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35080913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写出各虚词在文中不同的意义)一、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 )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 )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 )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 )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 )思也。三思6而( )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 )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二、何“徐公1何( )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2何( )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 )也?其所据4何( )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5何( )其大也!然6何( )人能忘情耶?

2、7何( )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 )如?三、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 )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 )!而王胡为4乎( )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 )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 )?四、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 )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 )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 )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 )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 )不得已而谢。五、其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 )口舌之

3、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 )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 )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 )与之.”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 )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 )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7其( )勿以他人之言为训。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 )一二。9其( )是耶,其非耶?10其( )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 )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 )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六、且“存者1且( )偷生,

4、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且( )委政非人。则李唐3且( )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4且( )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5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七、若“1若( )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2若( )人之思,3若( )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4若( )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5若( )龙之一爪也。6若( )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八、所“吾1所( )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 )钦。

5、以其3所( )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 )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 )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 )以教人向上者也。九、为“天行有常,不1为( )尧存,不为桀亡。”此2为( )至理,当3为( )世人言之,切勿使之4为( )巫所惑。巫者,以诡5为( )业,其所6为( )皆7为( )利也。故8为( )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9为( )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10为( )?十、焉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焉( ),狭狭焉,未料及有伏2焉( ),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3焉( )置土石”,别

6、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4焉( ),骄而轻敌,5焉( )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6焉( )?但以其人之傲,若斥7焉( ),则必无颜世上矣。十一、也“师道之不传1也( )久矣,汝何以能复之2也( )?”“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3也( )。”“汝之言,金玉4也( )。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5也( )!”十二、以“秉烛夜游,良有1以( )也。”若2以( )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 )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 )书卷为伴,弃夷5以( )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 )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 )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8以( )

7、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 )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 )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 )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12以( )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 )权贵交,14以( )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 )”之叹。十三、因1( )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 )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 )。其常4因( )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 )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 )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 )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8因( )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 )此其得众人之心,以

8、一天下。10因( )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十四、于“黄鸟1于( )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 )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 )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 )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 )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 )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 )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 )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 )是,不亦乐乎?十五、与朝过夕改,君子1与( )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2与( )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3与( )!其4与( )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5与( )也,应使众6与( )其事,7与( )慷慨之君子,离奸

9、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8与( ),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9与( )?十六、则“此1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2则( )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则( )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4则( )天下名扬。当世之风,位卑5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6则( )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7则( )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十七、者李白1者( ),诗仙也。为当国2者( )所拒,遂游于此山。今3者( ),山中

10、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4者( )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5者( )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十八、之一僧欲1之( )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 )应。久3之( ),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 )助至南海,夸5之( )于唐僧:“此何难6( )之有?”唐僧曰:“汝7之( )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 )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 )乎?”附:参考答案一、而【答案】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 连词,递进关系;5、 连词,修饰关系

11、;6、 连词,承接关系;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8、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应她。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

12、: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二、何【答案】1、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2、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3、 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4、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5、 副词,可译为多么;6、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7、 可译为凭什么;8、 可译为怎么样【译文】“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这样说)本来是错误的,但他的妻子这样说,为什么呢?她依据什么(才这样说)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爱自己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谬误多么大啊!但是什么人能够忘情呢?拿什么消除这种弊端,希望您能教给我(一个)好办法,怎么样?三、乎【答案】1、 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2、 相当于“于”;3、 助词,感叹语气,可译

13、为啊、呀;4、 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5、 助词,词尾,不译;5、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译文】大王喜欢音乐太投入了,那么齐国治理得(也)差不多了吧。但是我曾经看到一个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这件事上,却仍然做这件事不停下来,问他原因,(他)说:“(捕蛇)可以应付赋税啊。”哎,赋税的危害真是比毒蛇还厉害啊!然而大王您为什么还如此沉溺于音乐呢?如果大王在治理国事上专心致志,一定会游刃有余的,(这样的话)大王的作为真是比耽溺于音乐强百倍啊。为臣愚钝,所说的话难免有误,大王能原谅我吗?四、乃【答案】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 代词,可译为你的;3、 副词,相当于是;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 副词,可译为才【译文】曾经听说陆放翁的节操气节,全都表现在示儿这首诗里,于是读了读它。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深深地受到感动并佩服他,(陆放翁)(真是)忠诚正直的臣子啊!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说;“这只是沽名钓誉罢了。”大家向他询问道理,他无话可说,才不得不道歉。推究他说的话,恐怕是炒作来抬高自己(的名气)吧。五、其【答案】1、代词,可译为他;2、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4、副词,表示商量语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