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型组合盖帽 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

举报
资源描述
动力型组合盖帽 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 一、 锂电池领域的世界格局 与很多高端产业欧美处于领先地位不同,锂电池领域多年来始终是亚洲处于主导地位,在这期间,亚洲国家之间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00年以前,日本锂电池企业总体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的93%可以说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2000年之后,以手机和MP3等消费电子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快速成长,蚕食了大量日本企业的锂电池市场份额,2010年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只占43%,韩国企业则占了39%。期间,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以及庞大的人口红利,日韩企业也纷纷向中国投放新的产能,在这个过程中催生了一批国产锂电池企业。 2011年之后,消费锂电池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市场需求饱和增速放缓。动力锂电池又成为了新战场,这是一个比消费电池更大的市场。2015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月度产量和销量分别同比增长87.6%和81.7%达到76.2万辆和71.4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8.5%,再创新高。朝着这个趋势发展,预计中国全年的销量或达到600万辆。而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将提前三年完成国家规划2025年的目标,而且还有可能超过其他国家的销量总和。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也催生了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需求市场。如今,中国在锂电池市场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占全球锂化学品供应量的60%以上,还生产了全球3/4的锂离子电池。本来由日韩垄断的锂电池市场,也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名字。 二、 技术进步加快步伐,先进产品层出不穷 骨干企业围绕高效系统集成、超大容量电芯等方向加快布局,先进电池产品系统能量密度超过250GWh/kg;柔性、耐低温、防水性的新型电池产品在冬奥装备上成功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储能产品进一步融合,智能液冷技术等显著增强储能系统热管理水平,降低系统安全隐患。 三、 影响锂电池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锂电池行业有利因素 1、锂电池行业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随着双碳目标在全球已达成共识,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鼓励新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我国也陆续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产业健康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承载着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使命。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使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各地方也针对锂电池产业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建立了从研发、生产、购买、使用到基础设施等方面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有助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以及上游零部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环保要求提高加速锂电池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新型清洁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传统燃油车排放废气带来的环境问题,直接增强了人们对应用新能源的渴望。我国汽车产业节能减排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汽车减排已经成为业内努力的方向,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发展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就锂电池的市场需求而言,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领域无疑是潜力巨大的增长点。 3、锂电池行业下游锂电池市场增长潜力大 双碳目标加速全球电气化转型及能源改革,电动化+智能化创新应用正在越来越多的场景进行渗透,锂电池产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新能源汽车、储能、数码电子等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相关技术不断成熟,消费者观念转变等因素综合作用,将推动锂电池行业在未来3-5年成长为万亿级市场,这为锂电池产业链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锂电池行业将迎接TWh时代的到来。根据GGII预测,2025年全球锂电池市场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165GWh,国内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1GWh。因此,锂电池市场未来的增长潜力有利于锂电池产业链企业的发展。 4、中国在全球锂电池行业地位的迅速提高 我国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上下游行业配套不断完善,同时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动力锂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为先进精密结构件配套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锂电池企业也陆续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在海外建厂,锂电池材料企业也加速进行全球化配套。在市场需求稳定、技术储备雄厚的情况下,我国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锂电池行业不利因素 1、动力锂电池技术路线尚不成熟 近年来,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其关键部分动力锂电池的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方形、圆柱和软包三种电池形态各具优势,正极材料包括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和锰酸锂等,特点各异。在电池组装方案方面,各家锂电池企业的技术方案也未能实现完全统一。因此,下游锂电池行业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会对精密安全结构件行业的发展前景带来一定的风险。 2、锂电池行业配套体系尚待完善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充电桩配套、BMS电控配套体系等尚未完全成熟。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逐年大幅增长,充电设施建设的滞后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在电池安全管理技术方面仍待加强,防止电池过度充电和放电。 四、 锂电池行业现状 锂电池具有能量比高、使用寿命长、额定电压高、具备高功率承受力、自放电率低、重量轻、高低温适应性强、绿色环保等特点,其大致可以分金属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两大类。 (一)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是一种二次电池,也就是常说的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以碳素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有:1、正极活性物质一般为锰酸锂或者钴酸锂、镍钴锰酸锂材料,比如电动自行车普遍用镍钴锰酸锂或者再加少量锰酸锂,纯的锰酸锂和磷酸铁锂则由于体积大、性能不好或成本高而逐渐淡出。导电极流体使用的是厚度1020微米的电解铝箔。2、隔膜一种经特殊成型的高分子薄膜,薄膜有微孔结构,可以让锂离子自由通过,而电子不能通过。3、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或近似石墨结构的碳,导电集流体使用厚度7-15微米的电解铜箔。4、有机电解液溶解有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类溶剂,聚合物的则使用凝胶状电解液。5、电池外壳分为钢壳、铝壳、镀镍铁壳、铝塑膜等,还有电池的盖帽,也是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相较于金属锂电池更安全的特性,成为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锂电池产品,甚至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锂电池就是指的锂离子电池。 (二)固态锂电池 固态锂电池是用金属锂作为电极的一种储能电池,比能量极高,可以分为一次性电池和可充电固态锂电池。一次性固态锂电池跟普通干电池的原理一样,它是用金属锂作为电极,通过金属锂的腐蚀或叫氧化来产生电能的,用完就废了,不能充电。至于可充电固态锂电池,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依旧面临着许多难点。锂金属具有较高反应活性,容易与有机电解液反应生成Li2CO3、LiOH、Li2O、Li3N、LiF等无机产物和ROCO2Li、ROLi、RCOO2Li(R是烷基官能团)等有机产物。这些反应会导致锂金属和电解液的利用率降低,并会伴随着大量的气体产生,容易引发锂金属电池的安全隐患。此外还有固态锂电池的锂枝晶带来的影响。枝晶可在锂表面堆积,渗透到固体电解液中,最终从一个电极交叉到另一个电极,使电池短路,进而引发一些安全事故。 五、 进入锂电池行业的主要壁垒 (一)锂电池行业技术研发和人才壁垒 下游锂电池产品不断地研发改进,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对上游盖帽、钢壳等安全组件的性能要求也持续更新,这对供应商的研发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优秀的精密结构件制造商在模具开发、生产工艺、材料质量控制等方面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还需针对客户的不同产品需求进行快速响应。供应商需建立一支经验丰富、理解客户需求的强有力研发队伍,才能与下游客户进行良好的对接和配合。因此,本行业有较高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壁垒。 (二)锂电池行业生产工艺壁垒 精密安全结构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锂电池的安全使用,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稳定性,生产工艺精密性、一致性要求较高,这对企业生产工艺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成熟的生产工艺要求企业拥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独立的模具开发能力、生产过程中成熟的质量管控能力,以及特殊或定制化的检测设备等,才能利用科学的制造流程实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新进厂商短期内很难实现以上条件。因此,本行业有较高的生产工艺壁垒。 (三)锂电池行业客户认证壁垒 锂电池精密安全结构件关系到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下游电池厂商供应商选择需经过严格、复杂和长期的技术认证。一般来说,电池厂商需要通过上千次循环测试,期间若发现产品瑕疵,需在修正后重新测试,认证周期通常为1-3年。知名的下游企业还会要求供应商具备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生产环境控制体系,丰富的产品生产经验以及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等。在通过认证成为知名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后,双方往往会建立高度信任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因客户的更换成本和更换风险较高,通常不会轻易更换精密安全结构件供应商。因此,本行业有较高的客户资源与认证壁垒。 (四)锂电池行业资金和规模壁垒 精密安全结构件制造行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在生产规模和自动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固定成本将得到有效分摊,产品边际成本会逐渐下降,企业需持续投入购置高精密、高自动化水平的生产设备,扩大产能并提升产品品质,以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先进生产设备单套价值较高,规模化投入需大量生产运营资金作为支撑。除此之外,下游锂电池行业通常与上游供应商约定一定的付款信用账期,供应商前期流动资金投入较大。新进厂商若不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销售规模,同等技术条件下难以和成熟企业竞争。因此,本行业有较高的资金和规模壁垒。 六、 锂电池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一)动力锂电池形状分类 根据锂电池的封装形式,国内动力锂电池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圆柱形、方形和软包,三种动力锂电池的内部构成要素区别不大,差异主要体现为体积、形态、封装外壳材料及安全结构件结构。圆柱和方形电池主要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外壳,软包锂电池采用铝塑膜作为封装外壳。 圆柱锂电池的安全结构件为组合盖帽,核心结构为内置的CID组件,由防爆铝片、连接铝片和隔离圈构成,在电池内部压力达到危险值时及时切断电流、泄放内部压力,从而起到防止电池爆炸、保护电池安全的作用。 (二)各形状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 根据GGII统计,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约为62.38GWh,同比增长9%。受到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影响,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出现同比下滑,逐渐由政策引导向市场引导过渡。随着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技术指标的要求提升,一些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管理不当的动力电池企业逐步被淘汰,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近两年,受能源转型、双碳目标达成共识等因素驱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远超预期,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39.98GWh,同比增长128%。按照电池形状分类来看,方形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20.99GWh、圆柱动力电池装机量约8.69GWh、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0.30GWh,同比均有一定幅度增长。 方形动力锂电池早期在公交大巴上广泛应用,后逐渐推广至乘用车,目前成为国内锂电池市场的主流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随着国家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