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07733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摸底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如右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出现的是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参考答案:D2. 如图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过程形成的c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一定是a细胞内染色体数的两倍B乙方式射线处理后可以获得大量的具有有利性状的材料C通过丁方式,细胞c发育成新植株涉及到

2、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D与杂交育种相比,丙方式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参考答案:D【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R7: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分析】分析题图:甲表示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乙表示诱导突变的过程,丙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丁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解答】解:A、经过甲过程形成的细胞c内的染色体数应为a、b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之和,由于a、b两细胞染色体数目未知,因此融合后的细胞染色体数无法判断,A错误;B、乙过程是用射线处理细胞诱导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有害性的特点,因此产生的有利变异较少,B错误;C、细胞c发育成新植株的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

3、分裂方式增殖,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C错误;D、甲、丙两种育种方式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其优点是能克服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D正确故选:D3. 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激素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B.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C.机体大量消耗血糖,导致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增强D.比赛结束后,乳酸积累过多造成机体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参考答案:C4. 组成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三者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A. 葡萄糖、蛋白质、DNAB. 蔗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C. 葡萄

4、糖、氨基酸、 脱氧核苷酸D. 麦芽糖、多肽、核苷酸 参考答案:C5. 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二倍体水稻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B. 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 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参考答案:D6.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PCR技术需要将目的基因DN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链为单链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D为培育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

5、能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 参考答案:B7. 下列各项是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及相关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可诱捕害虫 D蜜蜂通过舞蹈向同伴传递蜜源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参考答案:D8.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 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 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 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 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 内环

6、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参考答案:B略9. 动物细胞培养液和植物组织培养液的共有成分是()A葡萄糖B蔗糖C动物血清D维生素参考答案:D【考点】RC: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R5: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分析】一、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消毒、灭菌;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五类成分1、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

7、成,大量元素中,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2、碳源:蔗糖除作为培养基内的碳源和能源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重要作用3、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生物素、泛酸钙和肌醇等4、有机附加物: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最常用的有酪朊水

8、解物、酵母提取物、椰子汁及各种氨基酸等另外,琼脂也是最常用的有机附加物,它主要是作为培养基的支持物,使培养基呈固体状态,以利于各种外植体的培养5、常用的生长调节物质大致包括以下三类:(1)植物生长素类如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2)细胞分裂素如玉米素(Zt)、6苄基嘌呤(6BA或BAP)和激动素(Kt)(3)赤霉素组织培养中使用的赤霉素只有一种,即赤霉酸(GA3)【解答】解:动物细胞培养液成分: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五类成分:无机营养物、碳源、

9、维生素、有机附加物、生长调节物质等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故选:D10. “细胞程序性死亡”学说认为,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基因控制,许多细胞会正常地走向死亡。下列不属于这种细胞死亡现象的是:癌细胞扩散 蝌蚪发育成为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细胞受到损伤而死亡 花冠在传粉后凋谢A. B. C. D.参考答案:B11. 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5与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D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参考答案:B12. 一个基因型AaBb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一个Ab

10、的卵细胞,与此同时产生3个极体的基因型是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参考答案:B1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D.基因突变参考答案:D14.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动物细胞,当中心体移向两极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参考答案:B15. 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接受的太阳能是流径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

11、多的营养级生物是1D. 碳元素沿图示箭头循环时,能量也伴随着进行流动参考答案:C16. 蛋白质合成过程有以下几步:信使RNA与核糖体连接;DNA作为RNA合成的模板;转移RNA与特殊密码子结合;氨基酸被连接起来;RNA从细胞核移到细胞质中。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 B.C. D.参考答案:A17. 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线粒体 核糖体 细胞溶胶 ADP A和 B和 C和 D和参考答案:C18. 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改变与事实相符合的叙述是Ax轴为

12、外界蔗糖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高CO2的浓度,k值将不改变C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硅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松土,k值将改变D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不改变参考答案:A19.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B. 自然界中一般不会出现图丙所示的结果C.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 图丙为种间竞争,当一方被淘汰后

13、不再有种间竞争关系参考答案:A【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属于捕食关系;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属于竞争关系。【详解】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是互利共生,如图甲所示,A错误;图丙为竞争关系,在自然界的竞争中一般不会使得一方完全消失,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C正确;图丙为种间竞争,当一方被淘汰后不再有种间竞争关系,D正确。20.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频率高的基因一定更适应环境B种群基因库的

14、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基因频率若发生变化,说明新物种已经产生D使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诱变产生了抗药性变异参考答案:B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因此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A项错误;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基因频率若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C项错误;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药物对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进行了选择,使抗药的个体存活并繁殖增多,D项错误。【名师点睛】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比较项目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的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二者联系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后才能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不一定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