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四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第四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古诗两首》中《登鹳雀楼》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山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葡萄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黄山奇石》《葡萄沟》中以“陡峭”“五光十色”为示例,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加以运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对遇到不懂的词句,应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本单元以写景的文章为主,语言优美,生动形象课文《黄山奇石》中用“好像”“真像”仿写文中句子,介绍黄山奇石,并用课文提供的词语介绍某处景物;课文《葡萄沟》中课后第三题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古诗二首》《日月潭》等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在多篇课文后安排背诵课文或片段的练习;本单元写话安排的是学习写留言条。
通过例文了解留言条的内容,通过例文旁的提示,让学生明白留言条的基本格式,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二、单元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设定了本单元教学目标:1. 认识6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37个词语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用“像”说句子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5.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积累词语,并能够运用6.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7.学习写留言条8.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9.背诵积累风景名句,初步感受山河的壮美10.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三、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背诵诗文片段,让学生引导学生大胆地猜读生字,自主学习课文,积累词语,并运用表示动作感受祖国文字的优美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②语言运用:教师应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的能力,在学习古诗、课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在教学时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古诗及课文内容,带领学生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来理解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同时抓住课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古诗或课文,并在读书中思考、感悟,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③思维能力:本单元的古诗写出了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色以及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课文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奇石、日月潭的优美风景、葡萄沟的葡萄等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同时也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④审美创造:让学生从课本中感受到祖国的壮丽山河,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辽阔而美丽的国家鼓励学生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分享给其他人,充分调动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四、教学重难点:1.能认识5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8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4.词语积累,并能够运用5.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8.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两首古诗都用凝炼精妙的语言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两首古诗意境深远,极具画面感。
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②语言运用: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③思维能力:两首古诗文字优美,充满韵味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哲理④审美创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发挥想象充实美,联系生活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思政元素:带领学生了解祖国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学习重点难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3)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哲理3.教学准备:课件、有关祖国秀美风景的图片、音频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谈话导入,引出古诗1.学生背诵自己会背的古诗2.师讲解生字“楼”3.介绍“鹳雀楼”以及作者4.指导朗读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2.教师板书《登鹳雀楼》,教学生识记“楼”字3.结合学生质疑介绍“鹳雀楼”。
出示图片4.介绍诗人王之涣5.范读全诗,指导朗读学生活动:1.学生背诵自己学过的古诗2.学生认读“楼”,再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个字1)学生跟着老师范写进行书空“楼”2)说说注意点,并临写一个3.学生读题质疑欣赏图片,了解“鹳雀楼”4.了解诗人王之涣5.跟着老师朗读古诗,读出节奏活动意图:学生交流自己学过的古诗,它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诗歌的氛围用图片向学生介绍鹳雀楼以及诗人是为了使学生了解鹳雀楼的雄伟壮丽,是为学习诗歌做准备的,这样能使学生对鹳雀楼有一个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环节二:图文结合,细读品味1.学生边听朗读边看图,感悟古诗景象2.了解第一、二两句诗中描绘的画面3.感悟古诗的意境4.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画面,继续往上走会看到那些景象5.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教师活动:1.教师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想象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交流过程中相机地说出一些词语帮助学生积累如:山穷水尽、层林叠翠、烟消云散、名山大川等2.指导学生读诗句,师生合作画简笔画,理解“白日”“依山尽”3.指导学生说说第一、二两句诗中描绘的画面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小朋友,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5.指导朗读,读出诗中描绘的意境。
6.指导想象:如果再往上走,还能看到哪些景象呢?7.教师小结:是呀,要想看到更多的美景,还得继续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8.指导学生找到诗中描写这个意思的诗句9.指导朗读,理解“欲穷”“千里目”“一层”学生活动:1.学生听读,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哪几句诗写出了这些景物?(1)用笔在诗句中圈画出来2)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并用“看到了( )的____”的句式说说这些景物3)认真读词语2.自由读第一、二两句诗,和老师一起画简笔画,理解“白日”就是指太阳依山尽”就是指太阳靠着青山,慢慢往下落,直到最后消失在天边在理解词义中识记“依”“尽”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第一、二两句诗中描绘的画面4.想象:假如自己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会说些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诗6.想象:再往上登,还会看到哪些景物?(如:船只、飞鸟……)7.听老师小结,再从诗句中找到后两句,理解诗歌蕴含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8.理解“欲穷千里目”的意思,了解“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很远9.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理解“一层”指很多层活动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老师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想象画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
环节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生字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交流3.教师范写4.优秀书写展示教师活动: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依、尽、层”,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尽”的书写要领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学生活动: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3.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4.同桌、全班互相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进活动意图:本环节重在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重点笔画、占格以及书写习惯等,养成先观察再动笔的习惯,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文字美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并口头组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巩固作业:能熟练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内容提升作业:根据古诗大胆想象并画一画古诗内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6.板书设计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课时教学设计课题8.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语言运用: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所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③思维能力: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④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思政元素: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学习重点难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3.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件、音视频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古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教师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学生活动:1.学生背诵古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活动意图:教师要求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鼓励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说诗中描绘的画面,进而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环节二:理解诗题,知晓诗人1.教师介绍作者李白2教学生字“瀑、布”3.理解古诗题目含义4.通过图片认识庐山教师活动:1.介绍诗人李白出示ppt资料2.板书诗题,指导学生读题,读准“瀑”“布”。
识记这两个生字3.指导学生用“补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