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课后同步练(word版 有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11 送东阳马生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加冠(  )     叱咄(  )     媵人(  ) 耄老(  ) 冻馁(  ) 负qiè(  ) 曳xǐ(  ) jūn(  )裂 qǐ(  )绣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无从致书以观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弗之怠                               (4)走送之                               (5)既加冠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7)尝趋百里外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9)援疑质理                              (10)或遇其叱咄                             (11)俟其欣悦                              (12)主人日再食                              (13)腰白玉之环                              (14)右备容臭                              (15)烨然若神人                              (16)犹幸预君子之列                            (17)缀公卿之后                              (18)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9)流辈甚称其贤                             (20)生以乡人子谒余                            (21)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尝射于家圃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俟其欣悦 B.腰白玉之环 C.持汤沃灌 D.主人日再食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门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俟其欣悦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无从致书以观 属予作文以记之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何陋之有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复前行,欲穷其林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今诸生学于太学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仓鹰击于殿上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9.填空。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     (朝代)文学家。他写此文的目的是:     。  (2)文中写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奢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文中描写作者求学时食住方面困顿的句子是:       ,         ,         。  (4)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            。  (5)文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6)日侍坐备顾问。 (7)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11.(1)你还知道古人哪些苦中求学的典故?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两例) (2)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的名言警句各一例。 书:                            勤: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2.第2段对“同舍生”的穿戴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13.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它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B.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寄寓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C.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辩解,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D.“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16.怎样看待作者尊师从师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17.大部分学生认为读书很苦。当你深谙宋濂之苦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乙]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②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 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无冻馁之患矣                           (2)假诸人而后见也                          (3)余朝京师                             (4)是甚可怪                             1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何 四 月 未 满 即 已 告 罄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皆集于此     受地于先王 B.不必若余之手录 此之谓失其本心 C.与之论辨 蹴尔而与之 D.言和而色夷 人不知而不愠 21.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 (  )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帝感其诚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撰长书以为贽。 (2)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23.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guān duō yìng mào něi 箧 屣 皲 绮 2.(1)得到。(2)借。(3)懈怠。(4)跑。(5)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6)交往。(7)快步走。(8)请教。(9)引、提出。询问。(10)训斥,呵责。(11)等待。(12)两次。(13)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14)香气。(15)光彩鲜明的样子。(16)参与。(17)跟随。(18)给予,赠送。(19)同辈。(20)拜见。(21)诋毁,毁谤。 3.C 4.C 5.C 6.[解析] A A项,“以”均为连词,译为“来”。B项,第一个“之”,代词,代指抄书;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项,第一个“虽”,连词,虽然;第二个“虽”,连词,即使。D项,第一个“其”,代词,他们的;第二个“其”,代词,那。 7.D 8.D 9.(1)宋濂全集 宋濂 元末明初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4)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5)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0.(1)(我)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3)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去请教。 (4)(我)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 (5)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6)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7)(他)自己述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奋,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 11.(1)示例: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2)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12.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作者的志趣所在。(或:将“同舍生”的奢华生活与作者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对比,从而表现作者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 13.求书之难;求师之难;求学之难。 14.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15.C 16.示例一: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尊敬师长,请教问题时态度要恭敬,认真听取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对老师求全责备。只有尊师重教,才能学有所成。 示例二: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以复”,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遍的现象,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其实可以与老师平等交流,各抒己见,甚至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因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17.示例:深谙宋濂之苦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用心读。宋濂到百里之外求师,行走在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我们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18.(1)饥饿。(2)借。(3)朝见。(4)这。 19.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 20.[解析] B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项,“于”分别为“介词,在”“介词,从”的意思;B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与”分别为“连词,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