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含解析)2012-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专题训练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5245839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含解析)2012-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专题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含解析)2012-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专题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含解析)2012-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专题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含解析)2012-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专题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含解析)2012-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含解析)2012-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含解析)2012-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专题训练(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2021年】1. (2021全国乙卷) 1957年,国家统计局工人阶级队伍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有1950年及其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社会出身情况,如表所示,据如表可知职工社会出身情况表(%)工人劳动农民转业军人个体劳动者及一般市民学生资本家上海35.5212.952.6918.7516.085.94天津39.1314.273.2712.2919.443.70陕西26.2627.998.328.6722.950.52新疆16.1625.47231918.1819.050.23A. 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B. 西部地区工商业改造不彻底C. 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

2、现D. 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更为迅速【答案】A【解析】 根据材料1950年及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社会出身情况中上海和天津工人占比大,这与上海和天津原有工业基础较好有关;陕西和新疆劳动农民出身多,新疆转业工人多;个体劳动者及一般市民一列上海最多;在学生一列中比列基本均衡,资本家一列中上海和天津占比大;通过梳理上述表格可知,上海和天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好,内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弱,结合近代以来工业发展状况可知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故A正确;通过材料得不出西部改造相关信息,故B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材料涉及的1950年不符,故C错误;材料是静态的数据,看不出工业

3、发展变化,故D错误。2. (2021广东卷)1957年创办于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A. 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B. 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C. 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D. 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可知,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封锁,我国对外贸易的渠道受阻。

4、通过创办广交会,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实行的封锁禁运,开辟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所以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创办广交会是为了强化与苏联的经贸联系,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所以C错误;不结盟运动与材料内容无关,所以D错误。3. (2021全国甲卷)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A. 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 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C. 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 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

5、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可知,战时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中央政府的指令并未完全得到地方政府的推行,而是采取了相应的变通,故选C;材料只是提及了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苏维埃政权的做法变通,没有提及这一做法施行后的效果,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国内战争时期,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在国家层面取消了自由贸易,故自由贸易不可能成为当时经济活动的常态,排除B;粮食税完全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做法发生于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中,D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4. (2021广东卷)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

6、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 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C. 完善新经济政策D. 冲破西方技术封锁【答案】A【解析】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是为了适应苏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工业化培养人才,故A正确;B项错在“普及”,故错误;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故C错误;冲破西方技术封锁不是其目的,故D错误。5. (2021山东卷)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

7、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A. 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B. 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C. 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D. 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可得出毛泽东强调中国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前提之下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D项正确;ABC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6. (2021山东卷)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

8、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1928年2.7171932年14.861.51937年56.193.0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C. 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 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拖拉机数量和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可以看出,当时苏联正在开展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不平稳看不出,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二者的关系,排除D。7.(2021年1月浙江选考)下图所示为某次重要会议的出席证。这次会议提出A. 废除人

9、民公社体制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 启动国有企业改革【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此B正确;废除人民公社体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A排除;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排除;启动国有企业改革是在1984年后,D排除。故选B。8(2021年6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从1921年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

10、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材料二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

11、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5分)(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5分)【答案】(1)改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从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转变到逐步过度价值:找到了一条便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启示: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表现: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

12、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经发展失去动力。【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从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转变到逐步过度。价值主要是找到了一条便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表现主要是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经发展失去动力。9.(2021年6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从1921年4

13、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材料二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

14、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5分)(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5分)【答案】(1)改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从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转变到逐步过度价值:找到了一条便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

15、启示: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表现: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经发展失去动力。【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从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转变到逐步过度。价值主要是找到了一条便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表现主要是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经发展失去动力。【2020年】1.(2020新课标I)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指示有利于当时A. 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 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C. 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 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答案】B【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