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记】专题9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断句)-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手册

上传人:smil****by88 文档编号:360065222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身记】专题9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断句)-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随身记】专题9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断句)-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随身记】专题9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断句)-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随身记】专题9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断句)-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随身记】专题9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断句)-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随身记】专题9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断句)-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身记】专题9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断句)-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手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断句) 一、文言句式(一)特殊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例:1)“者,也”式: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登泰山记)2)“,也”式: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登泰山记)3)“,者也”式: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4)“为”式: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5)“乃、皆、即”等: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2.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

2、“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例: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有标志词语。例:1)“动词+于”式: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2)“受+动词”或“受+动词+于”式:有罪受罚。(左传哀公六年)3)“见+动词”或“见+动词+于”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为+动词”或“为所”式: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5)“被+动词”式: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3.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1)省略主语:(

3、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2)省略谓语: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3)省略宾语: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4)省略兼语: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5)省略介词: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4.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否定句(句中有“不、弗、未、非、否、无”等词语)中,代词做宾语时前置。例:古

4、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古之人不欺余也。(正常语序)疑问句(句中有“谁、孰、胡、奚、何”等)中代词做宾语时前胃。例: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夫晋、有何厌?(正常语序)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例:句读之不知,感之不解。(师说)3)介宾结构后置用介词“于”“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一般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介词之前。王曰:“何以知之?”(何以:以何)(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宾语是方位词,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项王、项伯东向坐。(东向:向东,面朝东。)(鸿门宴)介词结构“于”“以”常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

5、前做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4)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式。例: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式。例: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式。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伙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中心词+数量词”式。例: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二)固定句式1.表疑问 (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

6、,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求,尔何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6)

7、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 (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2.表反问 (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 “怎么能呢?”)例: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勾践灭吴 (4)如之何?(可译为

8、“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8) 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9)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0)顾哉?(可译为“难道吗?”)

9、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1)11.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廉颇蔺相如列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3.表感叹 (1)何其 (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4) 一何 (可译为 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例:

10、 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5)亦哉 (可译为 也啊!)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6)何如哉?(可译为 该是怎样的呢?)例: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4.表推测、揣度(1)无乃乎? (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等)例: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等)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3)其欤?(兼表反问)例:巫医、乐

11、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吾王庶几无疾病欤?5.表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例: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2)欤(耶),欤(耶)?(可译为是还是呢?)例: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3)其其也?(可译为是还是呢?)例: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6.表假设 (1)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二、文言断句(一)找词语1.名词通读全文,先找出人名、地名、物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

12、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做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了什么结果。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2.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语段中需要断句的地方。(1)句首语气词,如“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其前可断句。例: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泰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2)句末语气词,如“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其后可断句。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3)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语,如“苟”“纵”“

13、故”是故”“是以”“于是”“向使”“然而”“然则”“虽然”“无论”“至若”“至于”等,其前大多可以断句。例: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数有道者不处也。老子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4)常放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例: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传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5)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嘻”“嗟夫”“嗟乎”“呜呼”等,其前后都可断句。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3.对话标志性词语文言文中,有些对话带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语”“曰”“云”“言”“道”“白”“对”“谓”等,可抓住这些对话标志性词语进行断句。例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在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对话人和曰字的情况。例: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道,则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二)观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常用的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谓语前置句、判断句、被动句、反问句等,可以抓住这些常用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