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讲义——12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化学方程式初探

上传人:jinz****ang 文档编号:35080989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讲义——12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化学方程式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讲义——12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化学方程式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讲义——12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化学方程式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讲义——12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化学方程式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讲义——12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化学方程式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讲义——12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化学方程式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讲义——12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化学方程式初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内容T质量守恒定律C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T化学方程式初探教学目的与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教学内容课堂导入一、 探究质量守恒的几个重要实验:实验一:白磷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三: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放在天平上,如图13-3所示,加砝码调节平衡;小心把小烧杯倾斜,使盐酸与碳酸钠接触,发现有气泡冒出,反应一段时间后,把小烧杯放在托盘上,观察。实验四:称量一段放在石棉网上的打磨光亮的镁条,记录数据m1;然后点燃镁条,如图13-4所示,观察现象,将生成物收集在石棉

2、网上,一起称量,记录数据m2。比较上面两个实验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相等。上面两个实验是否说明质量不守恒吗?为什么?实验方案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玻璃管上端的小气球先变大后变小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盐酸倒入烧杯后,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天平向右倾斜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生成白色物质反应的表达式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知识梳理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 变化而不是 变化;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 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质量守恒定律中所谓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

3、质量是指 的那一部分物质的质量;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聚集分裂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重新组合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质量守恒的原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分子的数目

4、可能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宏观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两个一定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个不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两个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基础演练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数目 D元素的质量2、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他

5、它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以及改造和创造分子。若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6H12O6),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氮原子 D.氢原子3、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A. M由四种元素组成 B. 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 M中有氨气 D. M可能是碳酸氢钠师生小结知能梳理(1) 解释一些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2) 推断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3) 推算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某物质的质量(4) 推算某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5) 推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6、6) 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7) 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精讲精练题型一 求解化学式(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1、生产电脑芯片的材料主要是高纯硅。工业生产高纯硅的原理为:2C+SiO2Si+2X,则X的化学式为( )A.N2 B.CO C.CO2 D.O22、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用X来生成该阻燃剂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Sb2O5+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A. SbO2 B. Sb2O3 C. HSbO3 D. H3SbO43、漂白粉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得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X

7、+2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 CaO B. CaH2 C. Ca(ClO3)2 D. CaCl2题型二、求相对原子质量或物质质量(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比等于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之比)1、现有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5:1B4:1C2:1D1:12、在反应4A+3B=2C中,2.7gA完全反应后生成5.1gC。已知B的相对分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34 B68 C102 D2043、有反应:8A+3B2=C2+6D,若13.6g A与21.3g 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2

8、.1g D,已知C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4 B16 C32 D35.5 题型三 微观示意图(根据微观模型,注意配平)1、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16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2、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B.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3、 “”、“”、“”分别代表a、b、c三

9、种物质的分子,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及数目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因此物质的总质量也减少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算量数之比是1:2:2D.原子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方法回顾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检测定位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 义实例(S+O2SO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反应物是 和 ,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S + O2 SO232 : 162 : 32+16232 : 32 : 64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

10、粒子数关系(粒子个数比)S + O2 SO21 : 1 : 1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1)质(宏观):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2)量(宏观):每 质量的硫和 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质量的二氧化硫。(3)粒子(微观):每 原子和 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方法应用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2 B.丙物质属于氧化物C.该反应中有4种化合物 D.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2、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11、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B.乙是氧化物C.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是1:1 D.的化学式可能为CH2O3、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用于置换反应 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7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4、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物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物丁的质量C甲和丙均为有机物D甲的化学式为C2H25、在反应4A+3B=2C中,2.7gA完全反应后生成5.1gC。已知B的相对分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34 B68 C102 D2046、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 + 3O2=2X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OBN2 CNO2DN2O7、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在冶炼金属钛时会发生反应TiO2+2Cl2+2C=TiCl4+2X,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CO2BClO2CTiODCO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