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3626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208 大小:25.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 案提供者:单位:长沙岳麓区军营小学姓名:龚湘华2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3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句意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教学课时:3 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 独 坐 敬亭山一导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

2、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4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 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指

3、名读5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 飞 远 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

4、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6(5)多诵读,悟诗情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自己带着感情读四人小组读古诗 汇 报:指 名 读、小 组 自 选 方 式 读全班再齐读古诗第 二 课 时 望洞庭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望洞庭二学习古诗: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

5、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7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 .解诗题,知作者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 白”。4 .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指名读汇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湖面8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

6、喻手法?)师 强 调“潭”字笔画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指名复述: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

7、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朗读想象诗歌画面9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5.多诵读,悟诗情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 望洞庭 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第 三 课 时 忆 江 南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2、谁能找到诗

8、与词的区别?三、自读词,提出疑问。四、细 读 忆江南理解词意10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五、总结升华1、读 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江南美景大自然)2桂林山水学习目标11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

9、步认识分号。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甲天下”是什 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12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

10、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1、自读全文,学习字词。2、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汀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问。品渎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特点之一“静”。课 文 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 文 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

11、“绿 课 丈 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 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13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3、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 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巩固识字,练习书写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12、。澜:前鼻音。右 边“门”里 面 是“柬瑕:可 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方。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 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第二课时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4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 助 学 生 理

13、 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 巨象、像骆驼。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 的 莲 花,有 的 像 捧 书 而 立 的 书 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 点 之 二“秀 课 文 打 了 两 个 比 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 受 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特点之三:“险”。重 点 理 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15导“兀”的意思 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

14、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门已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a、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b.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 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

15、,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 头 的 桂林山水甲天 下 相呼应。16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 样 的U 1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 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指导背诵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板书

16、设计17课后小记3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5、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课前准备18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第一课时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听朗读录音。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1、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 用“一”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2、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