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梅林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梅林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的原理相同 B. 常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C. 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 铵盐与浓的强碱的溶液共热都能产生氨气 参考答案: D 【分析】 A、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品红溶液漂白褪色,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发生钝化; C、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 D、与浓的强碱的溶液共热产生氨气是铵盐的共性。 【详解】A项、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品红溶液漂白褪色,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褪色原理不同,故A错误; B项、常温下,浓硫酸和Cu不反应,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项、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没有单质生成,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项、铵盐均能与浓的强碱的溶液共热反应生成氨气,故D正确; 故选D。   0.1 mol某烃在20 L(标况)过量O2中完全燃烧后,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增重15 g,剩余气体为14.4 L(标况),则该烃为(    ) A.C2H6      B.C3H6       C.C4H8      D.C5H10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设烃为CxHy,CxHy+(x+y/4)O2→xCO2+y/2H2O,0.1mol该烃参加反应生成0.1xmolCO2和0.05ymolH2O, 2Na2O2+2H2O=4NaOH+O2   △m        2Na2O2+2CO2=2Na2CO3+O2△m 2                  4                     2                56 0.05y              0.1y                   0.1x              2.8x 则有0.1y+2.8x=15,剩余为氧气,则20-22.4×(x+y/4)×0.1+0.025y×22.4+0.05x×22.4=14.4,两式联立解得,x=5,y=10,该烃的分子式为C5H10,故选项D正确。   3. 将铜片投入到稀硫酸中,铜片不溶,再加入下列试剂后,可使铜片溶解的是 A.稀盐酸             B.硫酸钠晶体       C.硝酸钠晶体       D.氯化铁晶体 参考答案: CD 4.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已知W、Y、Z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W、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有两种是强碱、一种是强酸 B. Z元素在第三周期第ⅥA族 C. W、Y、Z三种元素有两种是金属、一种是非金属 D. W、X、Y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由“W、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可知,W、Y、Z三种元素中肯定有Al;又“W、X、Y、Z为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Y、Z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所以W、X、Y、Z只能依次为Na、Mg、Al、Cl。A.W、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HClO4,分别为强碱、弱碱、强酸,错误;B. Z为Cl,则在第三周期ⅤⅡA族,错误;C.W为Na,Y为Al,Z为S或Cl,W、Y、Z三种元素中有两种金属、一种非金属,正确;D.W、X、Y三种元素依次为Na、Mg、A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错误。 5.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蒸馏海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B. 实验时冷却水应从a进入,从b流出 C. 锥形瓶中能收集到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D. 该装置可用于分离海水中的NaCl和MgCl2 参考答案: A A.为防止暴沸,蒸馏烧瓶需加入少量沸石,故A正确;B.冷凝管内冷却水的流向,应该是低进高出,即从b进入,从a流出,故B错误;C.通过蒸馏,锥形瓶中能收集到纯净的蒸馏水,故C错误;D.该装置只可用于分离海水中的水和无机盐,不能将NaCl和MgCl2分离,故D错误,答案为A。 6. 下列仪器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的是     ①分液漏斗  ②容量瓶  ③长颈漏斗  ④蒸馏烧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略 7. 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1mol 氧气分子中的化学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参考答案: C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2H2+O22H2O,1molH2O含有2molH﹣O键,1molH2中1mol H﹣H键,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依此结合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x,根据方程式:2H2+O22H2O,则:4×121kJ=463kJ×4﹣(2x+496kJ),解得x=436KJ,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注意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8. 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                             B.b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C.a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 D.b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参考答案: C 略 9. 今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核外M层比B原子的核外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恰为A原子的L层电子数的2倍, A和B分别是 A. C和Al        B.  B和He         C.  Cl和C                D. Si和Na 参考答案: A 10.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 参考答案: A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 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B错误; 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错误; 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1. 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参考答案: B 12. 已知H2(g)+Cl2(g)=2HCl(g)  △H= ―184.6kJ·mol-1, 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 A.+184.6kJ·mol-1        B.―92.3kJ·mol-1    C.+92.3kJ      D. +92.3kJ·mol-1                                参考答案: D 略 13.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SO2做喷泉实验 B. 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C. 验证NH3易溶于水 D. 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 参考答案: D A.二氧化硫易与氢氧化钠反应而导致烧瓶压强减小,可形成喷泉,A正确;B.如反应为放热反应,则U形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可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放热反应,B正确;C.如气球体积变大,则烧瓶内压强减小,可说明氨气易溶于水,C正确;D.套装小试管加热温度较低,碳酸氢钠应放在套装小试管中,通过澄清水是否变浑浊可证明稳定性,D错误。答案选D。 14.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 B. 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 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D. 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参考答案: C 【详解】A.非金属性O>N>Si,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故不选A; B.H与F、Cl等形成共价化合物,与Na、K等形成离子化合物,则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故不选B; C.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HCl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Cl、C的非金属性,故选C; D.118号元素的核外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故不选D; 答案:C   15. 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构成物质微粒间的不同的作用方式,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的是  (    )                         A.干冰         B.过氧化钠          C.氯化镁            D.碘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同学怀疑自来水中可能含有大量Ca2+、Mg2+ 阳离子和某些阴离子,从而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取少许自来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过滤后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另取少许自来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初步确定自来水中        (是或否)含有大量Ca2+、Mg2+ 阳离子;判断依据的离子反应有                                                                                                                                          (2)自来水中所含阴离子可以确定有            ,理由是                       (3)确定实验①中滴加的Na2CO3溶液已过量的检验方法是:                                                                                                    参考答案: (1)是; CO32- + Ca2+ = CaCO3↓  Mg2+ + 2OH- = Mg(OH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