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季节性研究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69644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季节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季节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季节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季节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季节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季节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季节性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季节性研究引导终端企业优化电子元器件产品采购模式,倡导优质廉价,避免低价恶性竞争、哄抬价格、肆意炒作等非理性市场行为,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一、 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行业季节性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受下游行业需求波动的影响较大,受消费者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一般在节假日为销售旺季。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生产企业会根据下游行业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销售周期较终端产品市场周期有所提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消费电子产品性能越来越强、集成度和结构复杂度不断提高,带动了行业进入壁垒的提升。消费电子产品

2、及其防护性和功能性产品行业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消费电子行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并存,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更新迭代推动着相关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行业发展趋势与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具有一定关联,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而波动。未来可预见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增长预期良好,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行业进入壁垒加固,消费电子防护性及功能性产品仍将迎来广阔的增长空间。二、 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一)提升智能化水平引导企业搭建数字化设计平台、全环境仿真平台和材料、工艺、失效分析数据库,基于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推进关键工序数字化、网络化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及质量管控系统,开展智能工厂建设,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3、(二)加快智能化改造围绕连接器与线缆组件、电子变压器、电声器件、微特电机等用工量大且以小批量、多批次订单为主的分支行业,探索和推广模块化、数字化生产方式,加快智能化升级。(三)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和支持产业基础较好的分支行业,探索工业互联网建设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面向行业开放共享业务系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设计和协同供应链管理。(四)推广绿色制造推进全行业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加快应用清洁高效生产工艺,开展清洁生产,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实现绿色生产。优化电子元器件产品结构设计,开发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产品。制定电子元器件行业绿色制造相关标准,完善绿色制造体系。设绿色工厂,加大节

4、能环保投入,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提升工程,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处理污染物并实时监控,将企业的环保执行措施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五)生产绿色产品严格执行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鼓励骨干企业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设计,加快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高可靠、长寿命、易回收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应用。(六)发展绿色园区加强电子元器件相关产业园区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余热余压废热资源和水资源循环利用。(七)搭建绿色供应链支持骨干企业实施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加强对上游供应商的环保考核,优先将绿色工厂发展成供

5、应商,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八)培育优质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整合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合规履责和抗风险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高、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三、 总体目标到2023年,优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安全供应水平显著提升,面向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等重要行业,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实现突破,增强关键材料、设备仪器等供应链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电子元器件销售总额达到21000亿元,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生产大国的地位,充分满足信息技术市场规模需求。(二

6、)技术创新取得突破突破一批电子元器件关键技术,行业总体创新投入进一步提升,射频滤波器、高速连接器、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光通信器件等重点产品专利布局更加完善。(三)企业发展成效明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电子元器件企业,力争15家企业营收规模突破100亿元,龙头企业营收规模和综合实力有效提升,抗风险和再投入能力明显增强。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围绕电子元器件产业,推动生产、应用、融资等合作衔接,加快市场化推广应用。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再造等渠道支持创新突破。鼓励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加大投资力度,引导地方投资基金协同支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吸引风险投资、融资租赁等多元化资金支持产业发

7、展。五、 完善人才引育机制(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等院校优化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鼓励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立校企结合的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践基地,支持企业开展员工国内外在职教育培训。(二)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快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队伍。发挥行业组织及大专、高等院校作用,鼓励企业培育和引进掌握关键技术的科技人才和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引导企业通过合规途径招聘人才,保障人才在企业间的正常流动,加强职业道德宣传,降低人员流动损失,鼓励企业为人才创造有利的成长空间,提升福利待遇,完善人才职业

8、晋升通道,提升电子元器件行业人才归属感。六、 夯实配套产业基础(一)突破关键材料技术支持电子元器件上游电子陶瓷材料、磁性材料、电池材料等电子功能材料,电子浆料等工艺与辅助材料,高端印制电路板材料等封装与装联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提升配套能力,推动关键环节电子专用材料研发与产业化。(二)提升设备仪器配套能力支持技术难度大、应用价值高、通用性强、对电子元器件行业带动大的配套电子专用设备与仪器,如刻蚀显影设备等工艺设备、显微CT等检测分析仪器的研发及产业化,提升设备仪器质量和可靠性水平。(三)健全产业配套体系鼓励和引导化工、有色金属、轻工机械、设备仪器等企业进入电子元器件领域,开展关键材料、设备的研发和

9、生产,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试验验证能力,提升关键环节配套水平。七、 促进行业质量提升(一)加强标准化工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的标准研制,持续提升标准的供给质量和水平。引导社会团体加快制定发布具有创新性和国际性的团体标准。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专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国际标准制定。(二)提升质量品牌效益优化产品设计、改造技术设备、完善检验检测,推广先进质量文化与技术。引导企业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开展质量兴业、品牌培育等活动,定期发布质量品牌报告。(三)优化市场环境引导终端企业优化电子元器件产品采购模式,倡导优

10、质廉价,避免低价恶性竞争、哄抬价格、肆意炒作等非理性市场行为,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八、 强化市场应用推广(一)支持重点行业市场应用实施重点市场应用推广行动,在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推动电子元器件差异化应用,加速产品吸引社会资源,迭代升级。(二)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中心市场抢抓全球5G和工业互联网契机,围绕5G网络、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中心建设,重点推进射频阻容元件、中高频元器件、特种印制电路板、高速传输线缆及连接组件、光通信器件等影响通信设备高速传输的电子元器件应用。(三)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把握传统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

11、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的市场机遇,重点推动车规级传感器、电容器(含超级电容器)、电阻器、频率元器件、连接器与线缆组件、微特电机、控制继电器、新型化学和物理电池等电子元器件应用。(四)工业自动化设备市场利用我国工业领域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机遇,面向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系统等领域,重点推进伺服电机、控制继电器、传感器、光纤光缆、光通信器件等工业级电子元器件的应用。(五)高端装备制造市场面向我国蓬勃发展的高铁列车、民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能源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推动海底光电缆、水下连接器、功率器件、高压直流继电器等高可靠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六)强化产业链深层次合作推动电子元

12、器件及其配套材料和设备仪器企业、整机企业加强联动,共同开展产品研制,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的产业化应用。引导上下游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技术联动等方式,形成稳定合作关系。(七)加速创新型产品应用推广面向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新基建等新兴需求,开发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小型化、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电子元器件,推动整机企业积极应用创新型产品,加速元器件产品迭代升级。九、 加强产业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协同配合和统筹推进,积极推动解决产业发展中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加强央地合作,指导各地统筹规划基础电子元器件重点项目布局,适时推进主体集中和区域集聚。做好重点领域

13、监测分析和跟踪研究,加强与现行相关政策衔接,有序推进各项行动。十、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一)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重点产品高端提升行动,面向电路类元器件等重点产品,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专利、技术壁垒,补足电子元器件发展短板,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二)构建多层次联合创新体系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探索成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力度,搭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鼓励各地围绕特色或细分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形成差异化发展。(三)完善知识产权布局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开展国内外知识产权布局。探索建立专利池,围绕电子元器件开展专利分析和预警。开展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培育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