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芙蓉农职业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市芙蓉农职业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则用Na、NaOH、NaHCO3与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恰好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3:3:2           B.3:2:1 C.1:1:1           D.3:2:2 参考答案: B 能与Na反应的有1个酚羟基、1个羧基和1个醇羟基; 能与NaOH反应的有1个酚羟基和1个羧基; 能与NaHCO3反应的只有1个羧基, 则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故选B. 2. 2017 年6月5 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氮的氧化物的污染日趋严重,某企业处理该污染物的原理设计为燃料电池如右图所示。在处理过程中石墨Ⅰ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Y 可循环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电池放电时电子流动的方向是:石墨Ⅰ电极→负载→石墨Ⅱ电极→熔融KNO3→石墨Ⅰ电极 B. 石墨Ⅱ附近发生的反应:O2+4e-+2N2O5= 4NO3- C. O2在石墨Ⅱ附近发生还原反应,Y 为N2O5 D. 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NO2和O2的体积比为4∶1 参考答案: A A、电子只能通过导线转移,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溶液中只能进行离子的移动,选项A不正确;B、石墨Ⅱ通入氧气,发生还原反应,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方程式为O2+4e-+2N2O5=4NO3-,选项B正确;C、O2在石墨Ⅱ附近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Y 为N2O5,选项C正确;D、电极方程式分别为NO2+NO3--e-═N2O5、O2+2N2O5+4e-═4NO3-,则放电过程中消耗的NO2和O2的体积比为4:1,选项D正确。答案选A。 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制备、研究新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先进,H3、O4、C60、N5+等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2与H3属于同素异形体                    B.O2与O4属于同位素        C.C60的质量数为720g/mol                    D.N5+离子中含有36个电子 参考答案: 答案:A 4. 关于如右图所示装置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    B.电子由Fe流向Pt                                                                    C.Pt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2H++2e-=H2↑    D.Fe为负极.其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参考答案: B 略 5.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NaOH、Ba(OH)2、Na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略 6. 下表是3种物质的溶解度(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MgCl2 Mg(OH)2 MgCO3 溶解度(g/100 g) 74 0.000 84 0.01 A.已知MgCO3的Ksp=6.82×10-6 mol2·L-2,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c(CO32-),且c(Mg2+)·c(CO32-)=6.82×10-6 mol2·L-2   B.除去粗盐中含有的MgCl2杂质,最佳除杂试剂为Na2CO3溶液 C.将表中三种物质与水混合,加热、灼烧,最终的固体产物相同 D.用石灰水处理含有Mg2+和HCO3-的硬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g2++2HCO3-+Ca2++2OH-===CaCO3↓+MgCO3↓+2H2O 参考答案: C A、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不一定都是c(Mg2+)=c(CO32-),故A错误;B、根据Mg(OH)2的溶解度小于MgCO3的溶解度,除去粗盐中含有的MgCl2杂质,最佳除杂试剂为NaOH溶液,且加入NaOH溶液不会引入杂质离子,故B错误;C、将表中三种物质与水混合,加热、灼烧,最终的固体产物都是氧化镁,故C正确;D、用石灰水处理含有Mg2+和HCO3-的硬水,应该生成溶解度更小的氢氧化镁,离子方程式为: Mg2++2HCO3-+2Ca2++4OH-===2CaCO3↓+Mg(OH)2↓+2H2O,故D错误。故答案选C 7. 某地的酸雨中,含c(Na+)=7.0×10-6 mol/L,c(Cl-)=3.5×10-5 mol/L,c(NH4+)=2.3×10-5 mol/L,c(SO42-)=2.5×10-6 mol/L,则该地酸雨的pH约为(  ) A.3    B.4   C.5   D.6 参考答案: C 略 8. 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如下反应:CO(g)十H2O(g)CO2(g)十H2 (g)  △H<0。在850℃时,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左图;若在t1℃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50℃时,按左图所示0~4min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0.02mol·L-1·min-1 B.t1℃高于850℃ C.t1℃时,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若其它条件不变,可能的原因是增大压强 D.若t2℃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2 [c(CO)·c(H2O)],则t2℃高于850℃ 参考答案: B 9. 如图,a曲线是298 K、101 kPa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ΔH=-92 kJ·mol-1 B.b曲线是升高温度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 D.在298 K、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 kJ,若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184>Q2>2Q1 参考答案: D 略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是电解质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与是否通电无关    B.有单质参加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    D.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铝也是两性金属 参考答案: A 11. 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 VL 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 n 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A.  11.2n/5V        B.  5V/11.2n      C.  22.4V/5n      D.  22.4n/5v 参考答案: D 略 12. β—月桂烯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参考答案: C 略 13. 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列两图的是 参考答案: 略 14.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 + 6H+ + 5H2O2= 2Mn2+ + 5O2↑ + 8H2O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 :Na2O2 + H2O = 2Na+ + 2OH- + O2↑ C.NO2与水的反应:3NO2+H2O=2NO3-+NO+2H+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CO2+3H2O=2Al(OH)3↓+CO32— 参考答案: C 略 15.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H CO32-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6分)明矾石的主要成分是K2SO4·Al2(SO4)3·2Al 2O3·6H2O,此外还含有少量Fe2O3杂质。利用明矾石制备氢氧化铝的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SO4)3+3S  2Al 2O3 +___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 (2)“溶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调节pH”后过滤、洗涤Al(OH)3沉淀,证明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 (4)“母液”中可回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SO2(3分)、Al2(SO4)3(3分)(2)Al2O3+2OH-=2AlO2-+H2O(3分) (3)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洗涤干净。(3分)  (4)K2SO4    Na2SO4 (各2分)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Ⅰ: CO(g) + 2H2(g)    CH3OH(g)              ΔH1      反应Ⅱ: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ΔH2 ①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Ⅰ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由表中数据判断ΔH1  ▲   0 (填“>”、“=”或“<”)。 ②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 0.2 mol/L,则CO的转化率为    ▲    ,此时的温度为   ▲   (从上表中选择)。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1=-1275.6kJ/mol ② 2CO (g)+ O2(g) = 2CO2(g)  ΔH2 =-566.0kJ/mol ③H2O(g) = H2O(l)   ΔH3=-44.0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 (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下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        。 ②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则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参考答案: ⑴①<  ②80%   250℃ ⑵CH3OH(l)+O2(g)=CO(g)+2H2O(l) △H=-442.8KJ/mo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