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成品测试服务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268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芯片成品测试服务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芯片成品测试服务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芯片成品测试服务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芯片成品测试服务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芯片成品测试服务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芯片成品测试服务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芯片成品测试服务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芯片成品测试服务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进一步优化环境,大力吸引国(境)外资金、技术和人才,鼓励国际集成电路企业在国内建设研发、生产和运营中心。鼓励境内集成电路企业扩大国际合作,整合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发挥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作用,鼓励两岸集成电路企业加强技术和产业合作。围绕重点领域产业链,强化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内容与服务协同创新,以设计业的快速增长带动制造业的发展。近期聚焦移动智能终端和网络通信领域,开发量大面广的移动智能终端芯片、数字电视芯片、网络通信芯片、智能穿戴设备芯片及操作系统,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整体竞争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推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兼并重组。加

2、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开发基于新业态、新应用的信息处理、传感器、新型存储等关键芯片及云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分领域、分门类逐步突破智能卡、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卫星导航、工业控制、金融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关键集成电路及嵌入式软件,提高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支撑能力。一、 提升先进封装测试业发展水平大力推动国内封装测试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适应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工艺节点的演进升级需求,开展芯片级封装(CSP)、圆片级封装(WLP)、硅通孔(TSV)、三维封装等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二、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健全集成

3、电路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微电子学科发展,通过高校与集成电路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加快建设和发展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微电子职业培训机构。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广泛开展继续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培训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有针对性地开展出国(境)培训项目,推动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建设。通过现有渠道加强对软件和集成电路人才引进的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大对引进集成电路领域人才的支持力度,研究出台针对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技术、管理团队的优先引进政策。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加强与境外研发机构的合作。完善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科技人员科研成果转化的股权、期权激

4、励和奖励等收益分配政策。三、 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体系,支持产业联盟发展。鼓励企业成立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机构,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开展竞争前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引进人才,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建立国家重大项目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引导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联盟,积极探索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直接融资方式和资产管理制度。在集成电路重大创新领域加快形成标准,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作用。四、 集成电路封测行业周期性特征封装测试的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类终端消费产品,受全球宏观经济的波动、行业景气度等因素影响,各类终端产品消费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而消费市场周期会传递至

5、集成电路行业,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及终端市场整体发展密切相关。在宏观经济上升周期时,集成电路企业产能利用率趋于饱和,经营业绩增长;在宏观经济下降周期时,集成电路企业产能利用率趋于不足,经营业绩下滑。另一方面,集成电路下游行业产品生命周期变化、产业技术升级、终端消费者消费习惯变化均可能导致集成电路周期转换。五、 封装测试市场(一)全球封装测试市场随着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技术进步、市场发展、人力成本、政府政策扶持等因素的作用,全球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聚集中心已从起源地美、欧、日等地区逐渐分散到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亚太地区。整个亚太地区占全球集成电路封测市场80%以上的份额。根据中

6、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显示,2020年全球封装测试市场营收规模达到了758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36%。未来,全球半导体封装测试市场将在传统封装工艺保持较大比重的同时,继续向小型化、集成化、低功耗方向发展,先进封装在新兴市场的带动下,将在2019-2025年实现66%的复合增长率,封装测试行业整体市场持续向好。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封测分会资料显示,根据Yole数据统计2020年先进封装的全球市场规模占比约为45%,预计2025年先进封装的全球市场规模占比约49%。未来,2019-2025年全球整体封装测试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根据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年版)显示,2020年

7、全球前十大封装测试企业合计营收达到35887亿美元,亚太地区依然是全球半导体封装测试业的主力军,全球前十大封装测试企业中,中国台湾地区有五家,中国大陆有三家,美国和新加坡各一家。(二)中国封装测试市场我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是整个半导体产业中发展最早的,在规模和技术能力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较为接近。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销售额逐年增长,从2013年的1,09885亿元增至2021年的2,76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22%。受全球疫情及芯片产能紧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封装测试行业仍然保持着较快速增长,随着居家办公场景的普遍,以及汽车自动化、网联化等领域的兴起,封装测试能力供不应求。从集成

8、电路产业链结构来看,在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中封装测试占比2642%;芯片设计与制造业占比分别为4321%和3037%,整体产业结构趋于完善。随着高附加值的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业的加快发展,也推进了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的发展。相对于芯片设计和晶圆制造产业来说,中国封装测试领域的技术水平和销售规模不落后国际知名企业的水平,以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和华天科技为典型代表,作为国内封装测试行业第一梯队的龙头企业,已稳居全球封装测试企业前十强。六、 加强安全可靠软硬件的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应用推广计划,以重点突破、分业部署、分步实施为原则,推广使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集成电路、基础软件

9、及整机系统。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惠民工程和财政资金支持的重大信息化项目的采购部分,应当采购基于安全可靠软硬件的产品。鼓励基础电信和互联网企业采购基于安全可靠软硬件的整机和系统。充分利用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基于安全可靠软硬件的各类终端开发应用。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应用领域,加快构建标准体系,支撑安全可靠软硬件开发与应用。七、 着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围绕重点领域产业链,强化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内容与服务协同创新,以设计业的快速增长带动制造业的发展。近期聚焦移动智能终端和网络通信领域,开发量大面广的移动智能终端芯片、数字电视芯片、网络通信芯片、智能穿戴设备

10、芯片及操作系统,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整体竞争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推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开发基于新业态、新应用的信息处理、传感器、新型存储等关键芯片及云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分领域、分门类逐步突破智能卡、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卫星导航、工业控制、金融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关键集成电路及嵌入式软件,提高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支撑能力。八、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环境,大力吸引国(境)外资金、技术和人才,鼓励国际集成电路企业在国内建设研发、生产和运营中心。鼓励境内集成电路企业扩大国际合作,整合国际资源,拓展

11、国际市场。发挥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作用,鼓励两岸集成电路企业加强技术和产业合作。九、 集成电路行业市场(一)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WSTS的统计数据,2011年至2018年期间,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产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87%;2019年,主要受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总收入为3,33354亿美元,较2018年度下降1524%;2020年,虽然持续反弹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但随着5G通讯网络、人工智能、汽车电子、智能移动终端、物联网等产业领域的需求和技术不断发展,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恢复增长,2020年度较2019年度增长836%,达到了

12、3,61226亿美元,2021年度较2020年度增长高达2818%,达到了4,63002亿美元。据WSTS预测,2022年全球集成电路总收入将达到5,47319亿美元,同比增长将高达1821%。从集成电路产业链分布变化来看,早期的集成电路企业大多为垂直整合型IDM模式,即企业内部可完成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所有集成电路生产环节,但这种模式下的企业普遍具有资产投入重、资金需求量大、变通不畅等缺点。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集成电路制程难度的不断提高等原因,集成电路产业链开始向专业化的分工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半导体设计企业、晶圆制造企业和封装测试企业。自21世纪以来,受先进制程

13、研发费用大幅提升、制程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以及大规模晶圆厂和封装厂投资总额大幅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众多IDM厂商纷纷缩减了晶圆产线和封装厂的投入。目前,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各自独立且垂直分工的产业模式,已成为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最普遍的经营模式。(二)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从市场规模来看,相比全球市场而言,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球水平。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中国集成电路行业2020年销售额为8,84800亿元,同比增长1700%;2021年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0,45830亿元,同比增长1820%。2013年至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

14、产业销售额增长迅速,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954%,持续保持增速全球领先的势头。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10%以上增长率增长,预计2022年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11,6626亿元。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市场应用带动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生产总量规模实现较大突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国内集成电路行业总生产量从2013年的90346亿块上升到2021年的3,59430亿块,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84%。中国的芯片生产在快速地国产化,生产量在不断提高,已部分实现进口替代。从产业链分工情况来看,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中,设

15、计环节销售额4,519亿元,同比增长196%,占比4321%;制造环节销售额3,1763亿元,同比增长241%,占比3037%;封测环节销售额2,763亿元,同比增长101%,占比2642%。设计、制造和封测三个环节大约呈4:3:3的比例,产业结构的均衡有利于集成电路行业专业化分工趋势的延续,芯片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能同时推动封装测试行业的加速发展。从进出口规模来看,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终端产品消费市场,尽管中国的芯片产量保持着快速的增长,但我国集成电路市场仍然呈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供求缺口较大,国内的集成电路产量远不及国内市场需求量,很大一部分仍需依靠进口,特别是高端的芯片仍基本依靠进口,因此,进口替代的空间仍然很大。在当前国际半导体产业环境中,中国本土芯片产业与国外的差距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在高端领域,差距更为明显。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国内众多行业深刻认识到了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遭遇困难的同时,也使得国内半导体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并有利于国内集成电路企业借此机会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了芯片国产化的浪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