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篇 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雨**** 文档编号:357036744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篇 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篇 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篇 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篇 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篇 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篇 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篇 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篇 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2教学设计 一、借助图画,激情导入 起床后又做了哪些事呢?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2、今日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她叫芳芳,和大家一样,今年她也上一年级,每天早晨是芳芳最忙的时候,我们来看看,芳芳早晨是如何度过的? 3、有次序地展示文中几幅图画,放录音,伴随上学歌。 二、诵读词串,认识事物 1、看图练说,在情境中认知 1指引学习第一行 ;师展示闹钟和小鸟的组合画面播放小鸟的喳喳声、闹钟的叮当声 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答 小朋友真聪明!出示:小鸟 闹钟 ;谁来读准这个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小鸟闹钟重点指引读准三拼音、后鼻音 ;小鸟在唧唧喳喳叫、闹钟在叮铃铃地响,你们看,太阳公公也被叫醒了。出示红红的太阳,随后出示词卡:太阳 ;同时出示:太阳闹钟小鸟,看图学词:男生指名读,女生齐读。 2指引学习第二行 ;过渡:太阳公公张开了笑容,闹钟正在鸣响,小鸟快乐地叫着,小朋友新的一天开端了。那么太阳、闹钟、小鸟它们三个会对小朋友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原来它们在催小朋友早起呢!谁来读准这个词?出示:起早 ;展示图片:一名女生起床穿衣看,这个小朋友听了太阳公公、闹钟、小鸟的话,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她赶快做什么呢? 出示:穿衣下床,指名认读、男女生分读。 ;出示:穿衣下床起早,大

3、组赛读。 3同桌一起把第一行与第二行连起来读一读。 4出示第一、二行组合的画面,连起来说说画面的意思,能用几个词就用几个词。 2、自主识字,在体验中获知 1指引学习第三、四行 ;过渡:小朋友按期起床了,接着她还会做哪些事情呢? 指名说,相机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词语。 刷牙洗脸早餐 上学升旗做操 ;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呢? 学生自由认读。 ;请同桌小朋友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学习这几个词,可以看图学词,可以连起来说一、两句话,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反馈沟通,给学得好的同桌嘉奖各一颗“五角星。 ;这些虽然是我们每天要做的平常小事,但只要我们居心去体会,也能发觉小事中也贮存着无限的乐趣。就让我们做个有心人,一

4、起去查找欢乐吧。 学生再读词语,以为欢乐的多读几遍。 四、熟读韵语,指引积聚 1、自由尝试将词语连起来读,逐行指读。 2、小朋友们发觉了吗?这些词儿虽然是一个一个的,可是你们连起来读呀,让人听起来感到很美,就像是一首小诗。所以,我们叫它“韵文。 3、请生看图,齐读一遍。 4、小朋友们,你们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是什么缘由吗? 指出鸟、早、操的三字的红色韵母,原来它们都是ao,所以很押韵。 5、师配乐范读,告知学生读好的秘诀:要边读边在头脑里放电影,想象自己每天早晨都是怎么过的。 6、同桌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 7、竞赛读,进行表演。 8、齐读。 五、指引书写,评比展览 1、教学四种笔画及

5、名称。 2、笔画描红。 3、进行评比、展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 2020年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1、全册教材由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四个部分组成,类型不多,结构简明,眉目清晰。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掌握,使之要求合理,容量适度,以利于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教材的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点是把握正确的读写姿态和疼惜学习用品,目的是要求学生重视用眼卫生,疼惜学习用品,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身心健康进展。汉语拼音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精确拼读和正确书写音节。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6、。同时,有关读写姿态的要求,每篇课文的作业设计、每个单元的练习设计等都明确具体操作性强,既便于教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 1学习习惯。 1把握正确的读书姿态,写字姿态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2把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疼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精确地拼读 3读能说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精确认读255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129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

7、确、规范,姿态端正,卷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用一般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晰,看法大方。 2能依据肯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好的话或几句连累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3能根据肯定的情境或图意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洁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3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4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1、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实际,发觉问题准时纠正。并进行反复的严格的训练。 2、对于5、6岁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把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明显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

8、,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好玩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把握汉语拼音。 3、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简单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把握所学的汉字。 4、在阅读教学中,采纳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5、在教学中,主动引导、鼓舞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给学生创造情境,鼓舞学生大胆去说。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 苏教版一年级数

9、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一、状况分析: 今年教学一(7)班和一(8)班,每个班级都是60几名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留意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生疏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剧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0、学习习惯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依据这些状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留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状况,从学问技能、数学思索、解决问题、情感与看法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第1页/共3页(一)学问与技能 1.经受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

11、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学问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喜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情、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殊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第2页/共3页 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娴熟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5.认识符号“、“ 第3页/共3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苏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