑》30 个高分值考点+做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一级建造师《建筑》30 个高分值考点+做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一级建造师《建筑》30 个高分值考点+做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一级建造师《建筑》30 个高分值考点+做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一级建造师《建筑》30 个高分值考点+做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一级建造师《建筑》30 个高分值考点+做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一级建造师《建筑》30 个高分值考点+做题技巧(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最新一级建造师建筑30 个高分值考点+做题技巧考点一、建筑物的构成 建筑物由结构体系、围护体系和设备体系组成。 结构体系一般将其分为上部结构和地下结构:上部结构包括墙、柱、梁、屋顶 等;地下结构指建筑物的基础结构。 围护体系由屋面、外墙、门、窗等组成。 设备体系通常包括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和供热通风系统。习题:建筑物的围护体系包括( )。 A. 屋面B. 外墙 C. 内墙D. 外门 E.外窗 【参考答案】ABDE 【解析】建筑物的围护体系由屋面、外墙、门、窗等组成,屋面、外墙围护出的内部空间,能够遮蔽外界恶劣气候的侵袭,同时也起到隔声的作用,从而保证使用人群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做题技巧:如果

2、记忆较深,可以直接选择。如果记忆模糊,可采取联想排除法作答, 建筑物由结构体系、围护体系和设备体系组成。其中围护体系主要是遮蔽外界一切侵袭的作用,比如人体的皮肤。 考点二、杆件刚度与梁的位移计算限制过大变形的要求即为刚度要求,或称为正常使用下的极限状态要求。梁的变形主要是弯矩引起的,叫弯曲变形。 通常我们都是计算梁的最大变形,如下图所示悬臂梁端部的最大位移为:(截面惯性矩 I 中的 b、h 变化时,要会计算)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位移因素有: (1) 荷载; (2) 材料性能:与材料的弹性模量 E 成反比; (3) 构件的截面:与截面的惯性矩 I 成反比。 习题:关于悬臂梁端部最大位移的说法

3、,在设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正确的有( ) 。 A.跨度越大,位移越大B.截面的惯性矩越大,位移越小 C.截面面积越大,位移越小D.材料弹性模量越大,位移越大E.外荷载越大,位移越大 【参考答案】ABE 【解析】截面面积的大小与悬臂梁端部最大位移无必然关系。 弹性模量越大,位移越小。 做题技巧:该题考的是力学结构分析的题目,如果不懂力学分析,可直接记忆公式进行判断。 考点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要求1. 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同时满足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的要求,配筋混凝土结构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见下表。 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4、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 50 年 30 年 I-A C30 C25 C25 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40;Ca 为引气混凝土。 2. 一般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最小保护层 一般环境中的配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普通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与相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大截面混凝土墩柱在加大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前提下,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低于下表的要求,但降低幅度不应超过两个强度等级,且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和 50 年的构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和 C20。 一般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 设计使用年限 环境作用等级 100

5、年 50 年 混凝土强度等级 最大水胶比 最小保护层厚度 (mm) 混凝土强度等级 最大水胶比 最小保护层厚度 (mm) 板、墙等面形构件 -A C30 0.55 20 C25 0.60 20 梁、柱等条形-A C30 0.55 25 C25 0.60 25 构件 C35 0.50 20 C30 0.55 20 注:1.-A 环境中使用年限低于 100 年的板、墙,当混凝土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 15mm 时,保护层最小厚度可降为 15mm,但最大水胶比不大于 0.55; 2. 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构件,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70mm;有混凝土垫层时,可按表 1A-9 确定; 3. 预制构

6、件的保护层厚度可比表中规定减少 5mm。 习题: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处于一般环境中的大截面钢筋混凝土柱,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A.C15 B.C20 C.C25 D.C30 【参考答案】C 【解析】 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 50 年 30 年 I-A C30 C25 C25 做题技巧:该题考的是数字记忆类题目,除设计年 100 年使用 C30 以外,其他的均可选 C25。 考点四、装修对结构的影响及对策(1) 装修时不能自行改变原来的建筑使用功能。如若必要改变时,应该取得原设计单位的许可。 (2) 在进行楼面和屋面装修时,新的装修构造做法产生的荷载值不能

7、超过原有建筑装修构造做法荷载值。如若超过,应对楼盖和屋盖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计算,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3) 在装修施工中,不允许在原有承重结构构件上开洞凿孔,降低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如果实在需要,应经原设计单位的书面有效文件许可,方可施工。 (4) 装修时,不得自行拆除任何承重构件,或改变结构的承重体系;更不能自行设置夹层或增加楼层。如果必须增加面积,使用方应委托原设计单位或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改建结构的施工也必须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5) 装修施工时,不允许在建筑内楼面上堆放大量建筑材料,如水泥、砂石等,以免引起结构的破坏。 (6) 在装修施工时,应注意建筑结构变形缝的维护:

8、 1)变形缝间的模板和杂物应该清除干净,确保结构的自由变形。 2)关于沉降缝现在常采用后浇带的处理方式来解决沉降差异的问题。但有时仍会产生微小的沉降差,为了防止装修的开裂,最好还是设缝。 3)防震缝的宽度应满足相邻结构单元可能出现方向相反的振动而不致相撞的要求。当房屋高度在 15m 以下时,其宽度也不应小于 5cm。 建筑结构变形缝的装修构造,必须满足建筑结构单元的自由变形,以防结构的破坏。习题:装饰施工中,需在承重结构上开洞凿孔,应经相关单位书面许可,其单位是( ) 。 A.原建设单位B.原设计单位 C.原监理单位D.原施工单位 【参考答案】B 【解析】在装修施工中,不允许在原有承重结构构件

9、上开洞凿孔,降低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如果实在需要,应经原设计单位的书面有效文件许可,方可施工。 做题技巧:该题考核的是理解记忆性的知识,只要是改变原设计结构形式或者材料类型的,一律的争的设计单位的同意。 考点五、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 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 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 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

10、筋适当加密等措施。习题:不利于提高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是( )。 A.加强角柱B.强梁弱柱 C.加长钢筋锚固D.增强梁柱节点 【参考答案】B 【解析】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做题技巧:理解并记忆该知识点,案例容易出改错题。 考点六、建筑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1) 在施工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的有: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2) 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 加层、扩建或处理地基上的建筑; 4

11、) 受邻近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 5) 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 6) 大型城市基础设施; 7) 体型狭长且地基土变化明显的建筑。 (2) 建筑在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要求: 1)对各类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宜进行场地沉降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和斜坡位移 观 测 。 2)对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及其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周边环境变形观测;对一级基坑应进行基坑回弹观测。 3) 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应进行倾斜观测。 4) 当建筑出现裂缝时,应进行裂缝观测。 (3) 建筑变形测量精度等级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共五级。变形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并以二倍中误差作

12、为极限误差。 (4) 变形监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建筑结构、形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 (5) 各期变形测量应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不同期测量,应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并宜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设备。 (6) 变形测量的基准点分为沉降基准点和位移基准点,需要时可设置工作基点。设置要求有: 1) 沉降观测基准点,在特等、一等沉降观测时,不应少于 4 个;其他等级沉降观测时不应少于3个;基准之间应形成闭合环。2)位移观测基准点,对水平位移观测、基坑监测和边坡监测,在特等、一等观测时, 不应少于 4 个;其他等级观测时不应少于 3 个。 (7) 在基础施工期间,相邻地基的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

13、时和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 1 次。混凝土底板浇筑完成 10d 以后,可 23d 观测 1 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成和水位恢复。 (8) 基坑变形观测分为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基坑回弹观测。监测点布置要求有: 1)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变形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受力变形较大处设点;观测点间距不应大于 20m,且每侧边不宜少于 3 个;水平和垂直观测点宜共用同一点。 2) 基坑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围护墙的中间部位、阳角处,点间距 2050m,每侧边不应少于 1 个。 (9) 基坑支护结构位移观测的周期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并应从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开始,基坑开挖期

14、间宜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和基坑安全等级每 12d 观测 1 次,位移速率和位移量大时应每天 12 次。基坑开挖间隙或开挖及桩基施工结束后,且变形趋于稳定时,可 7d 观测 1 次。 (10) 基坑回弹观测不应少于 3 次。第一次应在基坑开挖之前,第二次应在基坑挖好之后,第三次应在浇筑基础混凝土之前。 (11) 民用建筑基础及上部结构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有: 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 1020m 处或每隔 23 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和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对于宽度大于或等于 15m 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4)框架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的每个和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 5) 筏形基础、箱式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6) 超高层建筑和大型网架结构的每个大型结构柱监测点不宜少于 2 个,且对称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建造师考试 > 建筑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