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1)全册教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4595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116 大小:19.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必修1)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1)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必修1)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必修1)全册教案(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必修1)教案全集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沁 园 春 长沙【教学目标】1.围 绕“青春”话题,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作品中饱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活动体验,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了解诗歌所体现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七天的军训,在军训期间,大家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来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春作了最好的证明。七天中,大家纷纷拿起笔写下了自己青春的感言,记录下军训中的种种感受,不仅仅接受了成长道路上一次特殊

2、的洗礼,也吟诵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大家回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也来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又是怎样吟诵自己的青春的。二、背景简介与解题此词作于1925年春天,是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的记游之作,长沙是其故乡,也是他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在青少年时代,他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进德修业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其而言,具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词就是以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抒写旧地重游,附近溯昔的激情壮志。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三、文本理解1.朗读全词,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3、2.文本分析: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 “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万人皆悲的秋景,在作者眼中却呈现出i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独自一人伫立在已有寒意的秋风之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看万山

4、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看”是领字,一 个“看”字,总领七句,领起了上阕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它只有一个字,常冠于一句或数句之上而又不断开,诵读时只作语音上的小小停顿,它主要由副词和动词充当。“一字逗”以下的几句要一气贯通,形成一个整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 一 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

5、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 不 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者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词的下阙由景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阙集中描写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敢于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正是他们,主宰而且能够主宰

6、这个世界。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峰岁月稠。诗人从上片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恰:正值。此亦为领字,一 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

7、流急。击水:毛泽东同志1 9 5 8年1 2月2 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版大字本 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中流击水:中流击楫,祖逖典故。夸张语,谓游泳时掀起的波浪遏止住了江中快速行驶着的船舶。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四、整合小结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战士。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

8、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五、赏读结束放投影片毛泽东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请朗诵水平好的同学朗读全词,要求读出感情。附:板 书 设 计(投影)沁 园 春 长沙毛泽东造像写意一 游人 独立深思看一一借景抒情一诗人 关怀天下 怅问一一直抒胸臆一一哲人 忆 旧言志 携忆一怀人忆事一 一战士 主宰沉浮 记相信未来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具体的目标: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法注意问题: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9、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热爱生命 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儿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

10、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 9 6 6 1 9 6 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 9 7 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 9 9 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2.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 9 6 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二、课题导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

11、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 隔1 2 0 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 下 了 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要求:听课文录音,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明确:课文基本结构:1一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 痛斥现实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 表明信念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 相信未来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 决心战斗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揣 摩 语

12、 言:1.诗歌意象的运用:问 题:仔 细 阅 读1、2、5、6、四 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 体 会 这 些 意 象 所 表 达 的 意 思。明 确: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鲜花收获的果实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第4节:腐烂的皮肉创 伤 是 表 层 的,困难是暂时的第5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2.比喻的用法:问 题:分 析 第 三 节 前 三 句 的 精 妙 之 处 和 所 表 达 的 意 思。明 确: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

13、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上 面 三 个 句 子 中,“手 指”与“那 涌 向 天 边 的 排 浪”、“手 掌”与“那托 住 太 阳 的 大 海”、“曙 光”与“温 暖 漂 亮 的 笔 杆”都 是 同 谓 关 系。将手指比作 涌 向 天 边 的 排 浪,手 掌 比 作 托 住 太 阳 的 大 海,将 笔 杆 比 作 曙 光,即:手指是 那 涌 向 天 边 的 排 浪;手 掌 是 那 托 住 太 阳 的 大 海;漂 亮 的 笔 杆 是 曙 光。全 节 的 意 思 是:我 要 用 手 指 拨 动 笔 杆 用 孩 子 的 笔 体 写 下:相信未来。(二)表现形式反 复 手 法 的 运 用 是 本 诗

14、在 表 现 形 式 上 的一大特 色。明 确:本诗的前三 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 不 变 的 信 念,增 强 了 诗 文 的 感 染 力,突 出 了 诗 歌 主 旨。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注意: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六、组织朗读,加深体验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七、学生质疑,师生交流组织学生质难问疑,师生共同交流,以加强对本文的体验与感悟。八、补充内容食指诗二首:1.世纪末的中国诗人添加些我们无用的尸骨做干柴经寒冬的狂风一吹便吹大火

15、熊熊在物欲漫天的冬夜,火焰被吹得像民族精神的旗帜迎风抖动化苦难的生活为艺术的神奇净化被金钱异化了的灵魂如此我便没有虚度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2.热爱生命(1979)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到墓地寻找我的碑文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法码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平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

16、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i步都留下一道血痕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多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但我有着向恶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缕经挫折,我绝不轻从我能顽强地生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让我们起奔腾吧教学目标1.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能够感受并理解诗人在面对祖国春天来临时的那份喜悦之情以及对理想和美好未来的渴望与追求。2.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深刻领悟作品的感情基调;能够用恰当的声音形式充分表达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能够准确读出诗人的激情与喜悦,渴望与追求。2.难点:对诗歌中一些意象的认识与理解,朗读过程中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呈现形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阴云密布,无人能够看到国家、民族以及个人未来的时期,20岁的诗人食指用朴实平易的文字,用冷静而炽热的语言告诉人们:相信未来,相信我们能够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若干年后,所有有幸还活着的人真地看到了诗人当年的预言,“文革”结束了,我们的国家从疯狂回归了理性,从寒冬走回了春天。内乱结束了,建设开始了;封闭结束了,改革开放开始了。每一个中国人都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