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女娲造人》导学案8-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3508081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女娲造人》导学案8-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23课《女娲造人》导学案8-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3课《女娲造人》导学案8-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女娲造人》导学案8-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八课 女娲造人导学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了解课文内容。2感受女娲朴实感人的伟大母亲形象,体会其中的喜悦之情。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自主预习一、字词积累1易写错的字榛(zhn) 崛(ju)起 捏(ni)绵(min)延 掘(挖掘) 掺(掺和)崛(崛起) 渗(渗水)2. 易读错的字女娲(w) 澄(chng)澈 掺合(chn)搅(jio)拌3. 重点词语释义 (l)莽莽棒棒:草木丛生的样子。 (2)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十分高强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多。 (3)兴高采烈:形容非常愉快、高兴的神情。 (4)灵机一动: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二、文学常识文体知识 神话是古代先民

2、用拟人化的超自然的形象和虚幻的表达方式反映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识的一种文学样式。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的特点是:富于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或神都会具有超人力量;情节比较曲折,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中国的神话极为丰富,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作品中。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三、素材积累古代神话 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八仙过海 点石成金四、结构思路课堂导学【导学探究】问题一 按下列问题复述故事: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问题二 说说你对女娲这一形象的认识。探究 跳读课文,

3、画出文中描写女蜗对人类诞生充满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当堂达标】1阅读下列语段,然后回答(l)一(3)题。 天地开辟以来,弄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而且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寂漠。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 B 广大的女神,叫做女(w)。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zhn zhn)_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 C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填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 D 起来才好。 (l)改正文中加点的字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然后依次写在下面。 (2)给文中A、B、C、

4、D处选填恰当的词语。(选项:神通 荒凉 蓬勃 孤独) A_ B_ C_ D_ (3)文中加波浪线的语句表述有误,请将它改正过来,并说说理由。 改正:_ 理由:_2给下列词语写出同义词。 澄澈( ) 荒凉( ) 寂寞( ) 疲倦( )3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依据你对课文的解读,请你对女娲这一人物进行解析,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按照下列例子进行概括,至少概括出四点来。例:女蜗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4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l)女娟揉团黄土造成人。 (2)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5女蜗为让天地间生气蓬勃起来而产生

5、了造人的动机,并且不辞劳苦地用黄泥造人。这大概是黄色人种的起源吧。那么女蜗又是如何制造白色、黑色、棕色人种的呢?她还有其他造人的动机吗?请发挥想像,推断出女娲造人的新动机、新办法。 新动机:_ _新办法:_课后提高一、积累与运用1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写农家的劳动生活的诗句是:_,_。2.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填空。 A人类啊!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 B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 C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l)上面的句子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充满人生的哲理,它们出自于诗集_。 (2)冰心赞颂母爱

6、,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_,歌颂_,歌颂_,成为冰心创作的永恒主题。二、拓展阅读阅读下列神话,完成3一7题。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以后,女娲的儿女们在大地上幸福美满地生活着。女娲离开她的儿女们后,继续着她的天地游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不周山,结果将这座撑天的大柱撞塌了,半边天便塌了下来,天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大地也被震荡得多处破裂。裂口中爆发出的火焰燃烧着人们的房屋和农作物。洪水漫过两岸,地下的水流也从其他隙缝中喷涌出来,淹没了大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一

7、片汪洋大海,到处充满着饥饿和死亡。 女娲满怀恐惧地望着成千上万的人饿死和淹死。她决心要拯救她的孩子们,解脱她的儿女们的灾难。女娲来到黄河边,挑选了许多五彩缤纷的石头,把它们放在熔炉里熔化,再用这些熔化了的液体把天上的洞补起来。女娲不停地补呀补呀,九天九夜过去了,天空终于被补好了。大地放晴了,天边出现了五色云霞。现在雨过天晴后出现的彩霞,就是当年女娲用五彩石炼成的呢。 天补好了,天空比以前更灿烂绚丽。女娲欣慰地笑了。可是,她还是不放心,又从东海捉来一只万年的巨龟,斩下它的四足,把它们用作擎天柱,分别竖在大地的四角,支撑住了天地的四方。接着,这位仁慈伟大的母亲,又花费了九天九夜的时间,把大量的芦霞

8、烧成灰,填平了地上洪水泛流的沟壑。就这样,人们终于得以安居乐业地生活了。人类终于摆脱了灾难,大地上又出现了祥和欢乐的气氛,人们更加幸福地生活着。 可是最后女娲也因为这次过度劳累而病倒了。 女娲创造了人类,她又勇敢无私地照顾人类免受天灾。因而被人们称为人类创世神和始祖神“女娲娘娘”;她为她创造的人们的幸福不懈地付出、努力着,因此,她的名字被后人铭刻在心上。3神话是表现远古人民对_及_的理解 与认识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表现了远古人民对_的抗争和提高人类_的渴望。4你是如何理解“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的?在本文中具体指什么事情?5天塌了,“女娲满怀恐惧地望着成千上万的人饿死和淹死”,请你用成语恰当地形容女娲娘娘此时的心情。(至少写出两个成语)6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女娲娘娘为人类做了哪些事情。7.“补天”是件辛苦的事情,女娲娘娘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地完成这件事?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