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教案5篇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359987060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教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教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教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教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教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教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教案5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教案5篇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教案 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四、教学过程: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

2、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90dB,会破坏听力;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3、控制噪声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

3、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五、课堂小结: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2、怎样防治噪声?六、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七、教学后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教案 精选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3)情感、态度与价

4、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

5、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

6、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7、【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教案 精选篇3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一、力的作用效果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2、3面,回答下列问题:(1)力有如下两大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能不能看见?不能,我们是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力的存在

8、,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叫做“转换法”。小组讨论请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如下探究:(1)用力捏橡皮泥,松手后,观察橡皮泥的形状;用力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如图,让小铁球两次从斜面上滚下,分别在小铁球的前方、侧方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的运动情况有什么样的改变。教师点拨1.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2.运动状态改变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加速、减速)或运动方向改变.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要理解成用力可以(或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而不能理解成力一定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引导学生举例加深理解(比如一小孩用力推一辆重型卡车,卡车的表面可能发

9、生微小的形变,但运动状态是不可能改变的).跟踪训练1.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3面,同时观看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完成填空:(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人推车、用手捏橡皮泥(学生实验:手拍打桌子,感受力).(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足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

10、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1.人用力推小车,人对车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车.2.人用力拉弹簧,人对弹簧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弹簧.3.起重机提重物,起重机对重物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起重机,受力物体是重物.以上现象说明力的特点是:要有推、拉、提、压、击、打、拍、吸等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推或拉的作用).小组讨论1.有力的作用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2.相

11、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吗?演示实验:用磁铁靠近大头针(不要接触)现象:大头针被磁铁吸引;说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3.由前面一些现象,我们可以把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磁力、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的吸引力属于非接触力,常见的推、拉、挤、压、托属于接触力.教师点拨上述现象中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压、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由此得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4面,完成下列问题:(1)物理学中,把力的

12、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2)力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指向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旁用字母表示受什么力。小组讨论请各组同学合成,完成下列探究:用大小不同力拉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是否相同?手握着门把手,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从教室的内外推门,门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否相同?找班上一位“大力士”(男生),用同样的力从门外推门的门轴部分和外边框,门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否相同?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我们把这三者称之为“力的三要素”,因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多个,所以我们在探究多因

13、素影响同一物理量时,应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2.力看不到,摸不着,为研究力方便,我们要学会如何用几何模型来表示力,具体方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已给出力的大小最好在箭头附近标示出力的大小),这种画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3.一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画出木块受到水平向右拉力的示意图.教师点拨1.由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多个因素,在探究力的三要素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时,应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语言叙述.2.画力的示意图时,受力物体可用长方形或圆形这些较简单的几何图形代替.八年级物理力与运

14、动教案 精选篇4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教法建议一、讲解摩擦力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介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时,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摩擦力的存在.由于摩擦力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摩擦力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来理解.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1)、摩擦力一定都是阻力;(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