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淑阳镇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淑阳镇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腔肠动物的神经网是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有些腔肠动物仅仅在外胚层有1个神经网,有的种类有2个神经网,有的种类有3个神经网。水螅神经网的情况是     A.在外胚层和中胶层各有1个神经网       B.在内外胚层各有1个神经网     C.在外胚层有1个神经网                 D.在内、外胚层和中胶层各有1个神经网 参考答案: C 2.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  (  ) A.池塘中的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以及生活在池塘中的青蛙等各种生物 参考答案: C 3. 下图甲~丁为某动物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该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图像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参考答案: 答案:B 4. 某农科所通过如右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 a 过程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 a 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只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 b 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参考答案: 答案:D 5. 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在有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比例为3:1。令后代中全部高茎豌豆再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高、矮之比为(   ) A.1:1             B.3:1          C.5:1            D.9:1 参考答案: C 6. 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决定,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的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其中的单列鳞鱼互交,其后代有上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6:3: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从F2表现型看,其中一对基因显性纯合会造成个体死亡 B  F1单列鱼鳞的基因型为AaBb C  F2单列鱼鳞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D  散鳞的基因型为aabb 参考答案: C 7. 一对等位基因(用D、d表示),在某种限制酶的作用下可以切割形成两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用凝胶电泳法分离酶切后获得的DNA片段,与特定的DNA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利用该原理可以进行基因的定位鉴定,并根据显示出的带谱组型可以判断基因型组成。现有一对夫妇及其所生四个儿女相关基因定位鉴定获得的带谱(如下图),其中1号性状特殊。下列关于这四个儿女的基因型推断正确的是       A.3号为Dd、4号为DD                         B.1号为XdXd、2号为XDY C.1号为DD、2号为dd                         D.3号为XDXd、4号为XdXd 参考答案: A 8. C1、C2、C3、C4是某动物体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2N、2N、4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C1、C2可能是C4的子细胞     B.C1、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     C.C1、C2、C3、C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     D.C1、C3、C4核DNA分子比值可以是1:2:2 参考答案: A 9. 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原的组成元素仅为C、H、O   B.脂肪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C.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        D.水在生物体内可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参考答案: B 10.  2004年4月和7月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医院先后两次通过胰岛细胞移植治愈了一名糖尿病女性患者。该女性患者治愈的检查指标和出院后一段时间内还需服用的药物分别是   A.尿糖和胰岛素    B.胰岛素和脱过敏药   C.血糖和免疫抑制剂    D.血糖和胰岛素 参考答案: C 11. 下列对概念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概念图 1 化学元素 脂质 有机物 糖类 2 大量元素 固醇类 蛋白质 多糖 3 微量元素 激素 胰岛素 纤维素   参考答案: B 12. 如图所示细胞Ⅰ、Ⅱ以及物质E、F可能依次是(  ) A.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B.效应B细胞、病毒、抗体、抗原 C.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D.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参考答案: C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由图可知,细胞Ⅰ通过分泌化学物质E作用于细胞Ⅱ的受体,体现了细胞膜之间信息交流功能. 【解答】解:A、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上的受体,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Ⅱ是细胞,B错误; 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垂体细胞上的受体,C正确; D、传入神经元可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元上的受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3. 乙肝是由于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引起的,接种乙肝疫苗可激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显著降低发病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更多的浆细胞并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最终被T细胞吞噬消化 参考答案: B 【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接种是用人工方法将免疫原或免疫效应物质输入到机体内,使机体通过人工自动免疫或人工被动免疫的方法获得防治某种传染病的能力.乙肝疫苗其实就是制备乙肝病毒表面的某些有效蛋白(抗原),这些蛋白接种人体后,免疫细胞会产生“特异性武器”来对抗乙肝病毒,而接种者本身不会被感染.当人体再次接触乙肝病毒的时候,这种早已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武器”就会立即“开火”,清除病毒,抵御感染. 【解答】解:A、乙肝疫苗是减毒或灭活的病毒,属于抗原,不是小分子物质,A错误;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效应T细胞,而体液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抗体,B正确;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更多的浆细胞释放抗体,但不能释放淋巴因子,C错误; D、入侵的乙肝病毒被抗体结合后失去致病能力,并将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误. 故选:B. 14.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则叙述正确的是: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ATP脱去两个高能磷酸键,可形成b,其中a为核糖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在动植物细胞内为DNA,在病毒内为RNA 参考答案: C 15.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须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B.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统计的方法逋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C. 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 研究蝾螈细胞核功能的实验中.须将其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 参考答案: 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16. 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雄蝇。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同产生的极体,其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可能出现的是(A:长翅,a:残翅,B:红眼,b:白眼)   参考答案: D 17. 下列关于细胞代谢及其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呼吸的每个阶段都能产生ATP来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利用 B. 向绿色植物提供CO2和18O2,光照一段时间,可检测到C18O2 C. 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与减数分裂有关,与有丝分裂无关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由吞噬细胞清除不属于细胞凋亡 参考答案: B 【分析】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以及遗传的基础。其方式:真核生物的分裂依据过程不同有三种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人、动物、植物、真菌等一切真核生物中的一种最为普遍的分裂方式,是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时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详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都有ATP生成,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生成ATP,A错误。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分析了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18O2,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正确。有丝分裂是是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时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的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以及遗传的基础,C错误。吞噬细胞对感染病原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故选B。 18.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可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 B.实验中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较强放射性可能是由于保温时间过长 参考答案: ABC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解:A、若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因此可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A错误; B、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错误; C、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D、在32P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