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隔震橡胶支座行业现状

举报
资源描述
减隔震橡胶支座行业现状 一、 公路发展概况 公路交通作为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强大的通行能力,快捷的运行速度,灵活的运行方式等特性提高和丰富了运输的能力和内容。公路运输对合理调配自然资源、发挥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是国民经济的支撑。公路按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国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由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经济等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其中,普通国道网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网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近年来,我国公路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公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16年的17,97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4,312亿元,2020年我国完成公路固定资产投资24,312亿元,比2019年增长11.04%。其中,高速公路完成13,479亿元,增长17.2%;普通国省道完成5298亿元,增长7.6%;农村公路完成4703亿元,增长0.8%。 随着公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国家公路网逐渐构建,我国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逐年增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公路总里程由2014年的446.39万公里稳步增长至2020年的519.81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由2014年的11.19万公里稳步增长至2020年的16.10万公里。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未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交通运输总量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预测到2030年,主要公路通道平均交通量将超过10万辆/日,京沪、京港澳等繁忙通道交通量将达到20万辆/日以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公路网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公路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统筹规划地方高速公路网,加强与国道、农村公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协调,构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省道网。 二、 交通基础设施行业进入壁垒 (一)交通基础设施行业资质壁垒 针对铁路产品,根据铁道部《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铁科技[2012]95号),国家对铁路产品认证采取强制性产品认证与自愿性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方式;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和列入采信目录的铁路产品,依法取得认证后,方可在铁路领域使用。 对于公路产品,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关于加强和改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产品质量的监督,并强化行业重点监管产品的认证,提高自愿性产品认证在设计、招投标、工程建设等活动中的采信度,桥梁支座、桥梁伸缩装置、防水材料均在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中。交通工程设施配套产品与交通运营安全、旅客安全密切相关,相关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较高。为保障交通建设的工程质量,铁路、公路交通工程设施专用产品的资质认证较为严格,认证周期一般也较长。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形成有效的资质积累并将产品打入相关市场,从而对新进入企业开展业务形成资质壁垒。 (二)交通基础设施行业技术壁垒 交通工程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家相关部门对交通工程配套产品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对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指标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交通工程配套产品具有技术密集性特征,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一方面,国家制定一系列的行业技术标准对交通工程配套产品加以约束,行业内的科研成果已形成相关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新进入企业开发产品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短时间内掌握技术及工艺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我国地形复杂,为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及要求,在原有行业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产品需要进行定制化特殊设计和生产,满足防震、减震、防腐、耐寒等需要,对产品的结构设计、力学计算、配方分析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而缺乏技术储备的企业难以设计、生产适应细分需求的产品。因此,先一步进入行业的企业往往能够巩固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后来者则将面对着较高的技术及知识产权壁垒。 (三)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人才壁垒 桥梁支座伸缩装置等交通工程设施配套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的综合性技术,其研发和生产涉及力学计算、机械工程、材料分析等学科,从产品设计、测试、试产、检测再到量产的环节,每个步骤都需要拥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推进。因此,拥有一支包括物理、机械、材料、电工电子等多领域人才在内的研发团队和稳定熟练的技术工人队伍是行业内企业的立足之本,多学科的研发团队对产品进行持续性的设计及研发是保持企业技术先进性的前提,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在生产工艺方面持续优化以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基础。新进入行业的企业难以通过引入个别专家人才便实现对整体技术的掌握以及对实现产品性能的突破,行业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人才壁垒。 (四)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客户壁垒 交通工程设施配套产品具有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特殊设计程度高的特点,且要求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企业的技术水平、制造工艺、规模实力、品牌口碑、行业经验、产品认证是客户确定投标资格和决定中标结果的重要因素。交通工程设施配套产品的主要客户群体是铁路公路建设方及施工方,虽然这些客户对产品技术、质量、售后维护等要求高,但一旦供应商的技术、产品、服务获得客户的认可,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客户也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建立技术优势、塑造品牌以及获取客户的信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难以在短时间内塑造自身品牌、获得稳定的客户,因此面临较高的客户壁垒。 (五)交通基础设施行业资金壁垒 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营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我国地质结构复杂、交通运输高速化智能化趋势明显,这对桥梁支座、伸缩装置、止水带等产品不断提出关于性能、结构的新需求,适应市场新需求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关系行业内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要求企业进行持续的研发投入。生产关键设备的购置成本较高,初期投入较大,且随着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保持生产线长周期稳定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的供应通常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行业惯例投标前需要缴纳投标保证金,中标后需要缴纳履约保证金,货款结算时要扣留部分金额作为质保金,且行业内先发货后结算,结算周期较长,对企业资金周转的要求较高。因此,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新进入者在进入本行业时将面临较大的资金需求,存在资金壁垒。 三、 铁路发展概况 铁路运输是主要的陆上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是通过机车牵引车辆组成列车在铁轨上运送客或货的一种运输方式。相比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受天气、交通堵塞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较高的准点率,能够为居民出行和商品运输提供便利。并且铁路的客货运输具有较大载运量,被广泛用于大宗货物运输和短途、中短途、中长途的客运,在商品运输和居民的交通出行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铁路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为建成现代化的铁路网,我国近年来陆续提出有关铁路的发展专项规划及政策,以不断提升铁路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规划的出台为铁路行业的规划建设做出了科学有效的长期指导,政策支持带动铁路建设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每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趋于稳定,基本每年保持在8,000亿元的总投资水平。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9亿元,投产新线8,48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474公里;2020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19亿元,投产新线4,93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21公里。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76万亿元,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主骨架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 随着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投入,中国铁路路网规模逐年扩大,并逐渐构筑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截止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3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79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52.3公里/万平方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全国铁路路网密度持续提高,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铁路网络。铁路网规模的扩大将会促进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铁路装备方面的持续投资。 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和铁路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明显,中国铁路网规模持续增长,进而提高铁路客货运输量规模。旅客运输方面,2015年至201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持续增长,平均增长率为9.62%;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2.03亿人,比上年下降39.80%。货物运输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小,2015年至2019年保持增长趋势,2019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4.12亿吨,比上年增长7.81%;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5.52亿吨,比上年增长3.18%。铁路的客货运输具有载运量大、受外界影响小的天然优势,未来随着铁路固定资产的持续投资和铁路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全国铁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 根据2022年1月召开的国铁集团工作会议,2022年铁路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铁路安全保持持续稳定;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投产新线3,300公里以上,其中普速铁路1,900公里左右。《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预计未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稳定上升,铁路及高速铁路的增长空间依然较大,也为铁路建设配套产品相关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 公路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历程 中国公路智慧交通行业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在公路智慧交通1.0阶段主要是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公路建设框架、智能公路的构想以及向发达经济体学习经验的过程,2005-2015是中国智慧公路行业发展的2.0阶段,中国境内展开了一系列世界性活动如奥运会等,并且为举办这些活动而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智慧化公路,为后续的公路智慧化建设提供了引导性作用。至今为3.0阶段具体体现为数字化建设进程加速信息的协同性与交互性被列为建设方向且交通管理走向自动化、智慧化。 五、 隧道发展概况 交通隧道主要分为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是专供交通车辆运输行驶的通道。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的发展,铁路、公路运营里程增加,对交通道路的修建技术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线路顺直、坡度平缓、路面宽敞等。因此在交通道路穿越山区时,过去盘山绕行的方案多改为隧道方案。隧道的修建在改善交通技术状态、缩短运行距离、提高运输能力、减少事故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隧道工程建设规模逐步扩大。 (一)铁路隧道建设发展概况 近几十年,我国铁路隧道的数量、长度均增长迅速。建国初期,我国铁路隧道仅有429座,铁路隧道总长度112千米。隧道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突破技术、完善施工方法与措施,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隧道工程进入高速发展期。特别是近十五年来,铁路隧道发展更为迅速,共建成铁路隧道9,260座,总长约15,316千米,占铁路隧道总长度的78%。据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在《隧道建设(中英文)》上发表的《中国铁路隧道发展与展望》显示,2020年我国新增开通运营铁路隧道714座,总长约1,589千米,其中特长隧道39座,总长约498千米;在建铁路隧道2,746座,总长约6,083千米;规划铁路隧道6,354座,总长约16,255千米。截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