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理知识点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10263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理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理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理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理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理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理知识点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理知识点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理知识点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函数是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奇函数,且在区间上是单调递增,若,则的取值范围是(-)A. (0,1) B. (0,10) C. (0,5) D. (0,9)参考答案:B略2.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圆”.后来,人们将这个圆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设点P的轨迹为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C的

2、方程为B. 在x轴上存在异于A、B的两定点D、E,使得C. 当A、B、P三点不共线时,射线PO是的平分线D. 在C上存在点M,使得参考答案:BC【分析】通过设出点P坐标,利用即可得到轨迹方程,找出两点即可判断B的正误,设出点坐标,利用与圆的方程表达式解出就存在,解不出就不存在.【详解】设点,则,化简整理得,即,故A错误;当时,故B正确;对于C选项,,要证PO为角平分线,只需证明,即证,化简整理即证,设,则,则证,故C正确;对于D选项,设,由可得,整理得,而点M在圆上,故满足,联立解得,无实数解,于是D错误.故答案为B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阿氏圆的相关应用,轨迹方程的求解,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

3、力,计算能力,难度较大.3. 设的大小关系是()AacbBabcCcabDbca参考答案:A【考点】不等式比较大小【分析】分别考查指数函数及幂函数在实数集R上单调性,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幂函数在实数集R上单调递增的性质得,ac又由指数函数在实数集R上单调递减的性质得,cbacb故选A4. 已知4,12成等差数列,实数,9,27成等比数列,则的值是( )A 11 B 12 C 13 D 14参考答案:A略5. 如图,已知AB平面BCD,BCCD,M是CD的中点则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是()AADBBBDCCAMBDACB参考答案:D【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计算题;规律型;转化

4、思想;空间角【分析】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判断推出结果即可【解答】解:,已知AB平面BCD,可知ABCD,又BCCD,ABBC=B,CD平面ABCAC?平面ABC,CDAC,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可知: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是AC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是基础题6. 已知函数f(x)=,则ff()的值是( )A9 B C9 D参考答案:B7. 已知向量a,b满足,则a与b的夹角为( )A B C. D参考答案:A8. 不等式的解集是( )A. B . C. ,或 D. ,或参考答案:A9. 方程x(x2+y24)=0与x2+(x2+y2

5、4)2=0表示的曲线是()A都表示一条直线和一个圆B都表示两个点C前者是两个点,后者是一直线和一个圆D前者是一条直线和一个圆,后者是两个点参考答案:D【考点】曲线与方程【专题】计算题;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综合法;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由x(x2+y24)=0,得x=0或x2+y24=0,整理后可得曲线表示一条直线和一个圆;由x2+(x2+y24)2=0,得x2=0且x2+y24=0,求得x=0,y=2或x=0,y=2,则答案可求【解答】解:由x(x2+y24)=0,得x=0或x2+y24=0,即x=0或x2+y2=4,曲线表示一条直线和一个圆;由x2+(x2+y24)2=0,得x2

6、=0且x2+y24=0,即x=0,y=2或x=0,y=2,曲线表示点(0,2)或(0,2)前者是一条直线和一个圆,后者是两个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曲线与方程,考查了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是基础题10. 如图,在中,, ,则的值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A略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设Sn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且S1 ,S2,S4成等比数列,则等于参考答案:12. 设函数f(x)=ax2+x已知f(3)f(4),且当n8,nN*时,f(n)f(n+1)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参考答案:()【考点】函数恒成立问题;二次函数的性质【

7、分析】通过函数恒成立判断a的符号,利用f(8)f(9),f(3)f(4),求解即可【解答】解:当n8,nN*时,f(n)f(n+1)恒成立,a0,此时,f(n)f(n+1)恒成立,等价于f(8)f(9),即64a+881a+9,解得af(3)f(4),9a+316a+4解得a,即a()故答案为:()13. 给出下列命题:函数是偶函数,但不是奇函数;在中,若,则;若角的集合,则; 设函数定义域为R,且=,则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函数的图象和直线的公共点不可能是1个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 .参考答案:(3)(5)14. 在锐角ABC中,若C2B,则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略15. 半径为4的球O中

8、有一内接圆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时,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是_ 参考答案:3216. 已知的三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且,则角 参考答案:17. 比较大小: .参考答案:略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点与圆.(1)设Q为圆C上的动点,求线段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2)过点作圆C的切线l,求l的方程.参考答案:(1);(2)或【分析】(1)设出点,借助点得出的轨迹方程;(2)利用点到切线距离等于半径,求出切线方程.【详解】解:(1)设因为线段的中点为,故,因为为圆上的动点,所以,即,即的轨迹方程;(2)当切线的斜率不存在

9、时,直线方程为,满足题意;当切线的斜率存在时,则设切线方程为,即,故,解得:,此时切线方程为.所以切线方程为或.【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轨迹问题、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解决动点轨迹常见的方法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等等,解题时应注意灵活应用.19. 已知函数,(1)若,试判断并证明函数的单调性;ww(2)当时,求函数的最大值的表达式参考答案:(1)判断: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1分证明:当时,在区间上任意,设, 所以,即在上是增函数. 5分(注:用导数法证明或其它方法说明也同样给5分) www.zxs(2)因为,所以 7分当时,在上是增函数,在上也是增函数,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为; 9分

10、当时,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11分 而,当时,当时,函数取最大值为;当时,当时,函数取最大值为;13分综上得, 15分20. (本小题满分12分)若,(1)求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2)若对任意的恒成立,求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令,则,解析式为:.3分定义域为:.6分(2)为增函数,. 12分注:只端点开闭错每处扣2分21. 如图,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E平面ABC,且AE=1,又平面BCD平面ABC,且BD=CD,BDCD(1)求证:AE平面BCD;(2)求证:平面BDE平面CDE参考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试题分析:(1)取BC的中点M,连

11、接DM、AM,证明AEDM,通过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AE平面BCD(2)证明DEAM,DECD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CD平面BDE然后证明平面BDE平面CDE证明:(1)取BC的中点M,连接DM、AM,因为BD=CD,且BDCD,BC=2,所以DM=1,DMBC,AMBC, 又因为平面BCD平面ABC,所以DM平面ABC,所以AEDM,又因为AE?平面BCD,DM?平面BCD,所以AE平面BCD (2)由(1)已证AEDM,又AE=1,DM=1,所以四边形DMA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EAM 由(1)已证AMBC,又因为平面BCD平面ABC,所以AM平面BCD,所以DE平面BC

12、D又CD?平面BCD,所以DECD因为BDCD,BDDE=D,所以CD平面BDE因为CD?平面CDE,所以平面BDE平面CDE 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22. 在一次商贸交易会上,商家在柜台开展促销抽奖活动,甲、乙两人相约同一天上午去该柜台参与抽奖.(1)若抽奖规则是从一个装有2个红球和 3个白球的袋中一次取出2个球,当两个球同色时则中奖,求中奖概率;(2)若甲计划在之间赶到,乙计划在之间赶到,求甲比乙提前到达的概率.参考答案:解:(1)不妨设个红球分别为,个白球分别为,从中取出个球,有:,.共种情况.其中两个球同色的情况有:,.共种情况.记“取到同色球”为事件,则其概率为.(2)设甲乙到达的时刻分别为,则可以看成平面中的点,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设甲比乙先到为事件,甲比乙先到所构成的区域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