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潭露天矿产能核增项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举报
资源描述
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小龙潭露天矿产能核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目录目录概述概述.-1-一、建设项目情况.-1-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2-三、分析判定相关情况.-2-四、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3-五、报告书的主要结论.-3-1 总论总论.-5-1.1 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5-1.2 编制依据.-6-1.3 评价标准.-12-1.4 评价工作等级、范围及因子.-21-1.5 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30-1.6 评价工作程序.-39-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40-2.1 项目概况.-40-2.2 原有 1.9MT/A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47-2.3 产能核增工程.-69-2.4 产能核增工程污染源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28-2.5“以新带老”措施及“三本帐”分析.-158-2.6 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159-2.7 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182-3 区域环境概况区域环境概况.-193-3.1 地形地貌.-193-3.2 地质与构造.-193-3.3 地表水系.-205-3.4 水文地质.-207-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小龙潭露天矿产能核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3.5 气候特点.-207-3.6 土壤、植被.-207-3.7 地震及地质灾害.-208-3.8 自然资源.-208-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09-4.2生态影响分析与预测.-280-4.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289-4.4 小结.-317-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319-5.1 地质与构造.-319-5.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319-5.3 地下水环境影响回顾.-335-5.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36-5.5 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339-5.6 运行期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339-5.7 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预测及评价.-346-5.8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65-6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372-6.1 概述.-372-6.3 地表水环境影响回顾及防治措施.-380-6.4 产能核增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384-7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400-7.1 污染气象特征.-400-7.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408-7.3 回顾分析.-411-7.4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411-7.5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2-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小龙潭露天矿产能核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3-7.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小结.-425-7.7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427-8声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430-8.1声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430-8.2声环境影响回顾.-431-8.3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432-8.4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433-8.5爆破振动及噪声影响分析.-438-8.6噪声污染防治措施.-439-8.7声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441-9土壤环境影响评价.-442-9.1影响识别与土壤环境保护目标.-442-9.2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43-9.3土壤环境影响回顾.-459-9.4土壤环境影响分析.-459-9.5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460-9.6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461-10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464-11 环境风险分析.-472-1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481-13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485-14结论.-494-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小龙潭露天矿产能核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概述概述一、建设项目情况一、建设项目情况小龙潭露天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小龙潭镇境内,是云南省重要能源基地之一,其产品为褐煤,矿区距开远市区约 16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152、北纬 234845。小龙潭露天矿开发始于 1953 年,由小龙潭矿务局开发建设,下辖两个露天矿,即小龙潭露天矿和布沼坝露天矿。小龙潭露天矿原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1969至1977年进行了扩建,采用半连续工艺,将小龙潭露天设计生产能力提高到 120 万 t/a;1982至 1986 年进行第一次技改工程,采用半连续工艺及小斗轮连续开采工艺,将小龙潭露天矿设计生产能力提高到 150 万 t/a;1988 至 1993 年进行了第二次技改工程,对小龙潭露天矿西帮输煤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和昆河铁路改移,设计生产能力保持 150 万 t/a;2002 进行小龙潭露天矿后期技改工程,采用单斗汽车间断工艺,将小龙潭露天矿设计生产能力提高到 190 万 t/a,经过多次扩建和技改已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开采工艺先进的大型煤炭企业。矿区面积 3.4657km2,可采原煤量为1156 万 t,目前采用单斗卡车间断工艺。煤质为中高灰、中高硫(低于 3%)、低磷、中砷、特低氯、特低氟、中等软化温度灰、中等流动温度灰、中腐植酸中低热值的褐煤,可用作电厂发电用煤、一般气化原料、民用燃料。据实际调查,小龙潭露天矿在 1982 年-1986 年期间进行了第一次技术改造,将煤矿生产能力提升至 150 万 t/a,1989 年 11 月委托云南省煤矿设计院(现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云南省小龙潭矿区小龙潭露天矿输煤系统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取得了云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云南省小龙潭建设 150 万吨/年露天煤矿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审批意见,后进行了煤矿总体验收(含环保验收)。煤矿由露天采场、排土场、工业场地、道路和行政生活区组成,总占地面积约 510.56hm2。2000 年 11 月,省经贸委以云经贸技证字200018 号文印发小龙潭露天矿输煤系统后期技术改造工程登记备案证明,确定通过输煤系统后期技术改造工程,将小龙潭露天矿生产能力提高到 190 万 t/a,2008 年 3 月项目竣工验收,在此期间未开展专项环评工作。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小龙潭露天矿产能核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2020 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大宗商品及能源供应发生较大变化,煤炭供需偏紧。2021年,全国多地出现煤炭供应持续紧张局面,从下半年开始,国家及省级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煤炭保供有关政策及要求,其中鼓励符合条件的煤矿核增生产能力,推动优质先进产能加快释放,加快释放优质产能是国家保证煤炭稳定供应的重要举措。2022 年 6 月 13日,国家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办公室印发关于抓紧组织开展煤矿产能核定工作的通知,初步确定小龙潭露天矿具备安全核增条件,同意开展生产能力核增工作,产能由 190 万 t/a 核增至 400 万 t/a,产能核增 210 万 t/a。根据云南小龙潭矿区局有限公司小龙潭露天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小龙潭露天矿上部境界现已全部推进到界,北平坝排土场 1280 水平剩余容积约 140 万 m3,1290 水平剩余容积约 330 万 m3,总剩余容量为 863 万 m3,采场境界内剩余剥离量约 268 万 m3,满足排土需求;露天采场及排土场均无需新增用地,现有用地范围满足核增生产需求。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2063 号)的规定,该项目建设应依法重新开展环评。为此,建设单位于2022 年9月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次评价对项目目前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跟踪监测和评价,对项目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了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对新增未建的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减缓或防治措施。接受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熟悉该项目的工程设计文件,并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与调查,委托监测单位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监测,深入分析了项目周围环境特征、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专题的评价工作。我公司于2023 年 1 月编制完成了 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小龙潭露天矿产能核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在本次评价工作中,我们得到了地方各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和协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三、分析判定相关情况三、分析判定相关情况小龙潭露天矿位于位于开远市北东小龙潭镇境内,目前露天开采规模为 190 万 t/a,核定规模 400 万 t/a。项目建设符合煤炭产业政策和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项目开采煤层煤质含硫量均小于 3%,符合国务院国函19985 号文“禁止新建煤层含硫大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小龙潭露天矿产能核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3-于 3%的矿井”。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 本)(2021 年修改)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根据云南省生态红线划定稿判定,本项目不在云南省生态红线范围内;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全州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117个,包括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一般管控单元三类,实施分类管控。其中开远市8 个管控单元,包括3 个优先保护单元,4 个重点管控单元,1个一般管控单元。本工程区涉及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主要位于北平坝排土场征地范围内,后被划定为优先保护单元,后续将优先进行恢复。根据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小龙潭矿区属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中4-4 异龙湖、长桥海山原湖盆农业与城镇生态功能区,区域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推行清洁生产,防止城郊面源污染,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区。小龙潭矿区目前产业发展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以小龙潭电厂为产品依托,充分利用自身能源供应优势,持续推进“热电联产”模式,打造以原煤生产、电力输送产业为主,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资源循环利用率高、生态环境良好的热电汽循环产业园区,不违反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对此区域的保护要求。项目矿坑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生活污水全部资源化利用,矿坑水井处理后利用率达 70%以上,剩余的达标排放。外排土场按照土地复垦要求采取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地恢复措施,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均进行了妥善处置,当地环境可接受,不会改变项目区环境功能。四、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四、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矿坑水经过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防灭火及作为小龙潭电厂冷却循环用水,利用率达 7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场地绿化、洒水降尘,不外排。本次评价重点分析该项目的现有环保措施的可行性,评价项目核增至 400 万 t/a 后污染源变化,采取环保措施变化,分析现有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指导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五、报告书的主要结论五、报告书的主要结论小龙潭露天煤矿产能由 190 万 t/a 提升至 400 万 t/a 符合国家鼓励高产、高效、高技术含量的大规模现代化生产煤矿产业政策,符合所在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在采用评价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污染防治改进措施、排土场生态修复措施后,产能提升对生态、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可降到当地环境可容许的程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小龙潭露天矿产能核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度。从环境保护角度,小龙潭露天煤矿产能由 190 万 t/a 提升至 400 万 t/a 的环境影响可接受。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小龙潭露天矿产能核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5-1 总论总论1.1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1.1.1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与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等文件相衔接,综合考虑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矿区与项目的关系,全面反映项目的实际环境影响,客观评估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本次评价的目的是:根据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