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2. 在“三结合”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3.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  )。 A.主观认识 B.内化过程 C.态度体验 D.外显状态 4.情绪兴奋性比较弱,心境平稳,行为缓慢,墨守成规,沉着冷静但热情不足。这是对哪一种气质类型的描述(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5. 在教育史上,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现象。这说明学制具有(  )。 A.永恒性 B.继承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6.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  ) A.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B.马卡连科的《教育诗》 C.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7. 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 8.人觉察出浮云在空中移动是一种( ) A.深度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错觉 9.根据动机的分类标准,按需要不同,动机可划分为(  ) A.生理性与社会性 B.高等与低级 C.长远与短暂 D.主导和辅助 10.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家是(  )。 A.A.赞可夫 B.布鲁纳 C.凯洛夫 D.杜威 11. 第 2 题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 12. 第 27 题 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 13.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 A.社会活动 B.精神活动 C.反射活动 D.意识活动 14.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知行统一的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5.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是( )。 A.教案 B.教科书 C.教学指导书 D.教学参考书 16.情境教学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类型是(  )。 A.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B.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C.以情感陶冶为主的 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17.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 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 18.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19. 20.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  ) A.经验的情绪后果 B.参照群体 C.知识水平 D.文化因素 二、填空题(20题) 21.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 22. 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______的特点。 23.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4.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25. 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26. 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27.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_____。 28.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29.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0.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32.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33. 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_______。 34.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_____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35.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36.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 37. 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点。 38.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 39.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40. 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______和_______。 三、简答题(5题) 41.动机的分类有哪些? 42. 43.简述教学的任务。 44. 如何转化后进学生? 45.简述社会助长的实质。 四、论述题(5题) 4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47.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8.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49.结合实际,说明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50.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 五、辨析题(5题) 51.因为注意可以分配,所以人可以任意地同时进行任何活动。 52.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53.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54.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55.采用问答式进行教学必然是一种启发式教学。 六、(0题) 56.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语言到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 ) A.操作练 B.原型内化 C.原型操作 D.原型定向 参考答案 1.B 2.B 3.C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入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从含义上可以得知答案。 4.C 黏液质的表现为情绪兴奋性比较微弱,心情比较平稳,变化缓慢,他们经常心平气和,很难出现波动的情绪状态,不容易发出强烈的不安和激情。 5.C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6.C 7.D 品德认识是基础,品德行为是关键。这里的品德行为是指品德行为习惯,是在有人或没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表现出来的。 品德认识的组成也是一个易考查的内容。品德认识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批判两个方面。 8.CC [解析] 运动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位移的知觉,只需掌握概念即可。 9.A 10.A 11.B 12.D 13.C 14.D 15.B 16.C 17.D意识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因此选择D。 18.C “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生长”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两个教育主张,他的其他的经验主张也需要掌握,如“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和“教育无目的”等。在教育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流派: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美国教育家杜威。他们都强调“三个中心”,但内容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或“间接经验为中心”)和“课堂中心”;而杜威强调“学生中心”(或“直接经验为中心”)、“活动中心”,其中,杜威的“做中学”必须记住。 19.D 20.C 21.壬寅学制 22.生活化生活化 23.强化强化 24.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 25.学生集体学生集体 26.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 27.混合课混合课 28.认识 29.识记 保持 30.概念,判断,推理 31.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3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3.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34.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35.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36.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37.强制性强制性 38.随意运动 克服内外困难 39.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40.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 41.(1)按需要的种类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以划分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4)按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42. 43.(1)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3)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44. (1)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 (2)弄清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3)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4)抓反复,反复抓。 45.(1)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是指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带来的活动效率的提高现象。但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社会助长作用确实存在,它不仅可以引起行为效率在数量上的增加,也可以在有些工作上提高行为的质量。 (2)他人在场或别人一起工作也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随着工作难度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甚至最后变成社会干扰。特别是在复杂的思维工作上,与人共做可以导致量的增加,但在质的评价上,则独做会比共做更好。 46.结合一个或多个教学实例阐述下列观点: (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明确目的、任务是唤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也是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正确组织教学,一贯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兴趣,在教法上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方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是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保持必要的工作速度;教学内容要难易适度。 47.(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①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②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加强语言交流训练。 ④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⑤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 48.(1)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①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世界观。 ②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能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性、独立性和自觉遵守纪律等良好人格特征。 ③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采用适合不同年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2)结合教育实践论述。 49.(1)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①再造想象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 ②再造想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 ③再造想象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