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及中间体基本情况

举报
资源描述
原料药及中间体基本情况 一、 原料药及中间体基本情况 原料药是通过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等方法所制备的药物活性成分,是构成药物药理作用的基础物质,但患者无法直接使用,需经进一步加工制成药品制剂。原料药可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及专利原料药。大宗原料药主要是工艺成熟及市场需求量大的、可用于生产适用症广泛的通用药品的原料药;特色原料药是指用于特定药品生产的原料药,一般指仿制药厂商仿制生产专利过期或即将过期药品所需的原料药;专利原料药是指用于制造原研药的医药活性成分,主要满足原研药在药品临床研究、注册审批及规模化生产、商业化销售各个阶段需求。 医药中间体是指必须经过进一步分子变化或精制才能成为原料药的一种物料。广义上讲原料药及中间体均属于原料药。鉴于此,本节在分析行业情况时所提及的原料药同时包括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 二、 原材料行业 (一)大宗原料药 大宗原料药指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应用较为普遍,规模较大的传统药品原料药包括抗感染类、抗生素类、维生素类、氨基酸类和激素类等,此外,还包括一些中间体。 (二)特色原料药 特色原料药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过专利期药品的特色原料药即仿制药原料药,另一类是专利期内药品的原料药。主要包括:他汀类、普利类、沙坦类。 三、 老龄化程度加深,行业发展潜力大 从需求端看,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行业具有很大发展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2021年末,全国0-15岁人口为26,30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6%;16-59岁人口为88,222万人,占62.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36万人,占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14.2%。与2020年相比,0-15岁人口减少528万人,16-59岁人口增加247万人,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增加329万人和992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较2020年上升0.2和0.7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老龄化程度加深,一方面意味着劳动人口负担会逐渐加大,国家医保基金会持续承压,行业将持续面临严控费、降药价的政策;另一方面老龄化将刺激优质药、创新药的发展,恶性肿瘤患病率、慢性病患病人群数量将居高不下,大健康产业市场进一步扩容。 四、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医药行业可以分为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等几大板块,每个板块又可以继续细分,例如,医药制造包含药品(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和器械等,医药流通板块包含医药分销和零售药店板块等,医疗服务包含连锁医疗机构和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国内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81%。虽然2020年医药生物行业的收入增速受疫情影响放缓(减少18%),但利润总额增速较2019年上升2.7%。整体来看,中国医药市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并且依然维持近2倍GDP增速(2.3%)的收入增速水平。 随着2014年后医改的深入推进,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成为过去,但整体来看,该行业仍具备突出的成长优势。在三医联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医保控费成为新常态,行业和企业格局逐渐发生新变化。医保改革针对辅助用药和中药注射剂的控费及带量采购(国家针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种约定最低采购量,由报价最低的厂家供货)带来的仿制药降价,都为创新药产品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受新冠疫情影响,健全体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将成为行业发展方向之一,长期来看,医药或将成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相关医药产业链也有望迎来更大规模的长期稳定投入和更多的建设机会。 五、 化学制药行业 化学制药行业是医药行业中占比最大的子行业。化学制药是指利用化学/生物等技术,将矿物或动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改造成的小分子(分子量<1000)有机化合物。治疗原理信号传导的抑制剂,阻断肿瘤等疾病因子在生长、增殖过程中的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治疗目的。化药按注册分类,一般分为仿药和创新药,按产品形式分类,一般分为原料药和制剂,其中原料药又可分为大宗原料药和特色原料药,制剂分为OTC和普药。 六、 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老龄化因素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医疗相关新产品及技术不断应用,控制医疗卫生支出不合理的过快上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问题。就中国而言,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产生巨大影响,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再叠加死亡率降低、人均寿命延长等因素,导致我国的老龄化进程速度较发达国家显著加快。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将对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医药行业来说,解决医疗需求增加和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将成为老龄化背景下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医保收支增速 从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行业增速和医保收支的增速密切相关。2004年至今,医药行业先后经历了医保扩容带来行业高速增长阶段、行业政策多空交织下的行业降速阶段以及当下医保控费进一步趋严带来的行业分化阶段。 后续随着医保资金压力渐显,控费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行业内企业或将面临持续的压力和分化,研发管线产品储备丰富、拥有可以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产品的企业将有望在医保控费的大环境下实现较好的发展。 (三)政策影响 医药行业关乎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也是受到政策监管最为严格的行业之一。近年来,国内医药行业各项政策密集颁布,主要围绕保证药品供应、加强质量控制、鼓励企业创新、加大医保控费等方面,持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虽然受制于医保收支水平,控制医药费用支出对于医药行业的增长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但在一致性评价(让国内的仿制药达到和外资同样的质量水平)、两票制(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只能开一次发票,从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只能开一次发票)等行业政策的引导之下,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仍将延续,野蛮粗放式发展的企业将被陆续淘汰出局,医药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行业龙头有望受益于这一发展趋势。 在药品带量采购背景下,以偏仿制品种为主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长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具备一定研发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仍然有望享受审评审批加快、带量采购加快、创新产品放量等政策红利,腾笼换鸟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综合来看,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持续上升,医药行业收入利润保持平稳增长。新冠疫情之后,国内医药行业将投入更多的力量,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中国的人口众多,而药品产业又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城镇地区,还是乡村,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市场也要适应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人口老龄化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认为,如果某一国或区域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7%,就表示该国家或区域的人口进入了老龄社会。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5岁以上的人口占13.5%,较2013年9.7%上升3.8%。在人口老龄化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下,药品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在今后十年内,将会是世界上最快速的老龄化国家,这对制药工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再加上近年来持续的疫情,以及国内外市场对疫苗的需求量大,以及企业产销两旺等原因,使得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2020年,药品市场总额为14480亿元,同比下滑11.33%。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相关的医疗费用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制药行业在2021年实现了29288.5亿元的营业收入,比去年增长了20.1%,比去年增长了4431.2亿元;制药企业实现利润627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9%,比去年增加2764.7亿元。中国的制药行业在今后5年内将继续保持每年9.6%的复合增长率,到2025年将达22873亿元。 在政策上,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促进医药工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服务系统,并建立了以社会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 十四五期间,制药行业必须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才能达到既定的发展目标。面对内生大循环,应以科技创新推动药物结构调整,以适应卫生需求的不断增加,增加药物成分比例,增加科技创新对工业发展的贡献。 七、 产业政策变革,迎来创新时代,临床价值导向 从政策端看,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不断深化,前有国家展开集中采购和药价谈判、抗癌药纳入医保、医保严格控费,让更多的医保资源可覆盖到创新药。后有一致性评价全面铺开、新药审评审批加速、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进一步推进等,行业政策密集出台,行业结构性调整拉开帷幕。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行业面临洗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药企迎来了发展机遇,创新成为发展主旋律。 从2017年开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新药审评审批,2021年和2020年NMPA批准的新药数量分别在60和50款左右,其中国产新药占比约为40%,无论从获批数量还是本土企业获批数量来看,都远超前几年。新药涉及的种类仍以肿瘤药居多,占比约为40%。这些产品的上市大大丰富了癌症治疗的选择,也说明了我国鼓励和引导创新药政策取得的成效。2021年11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从患者需求的角度出发,落实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为核心的研发理念,促进抗肿瘤药科学有序地开发,推动医药创新迈上新台阶。 中国本土以自主研发创新产品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方向愈加明确,需要积极开发能优化其自身产品管线的创新产品,临床疗效同质化产品的竞争将从市场阶段前置到临床阶段,本土药企创新研发水平有望在磨炼中提升,中国药物研发将进阶为更加开放的创新阶段。 八、 生物药行业 生物药是利用基因变异或DNA重组等生物技术,借助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生产的大分子药(疫苗、血液制品、单抗和组织细胞等)。治疗原理主要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如抗体)发挥功效,在人体内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细胞介导免疫。主要用于肿瘤、艾滋病、心脑血管病、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相关疾病等疾病。 (一)疫苗 疫苗制品是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治疗原理: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目前市场上重磅疫功苗包括:乙肝疫苗(10μg和20μg)、Hib疫苗(及包含Hib的联苗)、狂犬病疫苗、肺炎疫苗(包括多糖和多糖结合)、HPV疫苗、EV71疫苗、流感裂解疫苗及轮状疫苗等。 (二)抗体 抗体(antibody)是指机体由于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它(免疫球蛋白不仅仅只是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抗体能识别特定外来物的一个独特特征,该外来目标被称为抗原⊃1;。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其中,单克隆抗体治疗优势较明显。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hybridoma)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death1,PD-1)抗体是目前研究最多、临床发展最快的免疫疗法。治疗原理:PD-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中,有两个配体分别是PD-L1和PD-L2,PD-L1在多种组织中有表达,PD-1与PD-L1结合会抑制T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功能,对人体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肿瘤微环境会诱导浸润T细胞高表达PD-1,肿瘤细胞则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