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张家集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张家集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06全国卷Ⅰ)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人体的免疫,考查体液免疫中二次免疫抗体在血清中的变化。本题是坐标曲线问题的理解,要把血清中抗体的变化用曲线形式来描述。机体在抗原第一次侵入人体后引起人体分化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由效应B细胞产生一定量的抗体于血清中,机体在抗原第二次侵入人体后,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抗原刺激成为效应B细胞,并且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第二次的免疫反应时间迅速,抗体浓度大。而第一次相对较慢,抗体浓度小,从曲线来看不难看出应当选A。 2. 蚊子的基因A、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胚胎致死。用AABB雄蚊与aabb雌蚊交配,F1群体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2中aaBb的个体占 A. 1/8    B. 1/7    C. 1/5    D. 1/4 参考答案: B 3. 下列属于有丝分裂特点是     (    ) A.分裂全过程有核的消失和重建的变化     B.分裂全过程无核的消失和重建的变化     C.分裂间期代谢缓慢,分裂期代谢旺盛     D.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对称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参考答案: A 4. 下图示的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D.MN段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参考答案: D 5. 下列有关生命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是C、H、O、N、P B.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 C.构成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 参考答案: B 本题考查有关生命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知识,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核糖体含有RNA. 6. 在一个新鲜萝卜中央挖一凹槽,在凹槽中加入浓盐水,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考点】32: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浓盐水的浓度比新鲜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细胞渗透失水,萝卜变软,凹槽中的水分增多. 【解答】解:A、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中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A错误; B、该装置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与渗透作用无关,B正确; C、该装置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能发生渗透作用,C错误; D、动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动物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反之,则细胞失水皱缩,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7.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相互适应的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参考答案: C 【知识点】生物的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A正确;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细菌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会对其起到选择作用,C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使生物发生定向的进化,D正确。 8.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发现及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征 参考答案: B 9. 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e-f上升的因素是麦芽糖的量,而酶量为无关变量,故整个 实验中应设置“酶量一定”。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将下移。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参考答案: D 10. 用32P标记磷脂中的磷,在下列哪组细胞器中不能检测到32P的存在(  )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D.核糖体和中心体 参考答案: D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膜的成分. 【分析】1、细胞器中不能检测到32P,说明不含磷脂的细胞器. 2、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 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解答】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双膜结构,A错误; B、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具有单层膜,B错误; C、线粒体具有双层膜,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C错误; D、核糖体是椭球形粒状小体,中心体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都无膜结构,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进而直接清除靶细胞中的抗原 B.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C. 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把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 D. T细胞被HIV侵染后,其膜蛋白的组成会发生部分改变 参考答案: D 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为效应T细胞,A错误。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C错误。被HIV侵染的T细胞是靶细胞,其能被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因此T细胞的膜蛋白的组成会发生部分改变,D正确。 【点睛】学生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理解不清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12. 可用右图来准确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A.1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 B.1表示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 C.1表示原核生物,2~4分别表示细菌、蓝藻、真菌 D.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 参考答案: B 13. 分析下列遗传系谱,苯丙酮尿症、尿黑酸尿病、血友病的基因分别用p、a、h表示。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体Ⅱ3体内的致病基因就是尿黑酸尿基因 B.I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PpAaXHXh C.Ⅱ3如怀孕生育一个女孩或男孩,健康的几率分别是1、3/4 D.若Ⅱ1和Ⅱ4结婚,则子女正常的几率是1/2 参考答案: C 14. 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 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 B. 染色体上某一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C. 染色体上某基因缺失100个碱基对 D. 染色体上某片段发生180°颠倒 参考答案: C 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A项错误;染色体上某一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 项错误;染色体上某基因缺失100个碱基对,属于基因突变,C 项正确;染色体上某片段发生180°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D 项错误。 15. 图中①和②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 和②  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 B.③ 和④  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 C.③ 和④  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 D.③ 和④  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参考答案: D 16. 下列各细胞结构中,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①染色体            ②中心体             ③纺锤体           ④核糖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B 17. 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存在两种主要的代谢过程,如下图所示。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 A.a表示光合作用,只在叶绿体中发生 B.b表示有氧呼吸,只在线粒体中发生 C.a过程会产生氧气和水 D.b过程会消耗氧气和水 参考答案: B 略 18. (16分)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 图1 图2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      组织后,经    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      ,在      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其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          实验材料 检测对象 M植株的叶 X植株的叶 接穗新生叶 P-L mRNA 有 无 有 P-L DNA 有 无 无   ①检测P-L 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        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 ②检测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      (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 a. Ⅰ~Ⅱ     b. Ⅱ~Ⅲ    c. Ⅱ~Ⅳ    d. Ⅲ~Ⅳ (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         。 参考答案: (1)愈伤   细胞分化 (2)重复   mRNA     核糖体 (3)①逆转录       ②c (4)从砧木被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 (1)嫁接之后,嫁接部位的细胞属于已经分化的细胞,需要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才能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从而使接穗成活下来。 (2)比较图2中的上下两幅图可知,M植株的DNA上比X植株的DNA上多了一个片段P,由此可以判断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重复,P-L基因转录可得到mRNA,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进行。 (3)Ⅰ~Ⅱ片段和Ⅱ~Ⅲ的位点之间仅仅包含P基因片段,而Ⅲ~Ⅳ的位点之间仅仅包含L基因片段,Ⅱ~Ⅳ片段的位点之间包含了P基因和L基因片段,因此检测到融合后的P-L基因,只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