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教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3637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165 大小:18.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教案(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 马 踏8燕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 读 课 文 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一、教学要求:1、掌握生字,注 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注 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2、理解字词。能够辨析“宽广、宽阔”“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 背 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 示儿。三、教学重点:1、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根据事物的不

2、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1、马踏飞燕课型:看图学文一、教学要求1、通 过 了 解“马踏飞燕”的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从几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三、教具准备: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2、生字生词卡片。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方法:观察法、阅读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 查 预 习,图文对照学习课文14自然段。教学重点:继续培养观察能力。教学过程:一、明确本组学

3、习内容、要求。1、默读导读,了解本组学习内容和要求。2、指名口述。师强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要重视综合运用学过的语文基本功,进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了解生字和易读错的字(如:匀称、仿佛、高亢、膘肥身健、安然无恙、风驰电掣、颈、收缩、卓越)是否读准,相机正音。2、指名说说铜马主要有哪些特点。(外形美;是一匹奔马;虽然只有右后蹄着地,却能保持平衡。)3.读读画下来的最感兴趣的句子。三、出示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挂图,指导按课文叙述顺序进行观察,口述图意1、观察、说说铜马的外形,感受铜马的造型美。2 .观察、说说从哪儿看出是一匹奔马,且奔跑的速度很快,感受铜马的动态美。3 .

4、再观察、说说从姿势上看,骏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四、听课文,看挂图,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匹铜奔马的外形、奔跑的姿势以及如何保持平衡的。五、讲读课文1 .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从第一自然段里知道了什么。(2)理 解“东汉时期”(距现在大约有1 8 0 0年,年代久远)“艺术珍品”(有很高艺术价值、十分宝贵的艺术品)。(3)齐读,读出赞美之情。2 .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观察骏马图。(2)具体讲铜马的外形有三句话,每句主要讲的是什么?(第一句概括他讲铜马雄健有力;第二句从头、尾讲它的姿势;第三句从它张开大口,想象骏马嘶鸣。)(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概括到具体,由静到

5、动,句与句联系紧密。)(4)在讲读过程中,着重理解以下词语。骏马:跑得快的马,好马。膘肥身健:膘,原指肥肉。这个词是讲铜马肥壮、健美。匀称:本课指铜马身体各个部分比例和谐。坚韧:本课指铜马的四只蹄子坚实有韧性。高亢:本课指马的叫声高而洪亮。(5)个人练读,齐读。力求能随着朗读浮现出铜奔马的形象。3.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随着朗读观察奔马。(2)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解骏马奔跑速度之快。师:这是一匹速度之快呢?生:作者构思正在快速奔跑。师:快到什么程度呢?生:作者匠心独运风驰电掣般地飞奔。)(3)奔马速度快,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抓重点句:“让马的右前腿,左后腿”“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

6、飞燕上”“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飞燕竟安然元恙”。)(4)在理解中抓以下词语,可让学生查字典,结合句子理解。构思奇妙:本课指设计者的想法新奇、巧妙。匠心独运:形成与众不同的想法或设计。安然无恙:恙,原 指“病”。没受到一点儿损伤。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么快。(5)个人练读。齐读。读 出 奔 马“快”的感觉。(6)小结写法上的特点:先用一句话概括,再具体描述。先问后答,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4.学习第四自然段。(1)教师引读:铜奔马怎样才能保持平衡?(学生朗读。)(2)指名读。教师用教鞭随着朗读指图,帮助学生理解铜奔马是怎样保持平衡。(3)齐读。读出对设计巧妙的赞美。六、齐读第二、三、四段,

7、以便对奔马的特点有完整的印象。七、作业1、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匀称”“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安然无恙”等词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学习生字,书写生字,练习造句。教学重点:图文对照,理解内容教学过程:-、指名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并说说第二、三、四段分别讲了什么?(第二段讲骏马外形特点:第三段讲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第四段讲只有一只蹄子着地,奔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二、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一层进一层,联系得十分紧密。)三、学习第五自然段1.指 名读。思考这段说了什么。(由奔马讲到古代劳动人民,从奔马身上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卓

8、越的创造才能。)2 .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侧重从造型奇妙、优美上理解)3 .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可侧重通过匠心独运的设计,使奔马保持平衡上理解)4 .这一段和第二、三、四段是什么关系?(归纳小结,与上文紧密联系。)5.着重理解“卓越”(超出一般,非常优秀)一词。6 .个人练读。齐读。读时浮现奔马形象,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崇敬、热爱之情。四、学习生字,书写生字1、说组成,记字形。2、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3、每个生字写三遍。五、联系课文,说说对“匀称”“构思奇妙”“卓越”“匠心独运”“安然元恙”的理解。六、有感情

9、地朗读课文,读出对铜奔马的赞美,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读出民族自豪感七、作业1 .读写字词。2 .预 习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板书:1、马踏飞燕外 形 膘 肥 身 健 体 形 匀 称艺术珍品 马踏飞燕 卓越的创造才能构 思 重 心 平 衡教学后记: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课型:看图学文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了解19世纪70年代沙俄反动统治的黑暗,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2、学习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凝视”“摆脱”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学习抓住特点观察人物的方法。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三、教县准备:1.根据课文插图绘制的

10、挂图。2、生字生词卡片。四、教学时间:二课时。五、教学方法:观察法、阅读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复习,观察图画,学习课文1、2 自然段。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特点观察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听写:骏马、膘肥身健、坚韧有力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二、出 示 挂 图(或投影片),导 人 新 课。同学们看到的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是1 0 0多年前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1 8 7 0年夏天,列宾到伏尔加河旅行,在儿个月的时间里,他仔细观察了纤夫的生活,画了许多写生,1 8 7 3年完成了这幅作品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今天,我们来学习根据这幅油画写成的课文。板书课题。三、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引导学生

11、整体观察:在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船怎么样?(吃水很深,说明货物重。)纤夫姿势怎样?(大多身子向前倾,说明都在使劲,一步一步向前非常吃力。)四、图文对照,理解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2)启发思考“逆风行驶”与“帆没有张起来”和纤夫的关系。(逆风,不能张帆,必须由纤夫拉纤“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与 纤 夫”迈着沉重的步子,大多身子向前倾”。(3)“可见”是什么意思?课文连着用两个“可见”说明了什么?(“可见”可以想见。连着用上两个“可见”,说明纤夫们负着重荷,流露出对纤夫的同情。)(4)朗读第一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观察。(2)

12、图文对照,深人体会。按顺序观察、读、思、议每个纤夫。重点抓住以下几个人物的神态。观察领头的纤夫,读课文,理 解“漠然”,思考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漠然”,不关心,不在意,十分冷漠的样子。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纤夫可能在想:纤拉了一年又一年,这个罪还得受,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呢!还可体会到笨重的劳动和苦难的生活使他们麻木了。观察衔着烟斗的高个子纤夫,从衣着上知道了什么,从神态上看出了什么?(从衣着上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破产了,当了纤夫。从“没精打采”的神态、看出他厌倦了拉纤的生活,对生活丧失了希望。认识到资本家和地主一样,都是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吸血鬼。)观察高个子旁边的纤未:读课文,理 解“蛮劲”

13、,思考这个小伙子为什么“使着蛮劲向前拉”?(“蛮劲”就是狠劲,使着蛮劲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是对资本家的一种反抗,同“目光充满了诅咒和抗议”是一致的。)观察穿着红上衣的少年,从“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中看出什么?(荷”负担。“重荷”,沉重的负担。包含着作者对少年的怜爱之情。)图上一共画了 1 1个纤夫,每个纤夫年龄、身世、相貌、衣着、动作、神情不同,各有特点,但他的命运是一样的,都深受剥削、压迫;他们的心情也是一样的,充满对资本家、对沙皇统治不满、憎恨。(3)在理解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句子,理解下列词语。逆风:迎着凤。虚弱:本课指老纤夫显出病态,身体很弱。疲惫:非常疲乏。白皙:皮肤白净

14、。沮丧:灰心失望。(4)指导朗读。读出纤夫对黑暗社会的不满,读出对纤夫深深的同情。五、作业。1.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图文对照,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齐读第一自然段。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三、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四、体会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1 .这幅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住描写纤夫神态的词语,体会所含的思想感情。)3、再读第二自然段,读出纤夫内心的痛苦、悲哀,不满和反抗,表达出对沙饿统治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五、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2、这段

15、告诉我们什么?3、个人练读。齐读。六、识记字形,书写生字。1.可归类识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有“漠”“肤”“贱”,左宽右窄的有“削”。半包围结构,左下包围的有“逆”。左中右结构的有“衔”。上下结构的有“秃”“皇”。提醒学生注意“逆”里面部分的写法,注 意“贱”的右上不要丢一点。2.每个生字写三遍。七、出示生词卡片,复习字词。八、练 习 用“凝视”“摆脱”造句。1.找出课文原句读一读,体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在课文里是说小伙子目光集中,死盯着上方。一般可用于怎样地“凝视”,也可和“目光”搭配。“摆脱”,脱离束缚。在课文里是说红衣少年拉了一下纤绳,想从重荷之下得到解脱

16、,“摆脱”可 用 于“摆脱困境”“摆脱苦恼、摆脱落后状态”“摆脱监视、跟踪”等。九、练习朗读全文,读出感情十、作业。1.朗读课文;书写词语。2.预 习 古诗两首。板书:教学后记: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景物晴空辽阔轮船(美丽)构成农民少年退伍军人面纤夫衣着破烂补丁动作望拉拭悲惨表情漠然厌 倦 抗 议愤怒时代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沙 皇(黑暗)3、古诗两首课型:古诗教学一、教学要求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2.理解诗句。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背诵这两首诗。二、教学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2.理解诗句三、教具准备:挂图,生字生词卡片。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方法:谈话法,阅读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 习 古 诗 示儿教 学 重 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2.理解诗句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 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